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张海燕 《奇闻怪事》2009,(11):88-88
众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同时由于他们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当力求为他们创设更好的成长条件。  相似文献   

2.
纪海燕 《科技信息》2012,(11):302-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两岁多的儿童会玩电脑游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孩子上网时间增加,父母们都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暂且把这些不断增加上网时间的儿童称之为有网瘾倾向的儿童,仔细分析孩子的网瘾倾向,对预防孩子现在及未来沉溺网络,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颇大。本文通过对孩子网瘾倾向成因的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及父母们的高度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状况总体是好的,因其特殊的环境,在其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出现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准则匮乏;道德情感淡漠,个性偏离正常;个人主义至上,道德行为失控等困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增进亲子互动,学校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德育环境,社会构建整体联动关爱机制。  相似文献   

4.
纪海燕 《科技信息》2013,(11):42-42,7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飞速普及,两岁多的儿童会玩电脑游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孩子上网时间的不断增加,父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暂且把这些不断增加上网时间的儿童称之为有网瘾倾向的儿童,仔细分析孩子网瘾倾向的成因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孩子现在及未来沉溺网络,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颇大。本文通过对孩子网瘾倾向个案成因的分析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以期引起社会及父母们的高度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政治信仰存在盲目性和摇摆性;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出现冷漠化倾向;政治认同意识提升,但存在政治理想动摇现象。为此,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努力营造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氛围,重视大学生的政治实践参与环节,努力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法,对荆门地区5所农村小学共计240名留守儿童和2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评测。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交流、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项目得分中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与社会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症状与社会客观支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儿童情绪社会化一直以来都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人们对儿童情绪社会化重要性的认识已较为深入,并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发展,但是对儿童情绪社会化心理机制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通过对儿童情绪社会化·心理机制的分析,提出儿童情绪社会化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角色引导、社会比较和社会学习三个机制,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开小芹 《科技资讯》2008,(36):226-227
留守儿童在社会化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社会化的主体或场所在孩子社会化时出现了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需要重视,因为社会化的另一方面就是需要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传承社会文明。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对其社会化中的主体加以引导来解决留守儿童现在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电视媒体以其声画兼容、传递迅速等特点迅猛发展,电视剧作为电视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隐含的价值观对儿童社会化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电视剧内容中的非道德化倾向的角度出发,试论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群体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模式、成长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当前,如果不能合理地构建留守儿童价值观,将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留守儿童树立和构建合理的价值观是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1、儿童社会化是人类社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儿童的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人继承前辈的文化遗产与思想道德、行为方式,融入社会的必然之路,否则他将永远只是个体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个体的社会化还作为使其具有正常人格,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历程.从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更可能是社会化发展中那些非文字所能记录的文化传递的过程,是现代人类得以存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纪海燕 《科技信息》2013,(13):7-7,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飞速普及,两岁多的儿童会玩电脑游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孩子上网时间的不断增加,父母们都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暂且把这些不断增加上网时间的儿童称之为有网瘾倾向的儿童,怎样对这些具有网瘾倾向的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的引导,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颇大。本文通过对具有网瘾倾向的孩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的研究,以期能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的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传统家庭婚姻观念急剧变化,离婚率和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上升,直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社会化造成伤害。侧重于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的阐述分析,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集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之力,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陈梅  刘加勤 《科技信息》2009,(16):133-134
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它无孔不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影响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电视机旁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甚至越来越多的婴儿,从零岁起就开始接受电视的教育,并伴随着电视成长。电视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认知、行为方式、性别角色和道德发展等。本文以电视媒体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效应、负面影响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发挥电视媒体优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心理、品德、学习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也关系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刘佼 《科技资讯》2014,(11):194-196
人格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大五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人格特质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该研究目的:探索大五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方法:以225名高职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和亲社会行为倾向测量问卷(PTM),探讨了五种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结果:(1)外向性、开放性和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显著正相关。(2)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和宜人性人格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结论:高职生的人格特质具有可塑造性,可以塑造高职生更加完善的人格特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可以为提高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承担推进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世俗化、社会化重任 ,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突出 ,体现有三 :个体向群体转移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社会化”创作倾向加重。选取阐述政治与文学关系问题较好的过渡中介———政治文化 ,作为研究视角 ,考察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成因及影响 ,更能接近原貌和本质。显然 ,这种倾向一定程度限制作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主体个性充分的发挥 ,但推进文学平民化、大众化 ,具有相当功绩 ;使 2 0世纪 30年代文学拥有新的美学内涵、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儿童游戏就本质而言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儿童通过活动,对自身的社会化产生了一定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勃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106-109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体从初生的“自然人”到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都必须经过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能够使儿童的体能和智能得到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对各种社会角色进行认知,并且有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而儿童游戏的轻松活泼、内容全面、参与性强等特点,更使得它成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特殊而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安全感在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健康发展中极为重要。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也会制约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其行为活动与心理健康水平。对此,教育者一方面应给予学前儿童无条件的积极情感支持,以加强其安全感;另一方面,对较为严重的安全感缺失现象应进行及时矫正,推动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