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慧 《科技资讯》2006,(30):22-23
文章阐述了在污水处理中传统化学絮凝剂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优越性,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絮凝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针对当前国内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茵MBFP-7.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研究了温度、pH、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和Ca^2 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及其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的形成及其絮凝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絮凝法是目前国内外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方法,絮凝剂是絮凝沉降法的核心,而絮凝理论的研究为絮凝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保证;与传统的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具有无二次污染、安全无害等优点;介绍了目前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定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以松花江源水和强酸性废水为对象,测定出了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范围和助凝剂CaCl2的投加量。实验表明,对于不同的水质,絮凝剂投加量不同,松花江源水的最佳投加量在14mL/L左右;对于酸性废水,投加量要高一些。最佳pH值在7.5左右。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需要投加助凝剂才能起到絮凝效果,投加10%氯化钙1.5mL/L就可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极小,并且沉降曲线表明,在10℃时,沉降所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微生物絮凝的机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预示了今后微生物絮凝剂领域的研究将出现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由于其安全、高效、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水处理的新方向。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C/N、温度、pH以及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且对其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温度、pH、离子浓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充分说明了微生物絮凝剂相对普通化学絮凝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及活性污泥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高稳定性高絮凝性絮凝产生菌5株,制成微生物絮凝剂产品,对乳制品综合废水,再生纸污泥废水,染料废水等进行了絮凝试验,结果表明,废水固液分离去色效果良好,COD去除率达50%-80%,悬浮物,色度和浊度去除率达90%以上。发现了絮凝菌株絮凝性能水平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规律,并对开发微生物絮凝剂产品的效益与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传统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提出了絮凝剂的新发展方向是开发微生物絮凝剂.阐述了发展微生物絮凝剂的重要性及种类、结构特性、原理等问题并指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改性淀粉絮凝剂具有无毒、原料来源广、价格低、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得到重视和发展应用.文章通过絮凝实验对改性淀粉絮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处理模拟废水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在废水处理中COD去除率效果显著,改性淀粉的混凝效果受不同的pH值的影响不大,优于无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阳离子化度的阳离子型改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絮凝剂ZHYC-n”(n=15,40,70),当丙烯酰胺与淀粉的质量比大于2.0以后,再提高接枝单体对淀粉的比例,不能明显提高接枝频率,但能提高接枝侧链相对分子质量。考察了这3种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并与市售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CPAM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絮凝剂ZHYC叫具有优良的絮凝脱浊效果,随阳离子化度增加絮凝效果显著增加;絮凝剂ZHYC-70的絮凝效率比CPAM的高约30倍。阳离子型絮凝剂分子链上的阳离子电荷密度不是影响絮凝效果的惟一主要因素;阳离子型改性淀粉接枝共聚物具有的多支链型结构可以明显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胞外分泌物对铜绿微囊藻混凝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研究了胞外分泌物(EOM)对不同类型混凝剂混凝除藻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具有不同混凝特性和混凝除藻效果.EOM对混凝的影响具有利弊双重性,即在混凝初期由于优先结合混凝剂,减小了有效投加量并阻碍电中和,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在混凝后期,初期与混凝剂结合的EOM具有增强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起到了提高絮体密实性和改善沉降性能等有利作用.综合而言,当EOM质量浓度处于3~5mg.L-1时,混凝剂的除藻效果最好.因此,合理利用EOM是提高混凝除藻效果、减少药剂投加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除藻剂及其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系列絮凝剂的结构形貌,探讨了絮凝剂的结构形貌与特性黏度、阳离子度之间的关系,以不同的PDMDAAC系列絮凝剂间结构形貌的区别。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随着特性黏度的增大,PDMDAAC颗粒变大且相互粘连;P(DMDAAC-AM)逐渐接近PAM的形态;VTMS的引入使絮凝剂颗粒变大。随着特性黏度的增加,絮凝剂的固体表现形貌由松散变得紧密。  相似文献   

16.
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叙述了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种新型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合成的原料、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污水处理效果,对生物的毒害效应,有无二次污染等方面出发,综述了传统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对微生物絮凝剂可能在将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了科学的分析,从降低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运行成本及提高处理效率等角度提出了几点优化方案,同时举例说明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优势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各种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合成(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复合絮凝剂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表明当前絮凝剂正向着无毒、高效、价廉、复合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量Zeta电位、界面沉降性能及比阻,对应用高分子絮凝剂、表面活性剂、石灰、酸和碱进行水厂排泥水的化学调质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的调质效果明显优于无机絮凝剂,且调质效果随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调质对污泥处理有促进作用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却有负面影响;投加石灰能有效地降低污泥比阻(SRF),但对污泥沉淀无明显改善且增加了泥饼干重;污泥的沉淀和脱水性能随pH值的降低而改善.  相似文献   

20.
聚季铵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叔胺与二卤代烃为原料合成了十四种聚季铵盐,讨论了不同原料对缩聚反应以及缩聚物结构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絮凝效应的测定,探讨了这些聚季铵盐的絮凝特性和Zeta电位变化等。结果表明,对悬浮颗粒的电荷中和是聚季铵盐具有絮凝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聚季铵盐和其它高分子絮凝剂类似,在溶液中对悬浮颗粒也具有架桥作用,因此,聚季铵盐分子量大小对絮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这类絮凝剂在中性、弱碱性且电解质浓度不高的溶液中絮凝效果较好。聚季铵盐化合物有可能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类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