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赵学珍 《科技信息》2009,(25):I0018-I0019,I0010
本文从分析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要素中的科学素质背景入手,阐明了国民科学素质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制约因素,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的战略途径和根本。  相似文献   

2.
刘宗兴  袁玮 《天津科技》2003,30(4):12-14
概述了我国国民科学素质的目前状况,简要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经验,论述了2003年天津市科委提出的《百万公民科技素质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应集成社会所有科普资源,形成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的科技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显著的实用性。我国科学教育的目的基本上也停留在“实用”的层面,而科学的内在精神常被忽略。科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重视科学实用性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金融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的深化发展要求居民的金融素质相应地提高。然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的金融素质状况都不容乐观,加强金融教育成为提高国民金融素质的重要措施。美国、印度、英国在加强金融教育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居民在使用金融产品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采取措施多方位提高我国国民的金融素质。  相似文献   

5.
蒋涛  孙毓韬 《科技信息》2011,(36):315-316
创新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中所需要大力提倡的教育。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引入以学生为主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学习TRIZ理论等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要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科普"工程,创新科普理念、科普技术、科普手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推动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初等教育迫切地需求一批高科学素质的师资力量。高师初等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普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刻不容缓。学校应在课程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投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教学能力,以满足小学教育事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国民的科学素质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首先以国民的科学素质做保障,而提升国民科学素质最为有力的手段就是科学普及,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普及事业至关重要。一、科学普及的重要意义1.科学普及关乎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学技术是人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结晶,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人的参与程度越大、越多,则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含量、密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立明  周冉 《科技信息》2010,(10):I0388-I0388
数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科技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以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形成人与科技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由科学自在、科技自发进入科技自觉时期,科技创新中人的自觉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的规划性特征凸显。科学研究的实验科学、科学共同体创新协同、大科学化及科学与技术融合化是重要特征,要求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实现协同效应,要"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科技自觉时代的科技创新有更高的契合度。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遵循科技自觉下的创新规律,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大科学装置,强化基础科学原始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以实现核心技术深度突破。  相似文献   

11.
科普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教育手段,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做好科普工作已成为社会性的、全民性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科普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北京目前科普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北京市科普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北京市科普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在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加强科普教育,对于提高北京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目前,我国的国民素质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选编了邓小平同志有关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论述,对当前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文共分四部分。首先,揭示了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其次,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第三,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积极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第四,提高人民的民主法制素质,必须强化民主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发展的进程显示,科学、技术、教育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重大作用,要培养 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科学教育,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促成科学教育动性的发展,外生 型科学教育及其理论基础制约了我国科学教育的活力,改革科学教育的根本思想在于让学生进行“准科学研究” 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上海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召开2月14日,2017年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徐延豪,上海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的新发展环境,实现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目标,要求我国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着区域纷纷争创创新高地及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日益重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不仅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平台,也是区域性的创新高地。未来我国将规划建设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充分发挥其战略引领和区域协同效应,要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形成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从建设目标、组成与结构、布局体系及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尹传红 《科技潮》2012,(5):34-35
我国已经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来抓,并且动员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行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期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地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整体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只有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才能迅速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和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乃是思维创新能力、丰富充沛的激情、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应当遵循科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多元教育、自由教育、个性特色教育,有效激励受教育者不断探索,深入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潜能。  相似文献   

18.
师刚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2):185-185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兴起,对化学教育从办学体制、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由过去的注重精英教育开始转向于注重素质提升的普及性高职教育。因此高职教育也应当重视人的素质教育,尤其把培养和发展高职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作为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徐延花 《科技信息》2010,(10):I0116-I0116,I0118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方法被视作创新知识的“工具”。化学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方法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本文主要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探索(发现)法,归纳总结法,联想比较法,科学观察法和科学记忆法进行学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