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伦理比较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伦理观念与中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于自然条件,国家起源方式和中西方文化、道德价值取向不一造成的.在人性、义利观等方面,在中国的环境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家庭道德规范成为首要的伦理原则,把“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这就注定了中国必然要形成一种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而西方则形成了以国代家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车耳 《世界知识》2020,(7):66-67
在对待遗嘱这件事上,中国人与西方人采取了不同的视角,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处世伦理和观念;遗嘱内容中对物质与精神的侧重;遗嘱执行以及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理念的差异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语境中谈生多、论死少。  相似文献   

3.
正在对待遗嘱这件事上,中国人与西方人采取了不同的视角,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处世伦理和观念;遗嘱内容中对物质与精神的侧重;遗嘱执行以及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理念的差异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语境中谈生多、论死少。孔子曾经说过"未知生,焉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伦理中有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元素,但当前中国学界的生态伦理学研究还是笼罩在西方伦理学的话语中。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在结论上具有革命性,但其逻辑进路欲在因西方近代哲学二元论思维而造成主客分离、人与自然对立的情形下填平二者分离与对立的鸿沟,这种作为在理论层面上虽取得巨大进展,但在人们日常的观念、态度与行为,即在践行的层面上步履维艰。因为要把在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中由人独享的诸如道德地位、利益、价值与权利让渡给自然,使自然与自然物因享有道德地位、利益、价值与权利而获得与人类似的平等地位,从而成为获得人类尊重的理由或依据,这要在人类社会中施行着实不易。因此可以在当代生态伦理学中引入一种中国伦理元素,来探讨生态诚信的可能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西孝爱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点在孝爱观上也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较拘泥于自然,并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亲情和孝伦理,其孝爱观念比较拘泥于血缘关系.相比而言,西方思想文化更加具有超越性,并且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其孝爱观念并不拘泥于血缘关系,但容易导致亲情的冷漠.中西孝爱观念可以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行政的服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成为共识。然而,在传统的行政伦理观念和社会体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中国和西方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借鉴西方行政伦理合理之处对构建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以及相应的行政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一直在探讨走向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道路。首先是学西方的船坚炮利,再试图学其制度文明,然后引进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观念。但这一切似乎还未能遂其所愿,因此,先贤们又把眼光盯到了国民性改造上。实际上,不仅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此前,当西方人发现东方后,也在不断地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很多成果。《十八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是陈丛兰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而形成的。本书将十九世纪前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论述分为三个阶段:思想发轫时期的旅行家时代,思想演进时期的传教士时代和思想深化时期的思想家时代,梳理了西方思想家关于"国民性"的内涵,回溯了十三至十九世纪间的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研究成果,以伦理学的视角,重点阐述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关于中国国民性的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与群体人格特征等内容,拓展了伦理学研究视角和领域,在经史合一、伦理文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上也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社会伦理学入手分析传统的观念造成的宋丽玲的双重身份和两种伦理模式,以及伽利玛西方男权政治在全球的扩展。在新的文化交流的形势下,固守传统的男权政治的伽利玛选择自杀地必然归宿,而在双重身份和两种伦理模式中生存的宋丽玲最终会觉醒,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构建新的伦理观念和价值体系。并以此评判东方人和西方人所扮演的角色。重新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9.
杨丽梅 《科技信息》2010,(35):J0216-J0216,J0225
观念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强调艺术观念的重要性。主要是以文字、实物和行为等为表达方式。中国的观念艺术是从西方传来的,它既有西方观念艺术具有的特点,也要中国本土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观念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叙述,论述了观念艺术的特征和创作特点,最后是如何正确的评价观念艺术。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神话在伦理观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乱伦这源于各个的地理环境、产生时代、民族个性的不同使然,这种不同的伦理观在东西方社会的个性发展的不同结果有着重要额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性内衣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姝画 《科技信息》2009,(4):331-331,333
内衣自产生起就具备了御寒遮羞的实用与伦理功能,而且具备了文化符号的意义,反映着人类的时代、民族、风俗、观念、审美、乃至心理等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内衣在中西方不同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特定的文化。中国古代在森严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以及社会风俗、道德、礼仪的制约下,人们更注重含蓄美。而西方历代注重个性开放,个人本位,注重人体美。内衣文化的审美性、时代性、情感性、交流性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地更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动漫在中西方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西方动漫发展速度较快,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中国虽然曾经有不少动画在世界上获得大奖,却至今也没有形成自己良好的产业链。这一现象的潜在原因是中西文化与经济差异,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精神与动漫品格正好相吻合,西方经济发展所伴随的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的到来给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儒家文化的伦理性则使得动漫风格单一,而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动漫产业链处于刚刚起步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人学思想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的思想伦理基础。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心状,渗透、催发着现代中国公关文化观念、公关文化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只有合理地筛选和借鉴中国传统“人主”、“人和”的伦理精神,“人礼”、“人情”的价值观念,“中庸之道”的诚信思维框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现状的公关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俭观以义礼为躬行俭的基本原则,以克己为实践俭的价值取向,以养德为崇尚俭的价值旨归,以兴邦为弘扬俭的立论基础;其从修身、治国两个方面,从伦理、经济两个角度发掘了节俭的价值。节俭提倡简约、反对浪费的鲜明消费主张,关注人德性追求、精神需要的伦理价值指向,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消费伦理、形成具有民族精神的德性观念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生态文学是在生态思潮和伦理变革的张力中发展的。西方生态文学在与动物伦理、生态中心主义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建构起动物叙事的生态维度。当代西方生态文学主要呈现出两种类型,即人与动物冲突型和人与动物亲近型。作家们通过人与动物的冲突或亲近,揭示出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与生态整体主义、人类伦理与动物伦理的矛盾衍生及变化过程,由此深入到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反思当今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7.
儒家私德伦理主张"亲亲为大"的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血亲宗法关系的层次之分不能兼爱,强调为了孝道可舍弃公正,这不免给人们带来错误的心理和行为暗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我国传统社会主张家国同构、以家庭为本位,家庭私德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儒家伦理思想的主导性伦理道德,且与社会公德发生了冲突。随着血缘宗法制的衰落和现代文明的进步,我国已由熟人熟事社会跨入陌生人物的社会。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点,结合西方社会德性的涵养方法,型塑我国公民的现代社会公德观念,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8.
清末朝廷兴学,新式学堂普遍设立伦理课程。柳诒徵在担任江南高等学堂伦理课程教习时,编有《伦理口义》一书,该书体现了柳诒徵早年伦理道德思想。在中西、新旧伦理道德思想冲突的清末时期,柳诒徵肯定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推崇孝道,批评西方社会以父母为路人的种种行为,强调夫妇在权利平等的同时有着治事上的主辅之分;同时柳诒徵亦注重对新式伦理观念的吸纳。  相似文献   

19.
近200年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断演进,进入21世纪后,无论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性与自由性,抑或中国文化表现出来的伦理性、世俗性与封闭性,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入世后,面对中西方文化碰与融合日益激烈的趋势,我们必须在比较和鉴别中提炼出现实现意义,以营造先进文化,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代,传统的商业伦理观念在变化了的经济形态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双重冲击下,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呼唤着具有时代特征新型商业伦理思想的产生。为此,薛福成提出了以"握四民之纲者,商也"为核心的商业伦理观念,其内涵包括"商握四民之纲的崇商观"、"工基商用的重商观"、"藏富商民的恤商观"、"机器富民的富商观"四个方面,倡导要崇商、重商、恤商、富商,以提高商民(包括手工业者)的社会伦理地位。他的商业伦理思想不仅是对明清以来商业伦理思想的总结,而且对近代商业伦理思想的形成也具有思想启蒙的理伦意义,在中国商业伦理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