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粉碎草果香气成分,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并与水蒸气蒸馏萃取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萃取柱为CAR/PDMS时共检测出30个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635%的27种物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以1.87%(w/w)的产率获得精油,共检测出38个成分,解析出的成分占精油质量的98.393%的32种成分,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40.891%)(质量分数,以下同),α-水芹烯(9.769%),2-异丙基苯甲醛(6.988%),(E)-柠檬醛(4.949%),α-蒎烯(4.36%).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萃取和分析鉴定了白豆蔻果实的香气成分.使用CAR/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659%;使用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1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615%.在解析出的所有成分中,绝大部分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化合物1,8-桉树脑(两种萃取头分别为63.649%和56.859%)、β-蒎烯(15.479%和20.874%)和α-蒎烯(5.569%和8.610%).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溶剂萃取法提取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以0.528%(m/m)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分析检测出77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相对百分含量83.986%的41个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44.340%、烷烃类22.380%、醇类4.296%、萜类4.188%、醛类3.895%、酮类3.664%、其他1.22...  相似文献   

4.
Clevenger法萃取草果获得草果精油,采用GC-MS分析检测出38个成分,通过保留指数解析出占总成分9714%的30个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4089%) , α-水芹烯(977%) , 4-丙基苯甲醛(699%)等. 与匹配度对照解析法比较,有24个成分一致,占总成分的9281%. 用外标法定量分析了主要成分1,8-桉树脑含量,其质量分数为480%. 然后,研究了草果精油和1,8-桉树脑的抗菌活性. 结果显示,精油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而1,8-桉树脑几乎无抗菌活性. 精油对细菌的抗菌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枯草芽孢杆菌、白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霉菌的抑菌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米曲霉菌、根霉、青霉.  相似文献   

5.
研究救心菜精油成分,为救心菜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精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救心菜精油中分离出56种,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88.69%,主要成分有棕榈酸(36.08%)、植物醇(17.04%)、α-亚麻酸(13.64%)、亚油酸(7.12%)、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4.64%)。结果表明:救心菜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河州元阳县产药用草本植物四块瓦的精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共检出7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0个成分,占总精油的65.24%,主要成分有喇叭醇,二氢葛缕醇乙酸酯等八种。  相似文献   

7.
蒙椴树皮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蒙椴树皮进行提取,对得到的油状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鉴定了其中的57种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鉴定成分占总组分的73.26%;主要成分为酯类化合物,同时鉴定出烷烃类、酸、醇、醛、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对腊梅精油不同部分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腊梅精油复合物,再根据复合物状态对其进行膜分离提纯,得到不同类型的3种精油产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各产品的香气成分,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从腊梅复合物所得水溶性精油浓缩液中鉴定出33种香气成分,占其色谱总峰面积的99.45%;从腊梅复合物所得脂溶性液态精油中鉴定出74种香气成分,占其色谱总峰面积的98.76%;从腊梅复合物所得脂溶性固态精油中鉴定出64种香气成分,占其色谱总峰面积的98.81%;除脂溶性固态精油中有含氮化合物外,3种精油均以碳氢类、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官审评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的香气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胶东沿海地区盛产的野生艾蒿为原料,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艾蒿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30种有机化合物,其中15种成分在内陆地区的艾蒿精油文献中没有报道过.其主要成分为桉油醇(24.54%)、石竹烯(11.57%)、樟脑(9.16%)、刺柏烯(7.87%)、长叶烯(5.30%).与内陆地区的艾蒿相比,沿海地区的艾蒿在成分上有显著的差异,具有杀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含量更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腊梅精油不同部分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腊梅精油复合物,再根据复合物状态对其进行膜分离提纯,得到不同类型的3种精油产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各产品的香气成分,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从腊梅复合物所得水溶性精油浓缩液中鉴定出33种香气成分,占其色谱总峰面积的99.45%;从腊梅复合物所得脂溶性液态精油中鉴定出74种香气成分,占其色谱总峰面积的98.76%;从腊梅复合物所得脂溶性固态精油中鉴定出64种香气成分,占其色谱总峰面积的98.81%;除脂溶性固态精油中有含氮化合物外,3种精油均以碳氢类、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官审评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的香气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从苣荬菜的花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1个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2.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白苞蒿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白苞蒿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白苞蒿石油醚提取物中共分离出58种组分,鉴定出其中的57种,占流出峰总面积的81.565%,以酯类和萜类物质为主,其中含量最多的为酯类,种类最丰富含量其次的为萜类.酯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为蓓半萜γ-内酯(24.054%),乔木素(5.825%);萜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吉玛烯D(7.993%).本试验的结果可为白苞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蜡梅根、茎、叶、果皮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鉴定各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从山蜡梅根、叶、茎和果皮中共分离鉴定了76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8个,分别占各器官挥发油总量的43.08%,7.87%,57.55%,66.72%.根中挥发油以桉树脑、4-萜品烯、芳樟丙酸为主;叶中挥发油以榄香脑和β-桉叶油醇为主;茎中挥发油以龙脑、α-杜松醇、桉树脑为主;而果皮中挥发油则以石竹烯氧化物和葎草烯氧化物为主.贵州产山蜡梅果皮和茎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与根、叶中挥发油组成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山蜡梅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长柱十大功劳(Mahonia duclouxiana Gagnep.)乙酸乙酯部位前流份的化学成分和长柱十大功劳脂肪、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并与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f ortunei(Lindl.)Fedde]进行比较。对乙酸乙酯部位前流分和植物分别甲酯化后以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从长柱十大功劳乙酸乙酯部位鉴定出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2.89%,其中5个化合物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发现。长柱十大功劳与阔叶十大功劳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均为反-8,11-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烷酸和反-9,12-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16.
荔枝核与荔枝膜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新鲜荔枝核、荔枝膜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别鉴定了其中43种和52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荔枝核与荔枝膜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醇、醛、醚、脂肪酸、脂肪酸脂及含氧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豆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 (SD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分析技术,研究了豆腐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有44 种化合物被检出,其中包括12种醇类、12种醛类、10种酯类、2种酮类及8种其他化合物.从化合物的香气活性值可知,(E,E)-2,4-癸二烯醛、二甲基二硫醚、3-甲基丁醛、丁酸乙酯、2-甲基丁醛是豆腐挥发性风味的重要组成成分,芳香味、卷心菜味、果味、可可味等构成了豆腐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18.
绿茶挥发性成分的 GC-MS 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一种绿茶的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60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算出其相对含量,用谱图检索确认出52个组分,占总挥发成分的98%。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得到的粉枝莓精油收率为1.86%.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GC-MS)对粉枝莓萃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得各成分的含量.共分离出42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1种化合物,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4.32%,主要成分为9,12-十八碳烯酸乙酯17.53%,碳酸二苯酯12.63%,3-(4-苯甲氧基)-2苯丙烯酸-2-乙基庚酯12.31%.其中有14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同时蒸馏萃取(VSDE)和直接溶剂萃取(DSE)法对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离、浓缩,并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147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7种、醇类12种、醛类16种、酯类36种、呋喃(酮)12种、酮类13种、杂环化合物14种、酚类8种、吡喃(酮)6种、吡嗪类4种、吡咯(酮)3种、含硫化合物6种。研究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酯、酸、醛、杂环化合物和醇类;其中酯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最多。此外,与日式和韩式酱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相比,16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在国产高盐稀态酱油中被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