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喷淋蒸发板式冷凝器的传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建立其特性实验系统和模型,着重研究蒸发式冷凝器板外水和空气侧的传热性能,并得出适合喷淋蒸发板式冷凝器的计算关联式,以指导该冷凝器的设计计算和热阻分析.研究表明,湿球温度、板片间距、喷水量和风量均是影响喷淋蒸发板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蒸发式冷凝器空调系统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发现即使在相对湿度较大的运行环境下,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COP)仍可达3.5左右;空气湿球温度对蒸发式冷凝器的排热性能影响明显,在测试范围内,当其它控制参数不变时,湿球温度每上升1℃,排热量下降5%左右.对蒸发式冷凝器及空调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条件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冷负荷的降低,系统COP和冷凝器能效比均有所下降,但采用变风量的运行控制策略,系统性能系数可提高5%以上.通过与空冷式空调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即使在夏热冬暖地区,基于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蒸发式冷凝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对比制冷工艺中几种冷凝方式,指出发展蒸发式冷凝技术对制冷系统节能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分析蒸发式冷凝的换热机理,从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影响蒸发式冷凝器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蒸发式板片冷凝器的实验平台,测试该新型冷凝器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的物性参数和状态参数,计算出板片的热流密度、整个制冷系统COP和能效比等主要换热性能参数和机组运行性能参数,从而得出此新型冷凝器的换热特性.为设计理想的蒸发式板片冷凝器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蒸发式冷凝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的应用状况,总结了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具有优良优良节能节水特性的蒸发式冷凝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低温多效蒸发(LT-MED)海水淡化装置中流动阻力对传热温差的影响,基于考虑阻力损失的LT-MED热力过程数学模型,计算了各项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差损失在装置各效蒸发/冷凝器中的分布,分析了蒸发/冷凝器数量、平均表观传热温差对阻力引起的传热温差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表观传热温差一定时,每效蒸发/冷凝器内各项阻力随蒸发/冷凝器序列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相应温差损失逐渐增大;随蒸发/冷凝器数量增加,管内凝结和除沫器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差损失所占比例均上升,而管束流动阻力呈下降趋势;装置中阻力引起的传热温差损失比例随蒸发/冷凝器数量增加、平均表观传热温差增大而增大,且相当可观,对装置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简要介绍蒸发式冷凝器工作原理、特点,并结合地铁工程中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选取一个典型地下车站对采用蒸发式冷凝器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和风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相比,在技术上有其特有的特点,并提出在使用范围、适用条件、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有待研究和验证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回收低品位的冷凝热,提出了以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为纽带的复合式空调系统.建立了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内部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回归总结了空气与液膜之间传质系数的经验关系式,并进行模型验证,研究了内部运行参数对溶液再生量、系统制冷量及电力性能系数的影响,进而寻找到其最佳范围以优化系统运行.采用Matlab程序的计算结果表明:空气的迎面风速、进口含湿量以及溶液的质量流速、进口质量分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较低的空气进口含湿量有利于复合式空调系统运行;最佳的迎面风速为2.63~2.87 m/s,溶液质量流速为1.95~2.35 kg/(m2.s),溶液进口质量分数为23.2%~24.2%.  相似文献   

9.
机械压汽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套机械压汽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其设计生产能力为2 m3·d-1、蒸发温度为95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蒸发-冷凝器、压缩机和预热器的性能及系统运行参数对产水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在89~97 ℃之间系统运行良好;盐水浓度从4.0%降到2.0%,淡水产率提高约7.2%;淡水产率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升高;系统最小淡水分离功为59.4 kJ·kg-1.  相似文献   

10.
制冷装置的冷凝系统是依据压缩机的负荷、使用条件及使用环境确定的.冷凝系统的选择直接影响制冷装置的能耗指标.合理的选配制冷装置的冷凝系统,对耗电量和耗水量的节省至关重要.通过对相同负荷冷库进行不同形式的冷凝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分析了各形式冷凝系统的能耗及其相应的制冷装置的产冷量.结果表明蒸发式冷凝器工作时间水量少,但耗水量多.因此水源充足,湿球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蒸发式冷凝器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比.  相似文献   

11.
对发电机蒸发冷却过程冷凝器失流的问题进行热力分析,建立了物理模型。并以R113为工质求得冷凝器失流情况下冷却腔的温度、压力和液体下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发电机耗损功率和液体初始装载量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在冷凝器失流情况下,腔内的温度、压力随时间迅速增加,蒸汽比容随时间迅速减少,但液体下降高度不大;随散热功率的增加,将使腔内的温度、压力、液体下降高度随时间增加以及蒸汽比容随时间减少更快.这些结果,能够对发电机蒸发冷却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蒸发式乏汽凝汽器性能测试平台,研究了喷淋水量及管间风速对蒸发式乏汽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水量存在最佳范围为0.4~0.5 L·m-2·s-1,且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凝汽器换热性能随管间风速的增大而增强.并在选定的喷淋水量和管间风速条件下研究了管内蒸汽通量对蒸发式乏汽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operating theory of an evaporative condenser was expatiat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general refrigeration system was analyzed.Compared with the air-cooled and the water-cooled,the virtu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and water-conservation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were analyzed.Some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were pointed out,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technique in 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 field and the applied foreground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in comf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were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常用冷凝器的型式与结构特点,提出冷凝器的选用原则,指出了冷凝器的发展方向,认为在内陆地区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最为适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的时间间隔模拟风力发电机典型间歇运行工况,进行空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冷启动实验。分析空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启动过程中温度、压力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空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初始压力降低,启动时间延长、系统压力阈值升高、冷却介质循环建立难度增大。由于系统冷却及不凝性气体渗漏等原因造成冷凝管进气变难,空冷冷凝器壁温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VOF算法,建立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降膜流动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表面张力动量源项和气-液相间传热传质源项.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壁面热流密度、液相进口温度和空气速度下竖直板面的温度分布、气-液界面处潜热和显热换热量的相对关系.计算结果显示,液膜和空气内温度随壁面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气液界面处,温度梯度存在不连续;气-液相界面处的换热主要形式为水蒸发传质引起的潜热换热为主、空气显热传热为辅,并且传热热阻主要集中于水膜内;并且随风速的增加,相间传质量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蒸发式过冷水制流态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过冷水制流态冰的方法(蒸发式过冷水制流态冰):水在低含湿量的空气中喷淋并蒸发降温到过冷状态;利用溶液除湿循环与制冷循环联合运行来保持蒸发过冷时空气的适宜温度与湿度;制冷循环的冷凝放热被回收利用于驱动溶液除湿循环.该法不仅避免了传统过冷水制流态冰的管内冻结堵塞的问题,而且可通过对内部废热的运用降低对电能的依赖从而提高了运行效率.在系统的各部分进行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况下,与传统过冷水制流态冰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制冰性能系数更高,最多可提高98%.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冷机组在夏季高温天气不能满发的问题,采用喷雾增湿降低入口空气的干球温度.选用压力式螺旋型雾化喷嘴进行喷雾降温试验研究,包括喷嘴流量特性试验及不同喷嘴布置方式的喷雾降温试验.从试验数据得到喷嘴流量特性曲线,并且在对降温过程进行热湿交换分析的基础上拟合出以蒸发冷却为主要降温机理的降温效果关联式.通过比较喷嘴不同布置方式的降温效果,得出排间距为500mm的喷嘴布置方式降温效果略好于排间距为1 000mm的喷嘴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气-液两相流二维CFD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板式蒸发式冷凝器板束中气-液两相逆流、并流两种操作进行了模拟,直观地表征了板束中喷淋水流量、风速及风向对水膜流动的影响,并用水蒸汽对两种操作进行了传热实验研究。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验结果吻合甚好,表明了空气与水并流比逆流更有利于利用液体薄膜强化传热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