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 "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用四组主要命题推出了理、气、道体、大全四个概念,建构了形上学体系。冯友兰从觉解作为人生境界说的契入点,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构造了天地境界中的圣人作为心中的理想人格。通过西方理性思维方法建立哲学体系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人格,冯友兰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超拔人的境界以建立理想人格是冯友兰新理学的核心与归宿,并以之主张;真学问必须“从人下手”,为人提供凡中作圣的理性工具;必须摆脱传统唯物唯心的纠缠,在观念上达到“一片空灵”,以抓住人之本、根;必须能让人“以心观真际”,对人生得到最高的觉解,从而“引人入圣”;必须通过转识成智之法以点化众生而成圣成贤。在评析冯友兰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学体系的建构,应着眼于从实践活动或现实生活入手,着眼于对中国传统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应用,着眼于在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实现实践人本学、传统人学观与西方当代人学观的三家互动,会通与对接。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宁新昌著《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宋明新儒学就是通常所说的宋明理学,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不用来明理学而要用西方人发明的新儒学一词呢?主要的原因是,在宋明理学内部还有理学和心学之分,因而理学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使概念明晰起见,本书用了被西方人发明而又为我们接受的新儒学一词。新儒学到底要干什么?笔者从境界方面给予了说明,由于新儒学所说的本体属于境界范畴,也就是说,它的本体属于境界本体,故笔者便从本体──境界立论探讨了宋明新儒学的精神。宋明新儒学…  相似文献   

6.
人的信仰不同,人生的历程不同,人生的追求不同,这样不仅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价值,也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在当代,可以说有四种人生境界,即:使命献身的人生,自主尽责的人生,迷惘的人生和畸形的人生。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境界就是使命献身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在其觉悟、行动和情操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情感性、根源性、直接性的特点。人生境界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和生命的升华,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地。审美与人生境界关系密切,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小我之境向大我之境不断攀升,进而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最终目的是走向人生的至高境界。当今社会的困境,更加重了通过审美提高人生境界进行审美还原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张世英先生在他的著作《哲学导论》中对人生境界提出的看法。张世英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有3个方面: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人生境界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提高和沟通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途径:提倡"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领悟到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万物一体"。同时阐述了张世英先生人生境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培养高等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道德素质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应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无人境界。"大学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因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比较分析表明,"逍遥"与道体在庄子哲学中有同有异。其同表现在:从境界看,"逍遥"与道体是同一形上超越境界,即都呈现着空虚寂静、主客合一、独立自在、无边无际、无为无名、无害无苦等境状特征;从途径看,"逍遥"与道体都是道家大德通过气功修炼达到的至高境界。其异表现在:庄子一方面从本体论角度将气功极境在义理、价值上判认为宇宙本源、本体即"道",另方面从人生论角度将气功极境在义理、价值上视为无害无苦、自在自适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即"逍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释、道融合的统一体。我们在历史的积淀中寻找人生幸福的注脚。禅宗和儒家在人生现实追求上的不同,源于其各自的理论学说不同,这也决定了在实现幸福的道路上各自采取了不同的途径。但是,在寻找幸福的真谛中,禅宗和儒家得以交汇的地方是寻找幸福生活的圭臬。他们都强调了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认为天地与我一体是理想的境界。佛教的心灵安宁和儒家的"内圣外王"生活追求都是生命寻找诗意栖居难以割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丰富多彩的审美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审美境界。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既有蕴含儒家道德审美特质的"气象"人物品藻观,也包含理学视域下"平淡美"的艺术创作审美,同时也概括为"德性相关"的审美旨归。使品评人物和文艺作品既有原生的道德依托又具备很明显的艺术趣味,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道德的和谐统一。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成为品评艺术风格和境界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新理学)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现在所讲之系统,大体上是承接来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底理学,大不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著'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而不是'照著'未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因此我们自号我们的系统为新理学。"O冯友兰新理学"接著"讲的"宋明以来的理学"即程朱理学。新理学大体上"接著"而不"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表明它对于宋明以来的旧理学的看法、态度和关系。这种看法、态度和关系,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新理学对宋明以来的理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一种天地境界,儒道释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理想的人生模式,努力超拔世俗的生活,以达到"仁之境"或"禅之境"。沿着中国古典哲学对宇宙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认识途径,梳理其中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求索,有望找寻出医治当代人精神痼疾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以意识形态方式而存在的人生境界是实践的产物,但它又能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作用于人类社会,从而表现出一定的价值功能。从人生境界所具有的自由性、超越性、正义性、实践性、批判性、意识形态性等内在品格特征入手,阐述人生境界具有内在与外在2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维度。人生境界的内在价值表现为内化的人性丰富、完善与超越的价值,外在价值表现为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思想精华,融合并发展了康德对“优美”和“崇高”这对美学范畴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和叔本华强调的“盲目的意志冲动”的美学思想;北宋理学和传统诗话为其提供了天人境界的思想和话语质料。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是大学教师在从事学术活动时,对这种学术活动意义的理解而在学术研究中所形成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大学教师的人生境界和学术境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依据大学教师学术境界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分为泛学境界、专学境界、通学境界三个层次。探讨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不仅对丰富发展人生、学术和教师研究领域的理论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大学教师甚至对一般的研究人员认识和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对大学生理解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对大学的管理者服务于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以"仁"为基石,对古代沿袭下来的圣人、君子、小人等不同社会人格做了全新的阐释,赋予其有差别的道德意义。在此基础上,孔子划分出"斗筲之人""小人""士""君子""圣人"等五种人生境界,并把"学"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工夫。孔子认为"学"有四点要注意:要端正态度,要讲求方法,要随时随地,要克服意必固我。研究孔子人生境界论的意义在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修养,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