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于生产条件下研究了多孔吹头通Ar精炼铸铝合金液的实际效果,试验了精炼温度、Ar气流量及通Ar时间三因子对精炼效果的影响,找出了在该生产条件下多孔吹头通Ar精炼铸铝液的最佳工艺方案。同时,还与加C2Cl6,ZnCl2等精炼工艺相比较.对其经济效果和车间劳动卫生条件做了必要的考察。研究表明,用多孔吹头通Ar精炼铝合金.不仅可确保精炼效果.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大大改善了车间劳动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首先探讨了利用CO2-H20-N2系模型研究铝液吹N2去氢精炼过程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该模拟系统,采用奥氏气体分析法和pH值测定法研究了液面上方CO2 分压对CO2水溶液去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工艺改变后CO2分压对去气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湿度对铝液去气速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减小其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氧和铝在氧化铝中的自扩散参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了氧和铝在Al2O3中的自扩散参数,分析了其扩散机理.得出:(1)在1770~2100K 温度范围内,氧分压不超过1.0×105Pa时,杂质总含量为30×10-6~500×10-6,Mg,Ti含量低于30× 10-6的未掺杂Al2O3单晶中,氧的自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氧分压和扩散方向对该扩散系数 值影响不明显.(2)在1943~2178K范围,多晶Al2O3中铝的自扩散系数在10-15到10-14m2/s之间, 扩散活化能为 477 kJ/mol.(3)单晶Al2O3中主要杂质为TiO2和 MgO,掺Ti将降低氧的自扩散系 数,增加铝的自扩散系数;掺Mg使氧的自扩散系数略有增加;其他杂质对氧和铝在Al2O3中的 扩散系数影响不大.(4)氧和铝均通过空位扩散.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OKY-046及TXA2受体拮抗剂S-1452对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气道的影响,探讨TXA2在EOS浸润过程的作用,应用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和反复雾化吸入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小鼠于每天OVA刺激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OKY-046或S-1452腹腔注射,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数量并测定BALF中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致敏小鼠给予OVA刺激后BALF中EOS数,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均显著升高,当以OKY-046或S-1452处理后,BALF中的EOS明显减小,并呈剂量相关性,而且OKY-046尚能引起TXB2水平呈剂量相关性降低。表明,TXA2对于EOS浸润到呼吸道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其合成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对于临床治疗哮喘者可能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 ASOG(Analytical Solutions ofGroups)基团作用法新的混合规则, 表达 Peng-Robinson状态方程中混合能量参数“α”;回归确定出氧-二氧化碳基团对 参数,并对温度范围为 200~300 K 的 O2-CO2物系高压汽液平衡进行了关联计 算,除靠近临界点外,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相当好。关联结果表明:PR-ASOG 方程的精度优于 PR方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探讨了Al2O3-C材料的碱蚀产物-钾霞石与白榴石对Al2O3-C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合理的微观解释。研究表明,Al2O3-C材料在高温碱蚀条件下,其中的Al2O3和SiO2与K2O工K2CO3形成KAlSiO4及KAlSi2O6F6。使原Al2O3中的原子间距增大,结构改变,原子间结合力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γ-Al2O3上负载KF或KF和NaOH的混合物制备的固体催化剂KF/γ-Al2O3和KF-NaOH/2-Al2O3,和于催化柠檬醛与丙酮缩合生成假紫罗兰酮的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使Ⅱ的最高得率分别达88.7%和90.5%。  相似文献   

8.
挤压铸造制备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真空反压浸渍多孔陶瓷获得一种新型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挤压铸造的方法对这种新型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研究.以Al-TiO2-C系为例,对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SHS)制备的Al2O3-TiC多孔连通网络陶瓷骨架进行挤压铸造Ly12Al合金液获得这种复合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Al2O3-TiC多孔陶瓷材料,以及得到的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酮(HA)单独萃取Y(Ⅲ)及其与二苯亚砜(DPSO),磷酸三丁酯(TBP)或三辛基氧膦(TOPO)协同萃取Y(Ⅲ)的行为。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YA_3,YA_3·DPSO,YA_3·TBP和YA_2(NO_3)·2TOPO.算得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_(A(HA))=-6.86,1ogK_(AB(HA+DPSO))=-3.89,logK_(AB(HA+TBP))=-2.53和logK_(AB(HA+TOPO))=5.13.  相似文献   

10.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铬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子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uTi2,此时,反应层是按Al2O3/Ti2O+Ti0/Ti2O+TiO+CuTi2/CuTi2/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对于氧化锆陶瓷,在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反应产物均为γ-AgTi3和δ-TiO,反应产物也是按ZrO2/δ-TiO/δ-TiO+γ-AgTi3/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氧化吸收硫化氢反应和电解制氢相结合从硫化氢中回收氢气和硫磺的方法,用实验考查了不同参数对氧化吸收硫化氢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电解制氢和氧化吸收硫化氢反应的匹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吸收硫化氢反应过程中,反应压力、原料气总进气流串和搅拌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目前实验条件下,硫化氢的吸收率已达肪%,如果改善实验条件,硫化氢的吸收率还会进一步提高。在电解制氢和氧化液再生反应过程中,电解反应在低电压(1.2v)下进行,阴极析出纯氢气;阳极再生氧化液,循环使用,且再生Fe ̄(2+)为Fe ̄(3+)的电流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聚合硫酸铝为吸收剂处理低浓度SO2烟气的工艺条件,通过吸收和解吸,达到富集SO2的目的.考察了聚合硫酸铝浓度、盐基度、吸收温度以及解吸温度等因素对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铝溶液对SO2具有较高吸收率和解吸率,并可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 C-18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层析方法分离、 纯化刺五加根茎乙酸乙酯层中的降糖活性成分, 得到10个化合物,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无畸变极化转换技术(DEPT)、 质谱(MS)等方法分析各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并与相关文献比较, 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对其进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化合物1~5为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化合物6~8为松脂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化合物9,10为木脂素类化合物; 化合物1,5,7,8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抑制活性, 化合物2,4,9对蛋白磷酸酶(PP1)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9,10对牛痘H1相关磷酸酶(VHR)的抑制活性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低碳钢加铝脱氧后保温期间钢液含铝量、含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炉内保温时间对钢液及钢锭中形成的氧化物夹杂的数量、尺寸及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表面稀土铈耐蚀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对在铝合金表面生成稀土耐蚀膜的21种工艺进行了筛选,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因素对成膜耐蚀性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表面生成稀土耐蚀膜后铝合金的耐蚀性得到了显著改善,稀土耐蚀膜的存在既抑制了腐蚀的阴极过程,又抑制了阳极过程,氧,铈,铝是组成膜的3种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25 kg 级BaZrO3坩埚,通过ZG-0.05型真空感应熔炼制备 TiFe 基储氢合金。熔炼条件为:0.6 MPa氩气保护气氛,精炼时间5~10 min,精炼温度1450℃左右。采用I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分析所熔合金的化学成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RD 衍射仪研究了合金的金相组织、表面形貌、微区元素分布、物相结构,用气体反应控制器测定了合金的PCT曲线。研究表明:由BaZrO3坩埚熔炼的TiFe基储氢合金氧质量分数与石墨坩埚熔炼的合金氧质量分数均小于0.1%,而石墨坩埚熔炼的合金碳质量分数为0.417%。BaZrO3坩埚熔炼后的合金完全由等轴晶构成,而石墨坩埚熔炼后的合金则由等轴晶组织和在晶粒内或沿晶界分布的球形TiC颗粒组成。BaZrO3坩埚所熔炼的合金不仅最大吸氢量比石墨坩埚熔炼的合金的最大吸氢量大,而且吸放氢平台压力也低。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LiBH_4–20 wt%PP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ball-milling with as-synthesized hierarchical pyrolysis polyaniline(PP)and LiBH_4,and the hydrogen sorption performance as well as catalytic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was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the onset desorp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 decreases to 75°C,almost 235°C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illed LiBH_4.Moreover,the composite could release 4.1 wt%H_2and rehydrogenate a total of 4.4 wt%H_2when the temperature raiseds up to 400°C,showing an outstanding reversibility,which even 3.9 wt%H_2can be kept after five cycles.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observa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XRD)analysis,we found that the PP surface forms some nanoholes after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cycles,which leads to the confinement of some LiBH_4in the PP nanoporous structure,therefore,the hydrogen sorption kinetics and reversi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In addition,we also found the oxygenic groups of the PP can react with LiBH_4forming LiBO_2and Li_3BO_3,where the containing Li–B–O bonds loaded in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PP catalyze th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LiBH_4.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采用纤维冶金方法制作金属短纤维—碳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並对该种材料做为铸铝用模具材料时的耐熔敷性、强度及微观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丙烯(PP)、聚丙烯/硅灰石(PP/W)和聚丙烯/聚丙烯-g-甲基丙烯酸甲酯/硅灰石(PP/PP-g-MMA/W)的等温结晶过程。用Avrami方程对上述过程进行分析,n、K、t1/2、tmax、G1/2等参数表明,W和PP-g-MMA的掺入改变了PP的结晶成核和生长机理。用Lauritzen-Hoffman异相成核理论对PP球晶的生长速率进行了分析,△E数值表明,W有较强的成核活性,PP-g-MMA的掺入不仅进一步提高其成核活性,同时对PP大分子的扩散起阻碍作用。总之,PP-g-MMA对PP/W复合材料起增容作用,充分发挥了W的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气火灾中火烧熔痕与短路熔痕特征差异是:火烧熔痕线径是短路熔痕线径的2倍;火烧熔痕与导线连接处有明显的温度过度区而短路熔痕没有;多股导线火烧熔痕铜丝呈粘连态,多股导线短路熔痕铜丝呈分散态;火烧熔痕表面和内部均没有孔洞,短路熔痕表面和内部分布着大量的气孔和缩孔.这些特征差异为火灾的鉴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