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车辆在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间的整体运行特性,建立了各条车道的车辆平均延误计算模型。以各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相位绿灯时间为约束,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间的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信号协同配时方案。以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内有轨电车沿线的两个相邻交叉口为例,采用实际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并设置钩形弯渠化方案。将设置的钩形弯交叉口与其相邻常规交叉口的信号协同作为改进方法,在VISSIM软件中对比分析改进方案与现状方案的车辆延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的信号协同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干道直行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可降低车辆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左转可逆车道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熵值法的左转可逆车道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从交叉口道路条件和相位条件两方面对左转可逆车道设置进行分析,以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车均延误为优化目标,调整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运用熵值法构建设置可逆车道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选取最优解。以青岛市典型交叉口为例,用该优化模型对交叉口设置左转可逆车道后的配时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与现状配时方案和未优化配时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早、晚高峰交叉口通行能力分别提高了3.2%和19.4%,车均延误分别降低17.6%和14.7%,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辆在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间的整体运行特性,建立了各条车道的车辆平均延误计算模型。以各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相位绿灯时间为约束,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间的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信号协同配时方案。以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内有轨电车沿线的两个相邻交叉口为例,采用实际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并设置钩形弯渠化方案。将设置的钩形弯交叉口与其相邻常规交叉口的信号协同作为改进方法,在VISSIM软件中对比分析改进方案与现状方案的车辆延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的信号协同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干道直行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可降低车辆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交叉口信号设置的临界流量依据,引入支路车辆穿越主路车流的风险时间函数和等待时间函数,从微观角度确定了临界间隙与主路流量函数关系,得到了有限优先现象的主路流量最小阈值为500pcu/h,并推导了有限优先下交叉口车均延误模型.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安全和效率的角度出发,确定了支路车辆穿越主路车流的最小临界间隙值为4.5s.对比设置信号前后交叉口车均延误的大小,得到了有限优先下1/1,1/2,2/2相交3种常见交叉方式需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曲线.与完全优先的主支路交叉口相比,有限优先下3种交叉方式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平均增量分别为20.33%,20.95%,21.43%. 研究成果可为信号设置临界流量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对社会车辆及乘客的总延误影响,引用了人总延误评价方法。给出了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方案,建立了公交优先条件下城市道路交叉口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基于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分析了交叉口延误情况。实例研究表明: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要使主、次路的道路、交通满足一定宽度及流量条件方可设置;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效果可以用交叉口人总延误改善率来判定。该方法分析说明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只要使整体效果最优,其设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单点定时信号配时和通行能力设定的方法,分析了车辆通过道路交叉口的运行状态和“冲突点”法的基本原理,用“冲突点”法确定了单点定时信号配时和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为道路交叉口设置交通定时信号控制与管理设施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左转交通流的路径分析,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流量守恒、绿灯最大最小时间、饱和度和周期时长等.考虑不同左转相位设置模式,建立了相邻交叉口间通行能力差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通行能力差最小为目标,提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设计模型.最后,基于两个实际交叉口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数据,采用车均延误和最大通过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交叉口现有方案、Synchro优化方案和本文模型优化方案的信号控制效益.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模型的相位方案,能降低各交叉口间的通行能力差值,并有效降低交叉口群的车均延误,提高交叉口群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该协调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肢无信号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这类交叉口设置了八组的交通信号灯,以及相互协调的信号相位方案,使其直行车流最多一次停车,左转车流最多两次停车.详细分析这种协调信号相位的车流结构,解剖各股车流的冲突关系,在Webster周期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协调信号配时方案的周期计算方法.并应用到株洲市中心广场环形交叉口的信号周期确定中.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公交竞争力,以消除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等候时间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面向短间距交叉口,考虑公交车到达停止线的时刻的预测误差,以对原配时方案调整幅度最小为准则,均衡分配各个相位间的绿灯损失和收益的主动优先方法,并基于仿真实验分别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有效性实验中,此方法将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等候时间降低了90.8%,并使人均延误降低了31.0%,优于其他3种信号控制方法。适用性实验表明,此方法适用于饱和度不超过0.8的信号交叉口。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交通系统的随机特性,提出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首先应用季节性自回归平均移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SARIMA-GARCH)模型计算交叉口交通流的不确定性,然后根据得到的交通流不确定性特征,参考Webster模型,计算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得到考虑交通流不确定性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最后,以南京市一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应用实际数据,计算得到17种不同交通不确定性水平下的单交叉口配时参数,并采用Paramics仿真软件分析了各信号配时方案的性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长沙市各类交通方式伤亡事故的详尽统计,分析了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以系统论的方法,从城市道路建设、安全管理学、安全文化等多角度研究了现代城市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性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交叉口细部改善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改善分析研究,最后通过Vissim仿真对改善前后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细部改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一交通模型的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激波产生唯一性的条件并给了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市区平面交叉口的交流流特征,汽车有害物排放规律及周围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产生,扩散及污染分布规律,提出了城市交叉口大气环境质量运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交通管制对公路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交通管制方案的选择、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对公路施工中的交通管制进行了一般性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6.
白辂韬  白翰  白燕  赵亮 《科技信息》2010,(3):I0008-I0008,I0042
本文首先分析了机非混行交叉中交通参与者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者的交通特性,其次,通过研究常用的交通管理控制措施,从交通性、安全性以及环境要求等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机非混行条件下的适用性分析,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同时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道路、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利益的交通管理控制模型,由此建立了基于效益最大化的机非混行交叉口交通管理控制模型。并研究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GM(1,1)模型,对汉中地区94-95年交通事故进行了预测,并相应制定了交通安全目标。模型预测精度高,计算结果可信、可靠,能为汉中地区交通事故预防,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波  闫学东 《科技信息》2011,(33):I0422-I042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逐步加快,城市交通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交通用问题凸现出来。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缓解交通拥堵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针对银川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概念,通过对两种典型的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分析,总结出公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点,归纳出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结论可以为交通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的网络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以IP/MPLS为基础的IP骨干网中,实施业务流量工程是必需的,业务流量矩阵的测量是实现业务流量工程的最基本的要求。笔者对当前一些主要测量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MPLS的IP骨干网的业务流量工程模型和LSP级的业务流量矩阵的测量模型,以及相应的路由算法。业务流量矩阵的测量方法的优点在于:测量仅仅限于网络的边缘节点而不涉及核心节点,因而对网络资源的耗费少,为解决当前一些主要测量方法的缺陷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实现业务流量工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