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求是”与“致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两种理念,它们之间究竟何者更为根本,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剪不断”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关于学术理念的探讨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或主张学术研究就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纯粹“求是”,学者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主张学术研究必须“学以致用”,求真只是手段,致用才是目的,学者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清末时期章太炎的“实事求是”与康有为的“通经致用”之争就是这两种学术理念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逃不脱被扬弃的命运。梁启超曾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给“学术”下的那个定义——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就是对康梁学派过于强调“致用”而“借经术缘饰其政论”致使“其业不昌”的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自后现代思潮染指科学界以后,有关“现代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本文在驻足历史、解读经典的基础上,除了对“现代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加以正名外,指认了“现代性科学”产生的真正缘由及其形上基础,因而科学朝向有机论、建构论、价值论和返魅化等后现代疆域布展,已成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自由?黑格尔讲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通常的理解是:自由是对必然认识的结果。即通过认识必然、认识真理,可以获得自由、扩大自由。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自由是认识必然的先决条件,只有自由的思考、自由的探索才会增加我们认识必然的机会,从而更有利我们认识必然。从这层含义上讲,自由是探求真理的宝贵要素,是通向真理的最佳路径,尤其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自由就是他们的生命,这时的自由表现为“不受妨碍追求真理的权利”,也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5.
奎因重构科学哲学的策略体现着对语言与经验的双重关注。“经验论批判”确立起了整体论论题,并把批判指向了传统的意义论和还原论;“语义上溯”把我们对科学的接受与科学的客观性问题转换为语言问题。这两个策略打破了先验主义,否定了超科学因素对认识论的介入,从而使奎因在科学哲学上超越了规范主义而走向了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6.
真理问题是哲学上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本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的真理观在对传统真理观特别是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反叛以及“朝向语言而生长”的过程中,以“经验适当性”代替传统的真理概念,并且经历了由句法到语义,进而向语用的转变,最终达到了语形、语义和语用相结合基础上的后现代“语境化”的解释学真理观,而这一过程又始终贯穿着怀疑论、概率论以及后现代整体论观念的渗透,从而实现了其反实在论真理观的后现代转向,同时也为真理观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视角。因此,具体分析范·弗拉森真理观的发展及其特征和趋向,对于把握整个后现代反实在论的真理观,并站在这个层面去看待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真理观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词汇系统、真理和不可通约性--库恩的"结构之后的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论题,同时也招致相当多的误解和责难。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清。从视觉格式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意艾变化,到局部不可通约性。再到词汇系统或者分类学范畴,库恩联系知识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共时性类比等问题,对于不可通约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对真理符合论的批评,提出一种新的真理现。“结构之后的路”实际上就是库恩努力澄清不可通约性论题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现代逻辑的角度对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1)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truth)概念主要是指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真理”。(2)从逻辑的观点出发,可以将真理分成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就其“真”的程度看,每一前者都高于后者。(3)真理的表述语言可有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之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征,一般地说,自然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用与语义真理,而人工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形真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在论有如下两个核心命题,即认为:(1)自然科学理论中的专名是有指称的;(2)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定律是近似真理的。命题(1)涉及到“指称理论”,命题(2)涉及到“真理论”,而指称理论又是真理论的基础,因此,指称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一种认识论上的奠基作用。指称理论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弗雷格、罗素……,直到克里普克和普特南(H.Putnam),都对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普特南的“内部因果指称理论”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网恋只是一种形式。一场健康成功的网恋最终必然要从虚幻走向真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绝非长久之计。网恋实际是一场真实恋爱的前奏。“三大纪律”之一:见面前一定要互换照片无数“见光死”的前人证明了一个真理,互相有爱慕感觉的网友见面之前一定要互相交换照片。这并不是说我们那么在乎对方的相貌,而是因为人对于容貌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就是再其貌不扬的人,看得久了,有心理承受能力了,也能接受。否则,见面时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以致连普通朋友都做不成。“三大纪律”之二:网聊100小时以上再见面如果想要发展一场认真的恋爱,相互间的深刻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基础研究"十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省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总体战略和部署,根据“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着眼于“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全省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基础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多年资助工作的基础与经验,透选并实施“十五”优先资助领域,推动我省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我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资源,制定本计划。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视野下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是一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而“全球化”的发展又必然会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跃进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思想领域并采取了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西方国家在实践科技政策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热寂说"疑案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百多年来,“热寂说”曾引起广泛而持久的争论,甚至许多人误以为它早已有了结论。但无从科学上看还是从哲学上看,以往的批判讨论均未能切中要害,缺乏说服力。大爆炸宇宙模型“炸开”了这一疑难,对它的讨论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本文通过对“热寂说”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阐述了“热寂说”提出后在科学上和哲学上所引发的主要争论及其意义,并指出,大爆炸宇宙论虽然宣告了经典热力学、热寂说”的终结,但并不能避免宇宙未来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热寂”。“热寂”危机仍然存在,“热寂说”并未来真正终结。  相似文献   

14.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是近四十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也仍然是当前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逻辑实证主义者、证伪主义者和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进步的逻辑合理性,他们把真理或逼近真理作为科学的目标,通过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不同理论趋向真理而进步的程度,他们不仅要求新理论能充分解释!日理论在经验上的成功,而且还要求新理论比旧理论解释和预见更多的经验事实。逻辑主义者严格区分理论名词与观察名词,理论陈述与观察陈述,把观察名词、观察陈述看成是自明的和可靠的,通过逻辑和方法的不变性为理论提供唯一的辩护…  相似文献   

15.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2):34-38,56
本文简单评析了传统真理论的争论: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并引入了现代理论框架:弗雷格的“透明论旨”、塔尔斯基的“真理图式”以及蒯因的“去引号论”。霍维奇的最小主义主张真理的等值图式,并将真理概念限定为语义功能,从而提出真理是形而上学琐屑的。笔者质疑了最小主义将命题作为真理载体的做法,认为真理概念具有形而上学中立性而非形而上学琐屑性。并尝试突破真理的现代框架,提出完整的真理论应该包括“真”和“理”。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是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个人如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人不但得不到可靠的科学知识,甚至有可能把迷信、神秘主义、伪科学和经验判断作为科学甚至“超科学”来膜拜,或通过伪造实验数据等作弊行为来冒充最新科学,或把似真性的哲学等同于科学。一个民族如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认真学习先进民族的勇气和信心。由之,民族的文化就将走向封闭,甚至倒退。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文化,不可能在世界民族文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尼采时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一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8.
论真理观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哲学后现代演变的视角上,揭示了真理论在20世纪发展的历程,形态和未来走向。在真理问题“朝向语言而生长”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传统“真理符合论”的背离和反叛,自然语言真理论的发展使真理脱离2狭隘的语义层面,迈向广阔的语用空间,语用真理论的创建则为真理走向公共生活实践奠定了基础,后现代“语境化”真理观的设定更使真理在语境实在的基底上,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相统一的基础上,达到了后现代的“圆融”,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初的“语言学转向”实质上也就是“语形学转向”。这是因为,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主要是把形式句法的规范性同经验性联系起来,将科学哲学研究引向经验基底的句法层面,因此,从“语形学转向”的形成、本质特征及其意义等方面对语形学进行详尽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预示其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突现论:科学与哲学的新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现是自然界中最有魅力也最令人费解的现象,它在上个世纪对一般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它的客观性的承认必定导致对科学解释和科学说明的重新反思及对自然界层次的“多元本体论”的承认,为突现论寻求一个恰当的哲学基础,此为它寻求一个恰当的物理学工具更加重要。在这方面,康德的“自然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思想或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