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GSM和Zigbee的无线温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GSM和Zigbee协议的无线远距离测温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了GSM技术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将GSM网络短信平台与MSP430F123单片机相结合,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CC2420,进行多点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系统运行稳定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2.
杨晓雪 《科技资讯》2012,(21):125-12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各类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应用,而GSM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近些年来,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笔者结合实例就GSM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应用作一个探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汽车使用的安全隐患,利用Zigbee传输技术、GSM通讯技术、WebService技术,设计了一套汽车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无线传感器集群、信息采集网关、移动智能终端和服务器组成,可以实现温湿度数据测量、红外移动物体感知、环境图像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历史数据保存、智能风险预警等功能,轻便可靠,灵敏度高,能够有效地对车内环境进行监测,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质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水质检测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具有自组织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对水质指标参数实时检测方法.该系统采用了低功耗微小网络节点,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原理及网络结构,并介绍了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保证的Zigbee技术.  相似文献   

5.
邵伯进 《科技信息》2010,(8):207-207
本文介绍了基于GSM和Zigbee协议的无线远距离传感器网络设计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了GSM技术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该系统利用GSM网络短信平台与MSP430F123单片机相结合,并结合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TC35,进行多点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系统运行稳定且成本低廉。该系统能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移动医疗和工矿企业远程监控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易瑜  吴莲贵 《甘肃科技》2014,30(22):26-28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现代智能自动化的世界最新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综合了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煤矿安全智能无线监测采用最新WSN技术进行了探索,尤其对井下安全监测需要解决WSN的无线通信、传输路由协议和定位算法三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铁路营业线桥涵施工导致的列车晃车以及铁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现象,基于WSN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合铁路营业线桥涵施工的特点和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采用传感器技术建立了基于WSN技术的施工监测防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加速度监测为例,分析影响营业线桥涵施工中轨道所受加速度大小的因素,并选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建立监测系统,对列车经过时桥涵施工中便梁受到的加速度值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验证列车行车安全,能够有力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WSN技术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的特点,能够为营业线桥涵施工和列车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Zigbee传输距离短和以太网布线复杂的问题,结合Zigbee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设计出基于Zigbee和以太网的远程数据监测系统.系统由Zigbee终端节点采集数据,经以太网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Zigbee到因特网的无缝连接.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性能良好,并具有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化办公无线网络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试着对Zigbee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一种无线智能化办公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Zigbee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各种特点广泛应用于很多与无线通信有关的领域,由此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协调器组网后,终端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协调器,协调器通过串口与连接公网的Wi-Fi通信,实现远程监控。为了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还开发了上位机程序和手机App。该系统可以经过简单的修改即可以应用到其他有关的无线通信的具体应用中。该系统经过实际测试实现了设计功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基于GSM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头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温室环境信息低功耗、低时延高效无线检测与控制,构建了三层次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制了在网络系统中较关键的具有远程和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簇头节点.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CC2430模块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PRS模块设计网络簇头节点,并利用GSM网络内嵌的TCP/IP协议,设计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收发功能程序和GSM网络传输控制功能程序.网络系统试运行表明,网络管理计算机可以随时获取被监测的温室温度等环境信息,与一般无线传感器网络相比,信息传输能耗低、时延小响应快,实现了无线传感器节点和远程管理计算机之间的信息高效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水文信息监测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抗干扰性差等缺点,将Zigbee技术及无线传感器技术运用于该系统中,对其网络结构、节点硬件电路、网络协议和软件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对水文信息的实时监测,为水利部门对水文信息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移动和固定节点相结合的WSN越来越重要.在100m*100m的场景中,对Zigbee组成的移动和固定节点相结合的WSN进行组网仿真.在该场景中,建立9个节点,其中8个为固定节点1个为移动节点,通过NS2仿真软件,分析了丢包、延时等网络性能,为建立移动节点和固定节点相结合的WSN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需要对水质参数进行有效、实时监测.设计一种新型的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处理、无线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水质参数WSN(无线传感网)汇聚节点.采用性能优异的Zigbee芯片CC2530完成所采集的水质参数A/D转换及WSN节点间数据通信;并使用性能优异的ARM7内核的S3C44B0X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处理,通过控制GPRS模块完成数据远程传输.该汇聚节点使用太阳面板发电并对蓄电池充电的设计,解决系统独立能源供应问题,其能源转换控制由S3C44B0X完成;通过移植μC/OS-Ⅱ至S3C44B0X管理汇聚节点的运行.研究结果表明该WSN汇聚节点可长期有效用于野外各种水质参数的监测,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因其功耗低,网络容量大等优点而更加适用于传感器网络.文中系统介绍了Zigbee 技术的特点、协议栈架构,协议栈各层的功能,并将Zigbee技术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较,说明Zigbee技术更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16.
章魁  卫新华 《科技信息》2012,(33):80-81
以STM32系列ARM芯片STM32F103VCT6为微控制器,利用Zigbee技术和GSM网络设计与实现一种远程的安防与电器控制系统。安防系统包括远程监控室内防盗、火灾报警和煤气泄露等;控制系统能实现对空调、电灯、电饭煲等电器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由于部署要求的特殊性,电池等传统的能源技术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寿命受到极大限制。随着微型能源采集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实用,将其应用于WSN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型能源采集技术的概念及其在WSN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Zigbee技术的RFID读卡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Zigbee技术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RFID读卡系统。RFID读卡器节点采用Zigbee技术以单跳或者多跳的形式灵活组网,延长了RFID读卡模块的读写距离。详细阐述了读卡集成芯片MFRC522,Zigbee网络处理模块SPZB260和主控芯片STM32单片机的外围电路设计,以及整个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开展了Zigbee技术在矿井井下应用时工作对象分析、产品性能选取的工程实践工作,力求在现有Zigbee产品以及通用的工业控制产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备参数,满足井下监测系统要求.文章分析了矿井井下监控应用的需求,确定了井下ZigBee监控网络的构成方案;并分析了井下环境因素(如巷道的形状和走向、井下粉尘及湿气等)对ZigBee无线传输的影响以及监控数据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井下无线监控网络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节点设备构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矿井含隔水层情况及太灰水水位动态变化特性的研究,得出太灰水疏放量和水位变化的关系,论证了太灰水控放技术可行性。通过预算安全水位,利用设备监控监测水位、钻孔流量进行有控制的疏放,可以节省排水费用,保护水资源,达到安全回采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