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首先指出人们对法性、人性内涵及认识方法的局限性,然后提出作者的法性、人性的定义并对法性与人性的关系进行论证,旨在揭示法性中所蕴含的人性思想,目的是唤起在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应尊重人、关怀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的宇宙性是揭开人性之谜的关键。要研究人的宇宙性,就须将人类置于宇宙生命系统之中加以对比研究。神性、兽性、魔性分别为三类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宇宙生命的特性,人性乃神性、兽性、魔性的共存体,此可谓人性的“三性共存理论”。优化人性,关键在于:光大神性、节制兽性、灭绝魔性  相似文献   

3.
汉代思想家承袭先秦儒家思想,从人性的善与恶角度出发,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绝大多数人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丛要性。这就为统治者重视教育、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语学科的性质之一。新时期语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语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人精神的培养,造就身心健康、友爱正直、积极进取、追求自由、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哲学对人性都有所关注,在家庭教育中源于对人性理解的不同使教育与受教育之间存在众多矛盾与困惑。矛盾与困惑的原因可以从东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对人性内涵理解所强调的重心、产生不同人性内涵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正视现实、思考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以前的中国思想家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次上论述人性的,王阳明的“心即性”命题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从心理层次上论述人性.他肯定心的主宰作用、“灵明”作用和“造化”功能,在心理层次上将人与禽区别开来。他继承了从孟子、陆九渊至陈献章等的心学思想,发展了主体性哲学,丰富了人性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穆时英是一位对生命个体内在生命深切关注的作家。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生命个体本能的揭示上:一是对社会底层这一特殊人群生存处境被剥夺,而由死的本能所带来人性的可怖性;再则是对现代都市文明人性复杂性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刘飒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2):81-82,86
人的本性包括实然与应然两方面,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引导人性的健康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也应包括实然与应然两方面,同时,教育对经济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克服市场的经济负面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必须进行人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构成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理解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传统德育把人看成是抽象的"现成"存在物这一理解方式的缺陷之后,论述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理解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基本理论依据这一命题,并指出正确理解"自由"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将人的社会性中的道德特征规定为人的本质,道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是符合封建伦理的道德;主要阐述中民之性的人性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成就理想人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是一个特殊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正确认识西部地区人地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十分必要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因地制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走出科学教育的现代迷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之争已历经上百年,在以知识为主导的新时代,科学教育倍爱世人的青睐。科学教育既是科学人才的产床,也是人性异化等扼杀人类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的制造之所。科学教育必须走上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走出现代迷惘,并最终使科学真正带给人类以福祉而不是灾难。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理论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把人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全面把握人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意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要与人性的结合,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校体育中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这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还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发展完满人性、丰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教育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正是体育教育在回归"人性"的基础上,在人文关怀的关爱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本质,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发掘学生的精神资源,带着激情,踏着理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时下的生命教育理论是在借鉴西方生命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想推进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存在着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资源。儒家坚信人性本善,挺立心性之体,解决了生命主体性丧失的问题;主张成己成物,生死一如,开出了原始儒家珍爱生命、乐观进取、修身持己、奉献社会的人生态度,到了宋明理学那里又进一步发展为天地一体、生死一如的至高境界。发掘传统儒家的生命智慧对检视与推进生命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