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废润滑油再生回收率低和废弃物多的问题,提出了应以加氢再生为主流工艺;通过对比分析国外KLEEN、KTI、HYLUBE、REVIVOIL和PROP等装置的运行经验和国内新瑞公司、科林公司以及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结论:废润滑油加氢再生的突破点在于预处理工艺和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但鉴于催化剂本身结构和组成的限制,加氢再生工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预处理工艺;通过建立高效的检测和筛分技术,能够将废润滑油分类送往适合的加氢再生工艺装置,将会极大的促进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废油再生具有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的意义。基于这两方面日益苛刻的要求,废油再生加工已经朝着大型化和无酸精制工艺的方向发展。对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进行了研究,劣化程度不等的废油通过萃取-絮凝和活性白土精制,即可得到较好的再生。活性白土精制条件:白土用量为废油重量的40%;30℃下搅拌45min。  相似文献   

3.
针对废润滑油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对废润滑油进行再生,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通过分析废润滑油的来源及组成,比较现有废油再生技术的优缺点,总结出只有采用高效的溶剂萃取、剧烈加氢或者全面使用发烟硫酸处理的方法才有可能彻底除去废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然而,仅仅通过提高加氢精制的苛刻度,单一催化剂难以实现目标,组合加氢再生工艺为最佳选择;首先加氢保护剂可以除去废油中的杂质以确保装置的长期运转,其次通过加氢异构催化剂提高再生油品的质量,最后加氢精制催化剂确保最终产品的稳定性;综上,将多种催化剂形成并联或串联加氢再生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废润滑油再生收率以及产品质量,并且改善废油再生工艺装置的稳定性,是未来废油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型絮凝剂再生废润滑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洧  熊道陵 《江西科学》2009,27(3):356-359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开发一种新型絮凝剂对废润滑油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在添加量5%、反应温度80℃左右、反应时间30min、搅拌速度200转/min、恒温沉降温度80℃、沉淀时间20h的条件下有最佳的再生效果。试验表明,在该复合再生条件下,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基本上达到了该级别新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无机膜应用于废润滑油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润滑油污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正日益显现,传统的废润滑油再生方法产生大量的酸性淤泥,造成二次污染,故提出膜分离应用于废润滑油再生的新思路,根据废油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膜来处理废润滑油,并利用降低油液黏度和压力膜过程来提高膜的渗透通量,使膜的渗透通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着重探讨了膜分离、真空滤油、溶剂精制、分子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绿色环保、低成本技术是今后废油再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应用分子蒸馏法再生废润滑油,以残炭、黏度、酸值作为表征再生油品性能的指标,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再生油品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再生油品的残炭含量、黏度、酸值都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综合考虑应将分子蒸馏温度控制在180℃左右;随着压力升高,再生油品的残炭含量、黏度、酸值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分子蒸馏压力应控制在50 Pa以下;当分子蒸馏温度为180℃,分子蒸馏压力为50 Pa时,得到再生油较之废润滑油原料,不仅外观上有明显变化,其残炭含量、酸值也大幅下降,再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废润滑油处理处置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废润滑油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指出了现行废润滑油处理处置方式存在资源极大浪费和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两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废油回收网络、促进废油再生规模化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对于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从传统抽提溶剂、抽提溶剂助剂、新型抽提溶剂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基于抽提过程的废油再生技术及工艺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抽提溶剂复配是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废油性能指标及相容性的研究对经初步处理的废润滑油进行再生基础油筛选,调整切削液的原液稳定性,使切削液满足运输和储存要求.并对pH稳定剂、镁铝缓蚀剂、抗菌剂等添加剂进行筛选,利用正交试验通过对其防锈性能以及原液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并优化了以废润滑油为基础油的再生切削液配方.所研制的再生切削液具有优良的防锈性、润滑性和极压性,对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不同材料设备加工要求,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对废铝的回收技术及利用吹气发泡法制备新型结构和功能泡沫铝材料作了介绍,并讨论了从废铝再生直接通过吹气发泡法制备泡沫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再生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以通过膜蒸馏技术制备的再生15W-40润滑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再生润滑油使用周期内理化指标的衰变特性研究,分析了再生润滑油使用过程中的黏度、酸值、碱值、水分含量、不溶物含量、元素含量等指标的衰变过程.结果表明,在规定的使用周期内,除酸值增加值之外,再生润滑油的黏度变化率、碱值降低率、水分含量、不溶物含量、Fe、Al、Cu等磨损元素和Si等污染物元素含量满足GB/T 7607—2010中规定的换油限值要求,再生润滑油的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差,污染度相对较高.建议再生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并降低污染度.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太钢废酸处理的概况,详细介绍了喷雾焙烧工艺在混酸再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Fe/C微电解-Fenton与O3氧化耦合工艺预处理废润滑油再生废水,分别探讨了Fe/C微电解、Fenton和O3氧化单独和耦合反应中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e/C微电解、Fenton、O3氧化及其耦合技术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Dcr去除率分别为45.1%、36.3%、28.7% 和65.9%,相应...  相似文献   

15.
胡小芳 《广东科技》2014,(24):184-184
废铅蓄电池是一种固体废弃物,它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研究废铅蓄电池的有效回收与再生铅生产工业对于我国的环境发展以及人体健康都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主要通过对我国目前废铅蓄电池回收以及再生铅生产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国外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生产的现状,以国外先进的回收技术与再生铅生产技术为借鉴,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废铅蓄电池和再生铅生产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核电事业的发展,核设施产生的废离子交换树脂的安全处理已成为困扰各国的难题。湿式氧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序简单、经济有效等优点,近年来在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废树脂湿式氧化处理技术,包括酸煮解、超临界水氧化分解法、间接电化学氧化分解法和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重点分析了废树脂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以及放射性核素的去向;并进一步探讨了湿式氧化法在废树脂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首先用石油醚(90~120℃)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理想组分,然后用石油醚(90~120℃)和95%乙醇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非理想组分。确定了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 m L溶剂/100 g废白土,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温度50℃,抽提时间30~40 min,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 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MVR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冶金、食品、海水淡化等节能环保领域,蒸汽压缩机是此项技术的核心设备。蒸汽压缩机在投产运行过程中,常出现润滑油乳化现象,导致用户频繁更换润滑油,增加运行成本。该文介绍了润滑油乳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谈讨了如何防止蒸汽压缩机润滑油乳化的措施和乳化油再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本论文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沸程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分别用非极性溶剂和两种溶剂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mL溶剂/100g废白土,温度50℃,抽提时间30~40min,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废陶瓷再生粗砂对特细砂进行改性,得到废陶瓷再生混合砂,并将其用于配制再生砂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废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流动性的影响.基于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流动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和优选方案,并对其进行机理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三元线性回归,得出了稠度预测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