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纺制(98.4~45.4tex)(6~13Ne)苎麻纯落麻转杯纱时,分梳辊转速的优化设计。文章首先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求取纺纱细度、分梳辊转速二个变量因子与衡量指标之间的高精度回归方程,进而绘制并分析相应指标的二维等高线图;其次,利用目标规划法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随机方向搜索法进行求解;最后,对求得的最优解进行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纺纱细度下,在5000~9150r/min范围内分梳辊转速对纺纱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而对转杯纤维环中超、倍长纤维含量及成纱质量有较大影响;在98.4~45.4tex纺纱细度范围内,SAQ-12型锯齿辊转速为7075r/min时,转杯纤维环中超、倍长纤维含量较少,纺纱稳定性及成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黄麻细纱的成纱结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衡量纤维在细纱中转移的指标,对细纱拈度、纤维的长度和细度等因素与成纱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黄麻细纱成纱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纤维在喷嘴中产生的喷气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作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探索了利用高速压缩气流来分离纤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纺纱方法——喷气自由端纺纱,并设计了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纺出的纱具有一般自由端成纱的结构,且本方法利用高速气流来形成自由端和加捻成纱,不损伤纤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频高速CopperCladLaminates基材性能的研究,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电子级7628织物用E玻璃纤维纱进行优化设计,认为纤维原料性能、纺纱工艺过程等与最终纱线结构有关,当采用较细和细度差异小的玻纤进行纺纱时,对提高玻纤纱条干均匀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苎麻细纱的毛羽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纤维细度,纺纱支数、细纱捻度、变性苎麻纤维与细纱毛羽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纤维细度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纤维支数愈高,毛羽愈少。 2.纺纱支数对毛羽的数量有一定影响。支数愈高,毛羽量愈少。 3.提出了细纱捻度与毛羽的回归方程。 4.变性苎麻纤维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 5.提出了S_0=KN_1L_1d_0是衡量苎麻纱毛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气流纱的拉伸特性。Hearle曾对具有理想结构纱线的拉伸特性进行过比较完整的研究工作。本文则根据气流纱独特的成纱结构,对Hearle理论在气流纱中的应用作了一定的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气流纱的拉伸特性作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最后还从气流纱的应力-应变关系式中,就影响气流纱强力、初始模量以及断裂功等等力学特性的一些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合理选用阻捻盘、很好控制捻度传递长度;合理设计与选用分梳及输棉机构,在不断改善单纤维供应的同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提高纤维有效长度;适当提高纺纱张力,增加纤维转移等等都是改善气流纱强力等力学特性、提高成纱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工业用气流纱,还可通过合理设计凝棉槽,以提高气流纱紧密度的途径来提高气流纱强力。  相似文献   

7.
纤维的断裂和折钩在纺纱中会发生,属纤维长度损伤,其准确表达对发现加工失误,提高梳理效果意义重大.现有的长度特征值表达在精度、灵敏和针对性上均较差.本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明,基于纤维根数加权长度分布的面积差计算,可有效、定量地给出成纱中纤维的显性损伤(断裂)和隐性损伤(折钩).其中,从毛条到粗纱各工序的纤维断裂百分率为1%~7%,全过程总和达27%,若能使各道断裂百分率小于2%,则显性损伤可减少近80%;对隐性损伤的消除能力有限,最好才达7%,若能使折钩率降低一半,则意味着粗短纤维减少10%.这是有效利用纤维、提高成纱质量和制成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喷气纺纱是利用旋转气流作用推动纱条形成气圈运动,使头端自由纤维加捻成纱。本文采用本组研制的纱条气圈转速仪对喷气纺纱纱条动态气圈的转速进行了测试,并就改变加捻成纱过程中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气圈转速,探讨其与成纱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分析认为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所组成的系统为灰色系统,并对这一系统采用灰关联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析过程和步骤.经分析计算发现:棉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重量不匀率的主要因素,棉纤维成熟度对成纱重量不匀率亦有较大影响,纤维细度和强度对棉纤维成纱重量不匀率的影响降为较次要因素,而可以通过工艺设计控制的棉纤维含杂率和短绒率对成纱重量不匀率几乎无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的部分规律,可用以指导棉纺织生产.同时证明了灰关联分析是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因素分析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五种皮辊硬度、四种加压进行试验,以成纱乌斯特仪测定结果作为考核依据,重点测定了皮辊动态握持力、钳口变形量.对握持力作了理论推导,计算结果与测定值基本符合.对皮辊硬度、加压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作了理论探讨,发现软皮辊握持力不匀率小,最小握持力大,握持稳定性好;钳口变形量大,浮游区长度短,纤维变速点集中,移距偏差小;弹性变形大,对单纤维控制能力强,能掩盖皮辊的轻微中凹和结构、表面特性的不均匀性,故其成纱质量优于硬皮辊.成纱CV%值与皮辊硬度、皮辊握持力不匀率成高度线性相关.因此,文中指出测定皮辊动态握持力,一定程度上可估计皮辊的纺纱性能和工艺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Nettle is a perennial root herd plant of Urticaceaefamily . There are 16 species of Urtica growing in China and6 of them growing in the Northen and Southwesten Chineseprovinces of Xinjiang , Gansu,Sichuan and Shaanxi . Alsointhe Northeast of China nettle abounds as a wild naturalresource . The basts of many Urtica plants stems are rich infibers , which are snowwhite , soft and can be used as atextile materials . The natural harl goods have many specialcharacteristics ,for ins…  相似文献   

12.
将活性炭粉末与尼龙6颗粒在球磨机中预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活性炭含量为1%,3%,5%,10%,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含量为1%、3%的共混颗粒比较容易纺丝,纤维表面比较光滑;活性炭含量为5%的纤维表面比较粗糙:活性炭含量为10%的共混颗粒不易纺丝,纤维表面很粗糙,同时随着活性炭含量增加,纤维吸附性能逐渐增强,活性炭含量为10%时最大,其苯吸附量为10.55%。  相似文献   

13.
把纤维素直接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和多聚甲醛(PF)中,能制成可纺性良好的纤维素浓溶液。测定其流变性能,首次直接得到纤维素浓溶液的粘流活化能等物理参数。以往这些物理参数都是间接地从纤维素酯、醚类的浓溶液获得,其准确性受酯、醚化条件的限制。我们研究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与原液可纺性之间关系,获得最佳可纺性原液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的成形理论和成形工艺,首先用有机溶剂法纺制出纤维素中空纤维膜。调节原液条件和成形工艺参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中空纤维膜的透析能力。用溶剂法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组装成的人工肾透析器,具有良好的透析能力,能把血液中的低分子部分如尿素、肌肝等排出体外,而有用物质如B_(12)等则大部分保留,高分子部分如蛋白质、血球等则安全保留在血液中。经医院测定可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打成麻在碱-尿素改性处理时,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改性参数优化,改变处理条件如浴比、温度、时间、碱用量、尿素用量等,得出最优的改性工艺方案.通过化学改性,使亚麻纤维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基础上,纤维柔软度和弹性增加,并出现明显的卷曲,将有利于纺细号纱,提高亚麻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还原式聚苯胺/N-甲基吡略烷纺酮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纺丝溶液为切力变稀流体,在很低的切变速率下表现出非牛顿性;体系的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及结构粘度指数对温度的敏感性较低;溶液中聚苯胺的含量对流变性质影响较大;溶液的结构粘度指数在本研究范围内有一转折点,此时溶液的结构与可纺性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对PFT/蒙脱土纳米共混体系的可纺性、纺丝条件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共混的剪切效果和引入离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蒙脱土在PET基体中的插层和分散,制备出部分剥离的PF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般的包芯纱,包绕纱中纤维的组合形式、纺纱方法及成纱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纟由)丝包芯纺纱的工艺、试验所用的材料、成纱品质及其与(纟由)丝的比较。从而指出(纟由)丝包芯纱兼备了(纟由)丝和化纤长丝的特点。因此,(纟由)丝包芯纺纱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黄红麻纤维化学改性及其与棉混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红麻纤维进行了化学处理并将其与棉进行混纺,试验结果表明,经碱处理后的黄红麻纤维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在与棉的混纺中表现出较好的可纺性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大麻纤维的开发利用——大麻化学脱胶及纤维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因单纤维细胞很短,脱胶又很困难,国际上长期以来,没找到一条能使其应用于机器纺织的有效办法。本文根据大麻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论述利用化学的方法进行适度脱胶,再利用机械分离的方法,分级提取不同长度的纤维,以适应国内外现有的纺纱机器,织造各种花色品种的高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