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所有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DNA与识别分子,尤其是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是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1].电化学研究可以得到DNA与识别分子相互作用的宏观信息,而光谱研究则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两者的作用机理.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光谱技术首次研究了吩嗪类染料~中性红(NR)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盐效应等手段.研究了荷叶生物碱提取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pH 7.4的Tris-HCl介质中.以中性红为荧光探针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pH= 7.4),荷叶生物碱提取物与DNA发生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插与沟槽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DNA对荷叶生物碱提取物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得其结合常数为3.765×106 L/mol.  相似文献   

3.
中性红用于痕量DNA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 6~ 7 8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 ,中性红 (NR)与DNA作用产生以 53 5 0nm和 3 50 0nm为特征的共振光散射增强 (ERLS)光谱 .研究表明 ,在最佳条件下 ,在 53 5 0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用ERLS光谱测定痕量DNA的新方法 .方法的检出限在纳克级 .  相似文献   

4.
中性红在不同环境和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中性红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中性红在水溶液中存在两种分子形态:中性化形态和质子化形态,在一定环境下会达到平衡,两种形态的光谱有明显区别.中性红会与表面活性剂、β-环糊精、脂质体形成超分子体系,分子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平面分子结构得到固定,光谱蓝移,发光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丙烯菊酯和胺菊酯与单双链DNA、鸟嘌呤及鸟嘌呤核苷之间的相互作用.拟除虫菊酯农药可使DNA溶液的吸收光谱出现减色效应,但最大吸收波长无明显位移;不同浓度的DNA可导致农药荧光猝灭.还分别考察了离子强度、KI对农药-DNA体系的影响及农药对中性红-DNA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菊酯与ssDNA之间存在静电和沟槽两种作用方式,而胺菊酯与ssDNA之间主要是静电作用.鸟嘌呤和鸟嘌呤核苷与农药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它们与农药之间主要以氢键相互作用,且鸟嘌呤核苷与农药的作用比鸟嘌呤与农药的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6.
检测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张力、电导率等,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酸普鲁卡因(PCN)与酸性形态中性红(NRa)的相互作用.中性红能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在SDS稀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减弱NRa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强度.随着SDS溶液浓度的增大,NRa的光谱强度增大.NRa吸附于球状胶束表面,定位于棒状胶束膜相较深处.在SDS胶束体系中,随着PCN的加入,NRa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7.
中性红(NR)可吸附在巯基丙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并进而与DNA发生嵌插作用.以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DNA在巯基丙酸自组装/中性红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结果表明,交流阻抗方法不仅可以反映DNA与小分子间发生的作用,还可以对DNA进行定量分析,响应在DNA浓度为0.4~8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3,检出下限为0.03 mg·L-1.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廉价的研究DNA及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热力学理论,考察了中性红(NR)与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结合模式及作用力.实验结果证明NR与DNA相互作用方式为嵌插模式,作用力以静电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高频超声波激活血卟啉锌(HP-Zn)配合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Zn浓度、溶液酸度、离子种类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加和HP-Zn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中性环境有利于DNA的损伤,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则较为复杂.研究结果对分子水平的声动力学(SDT)疗法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pH 7.0的中性环境下,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茜素红S(ARS)与稀土金属Gd(Ⅲ)形成的配合物Gd(Ⅲ)(ARS)3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同时,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测得配合物的配合比nARSnGd(Ⅲ)=31,Gd(Ⅲ)(ARS)3与DNA的结合常数K25℃=1.99×105L/mol,热力学函数△rHθm=-9.50×104J/mol,△rHθm=-3.02×104 J/mol,△rHθm=-217 J/mol·K.选择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Gd(Ⅲ)(ARS)3与DNA-AO作用时,电子吸收光谱出现红移.荧光光谱研究表明Gd(Ⅲ)(ARS),能使DNA-AO发生静态猝灭,Scatchard图显示Gd(Ⅲ)(ARS)3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着嵌插与非嵌插混合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溴-5-氯水杨醛缩邻氯苯胺(简写为BCCA)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紫外光谱、黏度法确定BCCA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 BCCA的紫外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红移;BCCA存在时,CT-DNA的熔点升高;CT-DNA的黏度随着BCC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BCCA以插入方式与DN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之间的包合作用.当中性红溶液浓度较高时,杯[8]芳烃磺酸钠的加入使中性红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加,实验证明这是由于中性红与杯[8]芳烃磺酸钠形成了包合物,以致溶液中裸露的中性红分子减少的缘故.介绍了利用光谱法测量包合反应的生成常数方法.结果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p—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p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4.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B)的临界胶束浓度,该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痕量中性红能被悬汞电极吸附,由于中性红溶解在胶束中的浓度远大于水中,吸附伏安峰电流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形成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该转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5.
水螅细胞层内营养分布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01%中性红溶液标记杆吻虫喂水螅,观察了标记物在水螅细胞层内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中性红在内胚层细胞呈碱性反应。在外胚层细胞中呈酸以应。被标记的营养物在体轴方向以及在同一个体区的内,外胚层中的分布均不同。本实验与前人用中性红直接活体染色水螅出现的中性红裉色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个中氮茚萘醌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作用前后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中氮茚萘醌化合物在pH为7.2的PBS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有两对氧化还原峰,该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由溶液中化合物的扩散过程控制;加入CT-DNA后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式电位明显正移,表明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以嵌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7.
天然沸石对阳离子染料中性红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天然沸石对中性红的吸附及其作用机理,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盐浓度、振荡时间、中性红初始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沸石吸附中性红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但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温度从288 K升高到308 K,中性红的饱和吸附量从14.79 mg/g升高到31.78mg/g.利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粒子内扩散方程检验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其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膜扩散控制,并随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准二级速率常数降低,面内扩散速率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18.
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法 (CV)等电化学方法对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 (PNRE)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根据PNRE的各种电化学特性 ,对中性红的电化学聚合机理进行了推断 ,并对PNRE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与实验现象相一致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从仙人球中提取红色素的方法、理化性质和稳定性。提取方法简便易行,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该色素对光和大部分金属离子都是稳定的,对热在不太高的温度下亦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中性红的电化学聚合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循环伏安法、电位阶跃法 ,详细地研究了电化学聚合中性红过程中的聚合电位、聚合方式及聚合时间对聚合物膜的形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备性能良好的聚中性红膜提出了通过引发聚合的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