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自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产量,需要配置授粉树.为了给‘长林53号’‘长林166号’‘鄂油63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等5个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筛选合适的授粉品种,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授粉实验,对坐果率、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其中‘长林53号’、‘长林55号’的盛花期约晚7 d;除‘鄂油63号’外,授粉品种对其他4个品种的坐果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依据花期、坐果率、果实品质等指标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各品种的坐果率高、果实品质较好的授粉组合是:‘长林53号’ב长林55号’、‘长林53号’ב鄂油81号’、‘长林166号’ב鄂油81号’、‘鄂油63号’ב长林166号’、‘鄂油63号’ב鄂油81号’、‘鄂油81号’ב鄂油63号’、‘鄂油102号’ב长林53号’、‘鄂油102号’ב鄂油63号’.研究结果为这几个主栽油茶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新鲜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粉为材料探究油茶液体授粉花粉液的配制方法,为实现无人机的辅助授粉提供可能。【方法】以广西广泛种植的“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新鲜花粉为材料,通过测定花粉液中花粉浓度与花粉生活力来确定最优的油茶液体授粉花粉液的配方。【结果】当花粉液中的黄原胶、蔗糖和硼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4%,10%和0.015%时,“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花粉的稳定性与生活力可以得到最有效地保持。【结论】最优油茶花粉液配方为油茶无人机辅助授粉提供了可能性,并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因花粉资源限制而导致的油茶坐果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显花植物大多具有多种传粉者,判断最有效传粉者的直接证据是对主要传粉者的传粉效率进行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为一种新型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笔者对‘凤丹’居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查清‘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效率,为提高‘凤丹’结籽率、改善种子质量、加大栽培规模提供传粉生物学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及其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访花时柱头接触率进行观测,采用跟踪调查法对主要传粉昆虫连续两次访花的飞行距离、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进行观测,通过田间采集与室内镜检对主要传粉昆虫体表携粉量与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进行统计。【结果】‘凤丹’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蚁类、甲虫类及蝇类共4个类群,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 cerana)与黄熊蜂(Bombus flavescens)。意大利蜜蜂与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相似。黄熊蜂的访花频率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 黄熊蜂的柱头接触率与意大利蜜蜂及中华蜜蜂的差异不显著。黄熊蜂的访花飞行距离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更能促进植株的异交授粉。黄熊蜂的体表携粉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花粉转移能力更高。【结论】黄熊蜂、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均为‘凤丹’有效传粉昆虫,以黄熊蜂传粉效率最高,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其次,二者具有相近传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引种栽培于南京的‘奥尼尔’(‘O’Neal’)、‘薄雾’(‘Misty’)和‘莱克西’(‘Legacy’)3个蓝莓品种的生长结果与表现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3个品种蓝莓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成熟期进行观察,对其产量、果实大小、硬度、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避雨栽培条件下3个品种蓝莓的生长量均高于露地栽培,其中‘莱克西’的生长量显著高于‘奥尼尔’和‘薄雾’。避雨栽培条件下3个品种蓝莓的花均大于露地栽培,其中‘薄雾’和‘莱克西’的花径差异显著; ‘奥尼尔’和‘薄雾’花的长度差异显著。3个品种果实大小差异不显著,但避雨栽培果实的硬度均大于露地栽培; ‘奥尼尔’品种果熟期最早,其次是‘薄雾’和‘莱克西’。‘莱克西’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其次是‘薄雾’和‘奥尼尔’; ‘莱克西’果实固形物含量最高,含酸量较低,口感最甜,且花色苷含量较高,‘薄雾’含酸量较高,口感最酸,多酚含量较高。避雨栽培条件下各品种果实多酚、花色苷、固形物含量及SOD活性均低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和POD活性高于露地栽培。在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薄雾’O<sup>-·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较低,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3个品种蓝莓在南京地区均生长表现良好,其中‘奥尼尔’最早成熟,‘莱克西’口感最好,‘薄雾’单株产量最高; 避雨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量较大,自由基产生较少,果实的硬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油茶种子性状,分析油茶种子浸种期间吸水率及吸水速率,探讨种子浸水机制下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标准化砧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长林3号’(3号)、‘长林4号’(4号)、‘长林40号’(40号)、‘长林18号’(18号)、‘长林53号’(53号)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状参数、体积,并在人工气候控制条件下计算不同浸种时间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利用液质联用(LC-MS)方法对‘长林18号’(18号)种子浸种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赤霉素(GA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激素含量差异。【结果】品种间种子体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长林53号、40号、18号、3号、4号,且53号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种子三维系数显示长林3号、4号和40号多呈扁平状,18号和53号多近球形,且种子三维系数与种子横径长度显著相关;3号和4号种子体积与纵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0号和53号横径与侧径存在显著负相关,18号种子体积与形状参数无相关性。各品种浸种48 h后吸水率和吸水速率逐渐稳定;种子浸种0~21 h,53号吸水率最高,40号最低;浸种21~48 h吸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3号、53号、40号和18号。各品种吸水速率在浸种10 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40号、4号、3号、53号、18号,浸种10 h后53号最高。种子浸种后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40号、53号、3号和18号。18号浸种后GA3含量逐渐上升,在浸种2 d时达到最高,为0.39 mg/kg;SA和JA含量在浸种4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0.058 mg/kg和1.77 mg/kg;ABA含量在浸种2 d和5 d时达到最高,约为0.050 mg/kg,4 d时最低为0.014 mg/kg。m(GA3)/m(ABA)在浸种1 d和4 d时维持较高水平。m(GA3)/m(JA)在浸种1 d时达高值,4 d时最低;m(GA3+SA)/m(ABA+JA)随着浸种时间增加逐渐下降。18号浸种温度为25~30 ℃时对提高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着显著作用。【结论】横径显著影响种子形状,18号种子均匀度高且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较为稳定;种子浸种后48 h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达到稳定状态,促进萌发类激素含量升高。因此,浸种温度应在30 ℃下有利于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砧木标准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以及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了解覆盖、松土对缓解油茶干旱的影响。【方法】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及干旱松土4个处理,对其花径生长量、花苞长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出油率进行研究。【结果】4种处理之间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就花苞生长而言,干旱胁迫状况下花径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1.01%,而覆盖、松土使花径生长量较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上升5.05%、9.81%,但两种措施缓解干旱效果不显著;在干旱胁迫状况下花苞长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3.70%,而覆盖、松土相对于干旱胁迫使花苞长生长量分别增加了13.65%、15.16%,2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影响。就油茶籽产量而言,与自然状况相比,3种干旱处理单位面积油茶鲜籽产量明显下降,其中没有任何缓解措施的干旱胁迫产量最低,覆盖及松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鲜籽产量的影响。在油脂转化期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相对于自然状况使茶油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45.73%,覆盖及松土相对于自然状况分别下降了24.14%、27.40%,说明缓解干旱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干旱胁迫对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对花径、花苞长生长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覆盖和松土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生长、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但对花径生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丰富我国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种质资源,促进园林应用品种多样化,选育三角梅新品种。【方法】在2016年,采收三角梅‘中闽1号’(Bougainvillea‘Zhongmin 1’)自然授粉的种子进行播种,选育出具有特异性的实生苗,进行扦插培育。【结果】通过对品种性状进行调查后,选育出花色呈淡紫色的新品种,并在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均能与其近似品种区分开。该新品种在福建种植时自然花期为9月至翌年4月,花序主要着生于枝顶端和中部,叶为阔卵形,叶基呈宽模型。经4年的连续观察,性状稳定,将其命名为‘中闽2号’(Bougainvillea‘Zhongmin 2’)。【结论】‘中闽2号’花色淡雅、花期长、花量大具有较高的园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蓝莓‘寨选’品系3号、4号、5号、7号、8号、9号在南京地区的生长与结实表现,优选育种材料。【方法】对6个‘寨选’品系5年生植株的生长量、产量、开花结果物候期及果实特点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6个‘寨选’品系在南京地区适应性极佳,均表现为早熟、丰产,其中4号、7号、3号和9号株产量均超过3.40 kg,果实成熟期在5月底至6月初,浆果硬度在2.00 kg/cm~2左右,果实中多酚和花色苷含量较高;7号品系果实成熟早,风味好,果实花色苷和多酚含量高,鲜果感官评分最高;4号品系生长量大,株产量高,果实硬度最高,多酚和花色苷含量较高,鲜果感官评价较好。【结论】‘寨选’7号和4号品系综合评价结果优秀,可作为蓝莓候选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蟠桃施肥与品质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贵妃2号’和‘贵妃3号’蟠桃品种两个品种,采用4个肥料配方处理,测量果实生长量、果实大小、单果重、新稍生长量、座果率、裂果率、果实着色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产量、亩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蟠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与施肥配方息息相关,猪粪沼液和蚯蚓肥搭配施用,相对其他处理表现效果更优益,对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更显著,‘贵妃2号’每亩产量可达3.204t,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6度;‘贵妃3号’每亩产量可达3.552t,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6.2度,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白蜡(Fraxinus sp.)花粉最适离体培养基,能够为后续的授粉受精和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绒毛白蜡‘金箭’(F.velutina‘Jinjian’)和美国红梣‘鲁蜡5号’(F.pennsylvanica‘Lula 5’)的花粉,比较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花粉的萌发情况,选用适宜的离体培养法观察培养时间对花粉萌发情况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结果】(1)固体培养基上‘金箭’的花粉萌发率均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02和03号固体培养基上‘鲁蜡5号’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2)培养2.5 h左右的花粉适宜进行生活力的观测。(3)正交试验表明:‘金箭’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50 g/L蔗糖+2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鲁蜡5号’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50 g/L蔗糖+4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结论】采用150 g/L蔗糖+2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的固体培养基培养2.5 h后适宜统计两种白蜡花粉的萌发情况,但不同种的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的相关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普通油茶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染色体是种内品种变异的遗传物质基础,明确普通油茶主栽品种染色体倍性及核型特征,可为育种和栽培中品种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油茶3个主栽品种(‘华硕’、‘华鑫’、‘华金’)的扦插苗和实生苗根尖为试材,对油茶染色体制片技术实验进行优化,对3个品种进行核型分析。【结果】①改良的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更适合普通油茶染色体制片,根尖以0.002 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5~6 h,1.75%纤维素酶和1.75%果胶酶酶解120 min,蒸馏水后低渗30 min,制片效果最佳。②3个品种扦插苗染色体数目均为2n=6x=90,为六倍体,而3个品种的实生苗染色体数目为90、87、85和75等。③对扦插苗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可知,‘华硕’、‘华鑫’核型都为2A,‘华金’核型为2B,核型公式分别为2n=90=63m(3SAT)+27sm(‘华硕’)、2n=90=58m(SAT)+32sm(‘华鑫’)、2n=90=64m+26sm(SAT)(‘华金’),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是61.73%(‘华硕’)、61.13%(‘华鑫’)、61.44%(‘华金’)。【结论】优化的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更适合于普通油茶染色体制片,‘华硕’、‘华鑫’、‘华金’均为六倍体,而其实生后代会发生倍性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普通油茶的倍性与核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准确、可操作性强的油茶冠根比测评方法,本文应用SPASS软件对调查的油茶赣446、长林27、湘林210 3个油茶品种幼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地上部分重差异不显著(P〉0.05),地下部分重、苗高和地径有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的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苗高、地径四个指标均显著相关。建立了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的苗高、地径回归模型,通过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的回归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估算冠根比,其结果经T检验与实际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油茶遗传转化受体系统,选择普通油茶‘长林'4号、53号和166号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的pH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不显著,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受油茶品种影响极显著; ‘长林'53号的幼胚极易实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完整植株再生,MS培养基是最佳培养基,2,4-D和TDZ为幼胚较敏感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 当MS+2 mg/L 2,4-D+0.5 mg/L TDZ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98%; MS+1 mg/L 2,4-D+2 mg/L KT+500 mg/L CH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89.6%。在不同2,4-D、KT、TDZ和添加物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中,除3个处理外,其他处理组合的‘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都达到100%。已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可以实现胚状体的萌发、生长及完整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黑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与硬度相关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方法】以生育期相似但硬度差异显著的黑莓品种‘Arapaho’和‘Boysen’为研究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果实各发育阶段的细胞构造。【结果】两个品种果实开始着色时,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结构清晰完整; 果实着色至果面大部分变红过程中,‘Arapaho’中果皮细胞明显伸长变大,多呈卵圆形,细胞壁开始变薄但依然完整; 果实完全变红过程中,两个品种果肉细胞均不断变大,至花后33 d局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裂解明显,细胞分界模糊; 至果实完全变黑成熟时,‘Boysen’ 外果皮细胞及相邻一层中果皮细胞相对完整,而内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近乎完全裂解,‘Arapaho’ 果肉细胞细胞壁裂解程度明显低于‘Boysen’。【结论】两个不同硬度黑莓品种果实发育成熟前果肉细胞动态变化类似,成熟时中果皮细胞细胞壁裂解差异明显,与其果实硬度一致,表明黑莓成熟果实硬度主要由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壁裂解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黑莓高硬度品种‘Arapaho’和低硬度品种‘Boysen’果实发育成熟期木质素合成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表达,及其与CAD酶活性及总木质素含量的关系。【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黑莓果肉,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18个RuCADs基因成员的表达,利用比色法测定CAD酶活性,利用滴定法测定总木质素含量。【结果】在黑莓的18个RuCAD基因成员中,有8个CADs基因成员在2个品种发育早、中期果肉中表达量较高; 其中RuCAD16仅在‘Boysen’的早、中期果肉中表达,而在‘Arapaho’中不表达。‘Arapaho’和‘Boysen’果肉CAD酶活性均在着色前即花后9 d和花后21 d时最高,着色后呈下降趋势。‘Arapaho’和‘Boysen’果肉木质素分别在花后24 d和花后27 d含量较高。【结论】‘Arapaho’和‘Boysen’果实着色后,RuCADs基因成员表达呈多样化,且硬度与RuCAD酶及木质素含量关系表现出一定差异; 而在果实发育后期,RuCADs基因表达量降低。CAD酶活性降低及木质素含量下降,与黑莓成熟果实硬度下降具一致性,推测木质素合成与成熟果实硬度形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丰富我国城乡绿化应用的观赏海棠品种资源,选育观赏价值较高的海棠新品种。【方法】从‘红缨’海棠(Malus‘Hongying’)自由授粉种子实生子代苗中选育出观赏海棠新品种‘赞春’(M.‘Zanchun’)。【结果】‘赞春’海棠为优良的红花绿叶型观赏海棠品种,花量大且密集,花色由初期紫红色变为末期淡粉色,包含花苞观赏期整株观花期可达20 d;梨形果,果实初为青绿色,果熟后为黄色。【结论】‘赞春’海棠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初选的黑莓杂交品系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育黑莓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个黑莓杂交品系(5-8-2、6-6-3、7-7-4、7-10-2、7-10-6)及其杂交亲本品种(‘Hull’、‘Chester’、‘Triple Crown’、‘Arapaho’、‘Kiowa’)的生物学性状(果熟期、刺的有无、叶色、植株生长量)和经济学性状(果穗数量、果实大小、果实品质、产量)进行调查与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指标对黑莓杂交品系的综合评价值和等级排名。【结果】 产量和果实品质是黑莓优良品种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黑莓杂交品系6-6-3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5-8-2和‘Kiowa’为Ⅱ级,7-7-4、7-10-6、‘Hull’、‘Chester’、‘Triple Crown’和‘Arapaho’为Ⅲ级,7-10-2为Ⅳ级,其中5-8-2和6-6-3品系在南京地区生长、结果表现优良。【结论】 6-6-3和5-8-2品系综合评价值高,具有超亲优势,可作为候选优良新品种进一步观察研究; 7-7-4和7-10-6品系优点不明显; 7-10-2品系综合表现差,可在品种选育中淘汰。  相似文献   

19.
为延长番木瓜经济栽培寿命,选取‘马来西亚7号’、‘红妃’两个番木瓜品种为材料,比较斜拉矮化树形和杯状树形的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结果数、单果质量、可食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果实维生素C质量比、果实氨基酸质量比、果实蛋白质质量比、单株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两个番木瓜品种两种树形的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结果数和单果质量呈下降趋势;两种树形对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结果数、果实氨基酸质量比无显著影响;杯状树形能保持与斜拉矮化树形相近的单果质量,提高两个番木瓜品种的果实可食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果实维生素C质量比,可能提高‘马来西亚7号’的果实蛋白质质量比; 杯状树形在斜拉矮化树形3 a经济栽培寿命的基础上又延长3 a的经济栽培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和不同繁殖方式楸树(Catalpa bungei)苗对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菌株QS.1)侵染的抗性差异,为楸树引种栽培、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洛楸1号’组培苗(LQ-Z)、‘金丝楸’(JSQ)、‘楸杂1号’(QZ)、‘豫楸1号’(YQ)的1年生组培苗,以及‘洛楸1号’扦插苗(LQ-Q)、‘楸树5-8’(Q5-8)、‘楸树8-1’(Q8-1)的1年生扦插苗,6个生产上推广的楸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用烟草疫霉(菌株QS.1)进行侵染,测定楸树相关渗透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和光合气体参数等变化,分析不同处理楸树幼苗感染烟草疫霉(菌株QS.1)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菌株QS.1侵染后2~4 d,供试的各楸树品种均感病。楸树品种组培苗中,‘楸杂1号’和‘豫楸1号’对菌株QS.1侵染的抗性最弱,‘金丝楸’的抗病力最强;楸树品种扦插苗中,‘楸树5-8’和‘楸树8-1’对菌株QS.1侵染抗性较强;‘洛楸1号’扦插苗抗病性大于组培苗,除‘金丝楸’外,楸树品种的扦插苗较组培苗具有更高的抗性。【结论】不同楸树品种在接菌后感染致病存在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