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家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的怀玉构造单元,构造背景复杂.是一个以磁铁锌锡钨矿化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北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南华系休宁组及震旦系界面控制.本矿床位于燕山晚期重熔、混熔型灵山杂岩体的西部边缘,其成因与灵山杂岩体特别是与晚期灵山超单元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矿床基本特征及岩浆岩条件分析研究,并与典型IOCG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对比,认为其与典型IOCG型矿床具有相似性,初步认为其属IOCG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9):1506-1511
大松坡锡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腾冲地块中著名的腾冲火山区,在成矿带上位于滇西锡成矿带腾冲-梁河成矿亚带.通过对该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及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与区域构造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重熔岩浆花岗岩,大松坡锡矿床属于气成高温热液云英岩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特征,在分析了矿(化)体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属高中温热液细脉状锡石硫化物型矿床,且深部靠近花岗斑岩体的外接触带有寻找大脉带型锡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鱼池岭钼矿属于超大型斑岩钼矿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鱼池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等研究,进而查明了鱼池岭钼矿床的含矿岩体特征、成因类型,分析了成矿物质的可能来源,厘定了成岩成矿年龄,并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5.
新疆尉犁且干布拉克蛭石矿床是中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超大型蛭石矿床之一.通过与世界同类矿床对比研究发现,尉犁且干布拉克超大型蛭石矿床无论是含矿杂岩体的岩石组合类型,还是形成的矿物系列都与世界同类矿床不尽一致,世界上产有超大型蛭石矿床的杂岩体均发育有典型的过碱性岩类,如霓霞岩、磷霞岩、霞石正长岩类等,但且干布拉克杂岩体不含典型的过碱性岩类,矿床与富碱质超基性岩-碳酸岩有关.本文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对含矿杂岩体的区域地质背景、岩体地质及含矿性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研究,进而建立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即地幔交代、裂谷作用、岩浆活动、热液蚀变和表生作用,对进一步在塔里木周边寻找和研究该类矿床具有理论指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碳酸岩是一种特殊的火成岩体,常形成与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相关的大中型矿床.笔者以乌干达Sukulu碳酸岩杂岩体为研究对象,详细地研究了其地质特征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同时,选取了与Sukulu碳酸岩杂岩体产于相似构造背景的Buru碳酸岩杂岩体和与之矿化特征相似的Bonga碳酸岩杂岩体进行对比研究,提出Sukulu碳酸岩杂岩体是幔源成因火成碳酸岩,经历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运用矿床类比法分析可得Sukulu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寻找大型原生铌矿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赵凯  王新宇  赵大鹏 《科技信息》2013,(5):403-403,438
论述河南省下蒿坪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层、岩浆和构造控矿条件、母岩、围岩、夹石、铅同位素、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分析其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认为该区内成矿与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合峪岩体(岩浆热液)及熊耳群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是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状和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探讨"三江"北段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预富集作用.通过对典型矿床的矿石特征、下-中二叠统尕笛考组和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认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初始矿源层;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为火山岛弧环境,是层控预富集成矿期.该地区在二叠-三叠纪期间,盆地中发生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使铅锌成矿物质得到了初步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均田矿床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中段,马岭复式岩体北端。通过系统阐述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特征,梳理近年来的勘查找矿成果,对矿床铀成矿作用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围绕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构造及中基性岩脉与成矿的关系,初步形成了矿床的铀成矿模式。认为在寻找现有花岗岩外带型铀矿的同时,岩体内部隐伏断裂及中基性岩脉发育处可作为矿床进一步勘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位于雅江铬铜金铂钯成矿带西段,紧邻国内最大的罗布莎铬铁矿区,矿床形成于地幔橄榄岩内,铬铁矿多呈豆荚状、浸染状产于超基性岩体内。金鲁西铬铁矿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4.9±2.0)Ma,罗布莎铬铁矿含矿岩体成岩年龄为(162.9±2.8)Ma。通过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对金鲁西和罗布莎岩体的年龄和成矿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两者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和相似的构造环境,经历了相似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们经过几年来对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详细观察和系统研究表明,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1)主要矿体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并呈层状,可以与地层同步挠曲;(2)矿体内保留有典型的沉积成因的结构构造;(3)层状矿中黄铁矿内的Co/Ni比值小于1;(4)矿区及邻区的含矿层位内发现有火山物质存在。主要来自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含锡热液受早期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层状硫化物的“地球化学障”作用的控制而沉淀成矿。因此,大厂锑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另一种意义的沉积—(花岗岩)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 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俯冲碰撞的间歇期;狮泉河结合带在晚白垩世处于同碰撞期,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位事件...  相似文献   

13.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南老湾金矿床40Ar/39Ar定年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南老湾金矿床为桐柏山北坡金银成矿带的主要组成矿床 ,矿床分布受龟山岩组、老湾花岗岩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石英单矿物的 4 0 Ar/ 39Ar定年方法测得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 ( 91.5± 1.0 ) Ma,即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铅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晚期形成的老湾花岗岩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和主要的成矿物质 ,龟山岩组变质岩为矿床的另一个物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汉源县脚鸡坪花岗石矿产出的地质特征,重点对矿区矿石的商品品色及矿石石材质量作了地质经济评价.其物理性能达到了美国石业研究所对花岗石材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东风山前寒武纪含铁建造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风山金矿体赋存在含铁层之下的东风山群角岩层中。赋矿层位中富含磁黄铁矿、黄铁矿、锰铝榴石和锰铁闪石。通过对该矿床的硫、氧、碳和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硫化物中的硫和地层铅主要来自深源,其次地层中的含硫有机物被生物分解形成的硫也产生一定影响。东风山群形成于早元古代。东风山金矿属高温热接触变质的同生床。  相似文献   

17.
浙江缙云骨洞坑大型萤石矿床位于华夏古板块北东端,紧邻钦杭结合带。矿床产出于下白垩统馆头组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中,矿体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在系统的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缙云骨洞坑萤石矿轻稀土相对弱富集,重稀土相对弱亏损,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以及较弱的Ce负异常,配分曲线表现出典型的“V”字特征。La/Ho-Y/Ho图解表明,不同位置萤石样品表现出重结晶方向演化的趋势。Tb/Ca-Tb/La成因图解表明骨洞坑萤石矿属于热液成因类型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均一温度主要在150~190℃,盐度主要在0.3%~1.5% NaCleqv,密度平均值为0.86 g/m3,成矿流体应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结合地质特征认为,缙云骨洞坑萤石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青海野马泉地区正长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马泉地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发现野马泉地区A型正长花岗岩与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文中试图通过对正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在讨论正长花岗岩的成因基础上,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为确定野马泉地区与正长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时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的脉状萤石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热液成矿作用研究,表明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的脉状萤石矿床并不属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某铀矿床中水-岩反应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可通过对铀天然衰变系放射性不平衡的研究得到半定量化。该铀矿床在形成51Ma以来,由于水-岩反应较弱,矿石中铀系核素并未发生远距离迁移。铀矿体及近矿岩石至今仍基本处于化学封闭状态。虽然岩石裂隙附近局部发生核素微弱迁移和沉淀,但由于裂隙细小且大多充填粘土等,向上迁移不足35m,且仅发生在于106~104a及至今时段内。类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开启断裂的含裂隙花岗岩中处置高放废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