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聚了历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又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透过对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真、善、美等观念的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与西方宗教中,认知价值方面“存而不论”与“追根溯源”的不同取向;“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理想;“优美”与“壮美”的不同审美情趣等都表现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造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比如面对“死亡”这样一个人类都共同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中西方的人们就存在着种种的差异。而“死亡”作为文学中永久表现的题材,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情感态度。这当然也是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所致,而其中,宗教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宗教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文化现象,它千百年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即使在似乎没有什么宗教传统的中国,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更不用说深受宗…  相似文献   

4.
中西伦理比较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伦理观念与中国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自然条件 ,国家起源方式和中西方文化、道德价值取向不一造成的。在人性、义利观等方面 ,在中国的环境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家庭道德规范成为首要的伦理原则 ,把“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这就注定了中国必然要形成一种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而西方则形成了以国代家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西伦理比较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伦理观念与中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于自然条件,国家起源方式和中西方文化、道德价值取向不一造成的.在人性、义利观等方面,在中国的环境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家庭道德规范成为首要的伦理原则,把“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这就注定了中国必然要形成一种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而西方则形成了以国代家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代中国的命运及其文化的反省中,唐君毅发展了早期新儒家的理想,将对超越的理想和精神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内在生命和源泉.他认为西方的宗教、科学精神和民主得益于那种对外在超越的追求,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理想的偏执也走向割裂和奴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器物和自然主义等,在宋明儒的心性之学中也有一种内在的超越理想,它们成为中国道德生活和艺术的基础.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方以智"的科学精神,其"圆而神"也可以补充西方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西宗教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8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而中国则与之相反,约90%的人不是宗教信徒。何以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只要从中西方思维结构与思维模式、价值观、神人观、来世观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君权与神权的关系、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就不难发现,中国和西方在上述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正是这些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对宗教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绘画、文学、建构、音乐四个方面。西方重客观、尚激情和雄健之美 ,体现出浓厚的宗教精神 ;中国文化强调感悟和体验 ,重视性与理的和谐 ,展示出“天之合一”的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10.
“面子”在中国“礼”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面子”的理解不同。本文试着对比分析了中国“礼”文化制约下的面子和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西方的面子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念与文化是密切相融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美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文章对这两种价值观念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从哲学、宗教、地理、历史等方面来探讨了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面子"在中国"礼"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面子”的理解不同。本文试着对比分析了中国“礼”文化制约下的面子和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西方的面子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罗马哲学家西锡罗说得好:“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参见: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概要》第2页)哲学有诸多功能,但它起码的功能之一就是关心理想人格问题,即它能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理想,进行价值选择,使人对生活寄以希望,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使人格得以完善,使人生活得有价值和意义。纵观哲学史,大凡真正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在阐述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往往关心理想人格问题,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哲学世界观往往是哲学家们设计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理想人格的设计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理想。本文拟从宏观上对中、西传统哲学及  相似文献   

14.
房泽庆 《科技信息》2012,(9):217-217,196
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育成长起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具有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深层结构的挖掘,我们发现,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儒家的集体主义,而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则体现了个人主义。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中探讨中西节日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系统地去认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界定了文化、传统文化和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对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的中西教育的目的、内容的一些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人的教育价值取向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价值观比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长期运行过程中,中西方形成了与自身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然而,什么是西方的价值观?什么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西价值观有何区别和联系以及怎样扬弃等,深究这些问题,对于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推动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比较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以儒家仁义道德为价值信念,以成仁取义,尽忠保国为国家民族献身为价值目标或价值理想,以是否符合仁义道德为价值标准,以忠孝,仁义为价值规范。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传统价…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舞蹈内涵、文化起源、分类等方面,来探讨了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价值取向,在国内将体育舞蹈传播开来,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丰富的研究内容。引申出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当前我国体育舞蹈文化事业的开展与宣传情况,对体育舞蹈文化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作了分析与总结,对增强体育舞蹈文化在审美培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西哲学家在人生幸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以外的哲学家有很多都没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很多人都有忧郁症、疑病症和畏惧遗传病等病态性倾向,不少人甚至有近于“发疯的内心痛苦”,进而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痛苦的。西方的分析思维使西方哲学家比中国哲学家更注重个体,往往把自己从集体和社会中独立出来,同时,西方哲学家又因过分看重细节,喜欢深入研究,遇事往往爱钻牛角尖,时常陷入死胡同不能自拔,其哲学观点也有很多不科学、不全面的地方,这是西方哲学家精神痛苦的哲学根源。中国的综合思维则使中国哲学家更具整体意识,因而能更好地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有所侧重,其哲学更贴近社会人生;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则使中国哲学家性情优良,他们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其人生也比西方哲学家幸福。因此,热爱西方哲学的人们,应该更加注重中国哲学的精神,这是哲学家人生幸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西方在园林艺术上审美情趣、总体风格、东西方宗教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使我们对世界各民族不同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 ,在当今西方科技、文化等各种思潮大量涌入之时 ,我们如何看待和认识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 ,对完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园林建设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自觉思维的产物,不同宗教文化的表述形式及表述内容都对其本民族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被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精神意境和人生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基督教与佛教不同的宗教理念,从生命意识、家庭伦理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入手来此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探讨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