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既可以产生一种天然的燃料,秸秆沼渣也成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质有机肥料,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是解决秸秆闲置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由于秸秆沼渣中大量纤维质的存在,使得秸秆沼渣无法直接运用粪便类沼气池的抽吸料出料车进行出料,秸秆沼渣的出料成为秸秆沼气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农村沼气建设是科学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可实现以资源消耗性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循环节约型的生态农业转变,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沼气建设可实现"作物—畜—沼—肥—作物"良性生态循环,畜禽粪便与秸秆一起投入沼气池,获得清洁的沼气能源和粮经作物必需的优质有机无公害沼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为解决畜牧场由于粪便处理不善,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开展了粪便的综合利用研究,如将粪便作再生饲料,畜牧场畜禽(猪、牛、鸡)粪便沼气发酵及其残留物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开发利用研究等,均己获得成功经验,现综述如下,供参考。一、用畜禽粪便作饲料的研究我国为解决粪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结果表明:(1)沼气渣可以用来养殖蚯蚓,但必须冲洗、凉干,排除过多的有毒气体.用醋酸调节PH值,用稻谷糠改变C/N和增加通气性.(2)不同配比的沼气渣对蚯蚓的增长速度、繁殖倍数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B组最好,A组次之,C组最差,这是因为各组的C/N不同,B组的C/N最适于蚯蚓的生长繁殖之故.本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个以稻草为原料,沼气发酵为基础,蚯蚓为中心环节的良性生态循环.这种循环不但能提高稻草的经济效益,而且是消除环境污染,解决农村能源的一个简便实惠、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氨化技术的作物秸秆饲料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断增长的粮食危机问题,在分析作物秸秆原料组分的基础上,得出作物秸秆作为动物饲料的可行性.通过比较现有作物秸秆的利用途径,选择作物秸秆氨化饲料的利用方式,将氨化秸秆与精饲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饲料对实验动物进行饲喂,并获得相关数据.数据研究表明,作物秸秆与一定比例精饲料混合制成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动物体重.作物秸秆饲料化不仅缓解粮食供给压力,也减少作物秸秆对环境的压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和农作物稿秆未能科学利用的实际出发,用担子菌(平菇),沼气发酵菌群等微生物;将稿秆中的纤维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并转化为平菇、蚯蚓、鱼、沼气等物质,不仅能获得方便经济的生活能源(沼气),食品(平菇子实体,鱼)和饲料(饵料),肥料等,还加快了稿秆还田的转化速度,同时保证了农业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探讨了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论述了如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推动山西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滨州市耕地面积46.53万hm2,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理论秸秆产量约580万t/a,主要利用方式包括肥料化(70%)、饲料化(20%)、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10%)等。结合当地实际,优选出了小麦/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秸秆还田"、棉花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原料"、零散秸秆"沼气/沼渣+有机肥"为主的综合利用模式,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徐州某太阳能辅助加热的秸秆沼气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测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秸秆运输、沼气使用以及沼液沼渣利用等各个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太阳能沼气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为0.173 MJ·MJ~(-1),碳排放为0.121kgCO_2eq·MJ~(-1)(二氧化碳当量).与天然气比较,秸秆沼气系统的单位热值化石能源消耗仅为天然气的15.6%,单位热值碳排放比天然气系统多55.0%.与秸秆直接露天燃烧相比,秸秆沼气系统的单位秸秆质量生命周期碳排放比秸秆直接露天燃烧低59.7%.  相似文献   

10.
介绍规模化养殖场除臭、畜禽粪便及废水的处理方法:化学中和除臭法和酸化剂除臭法;畜禽粪便的再利用采用沼气化、肥料化、饲料化;养殖场废水处理目前最简单经济快捷的要数生物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再利用问题,在统计数据与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利用草谷比系数、可收集利用系数、养分含量对张掖市秸秆产量及养分进行了估算,2008-2012年秸秆的估算产量为582.06万吨,含氮3.11万吨,磷1.87万吨,钾4.98万吨,分析了张掖市秸秆的利用现状.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张掖市2012年129.99万吨秸秆资源为基础,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设计构建了包括肥料、饲料、食用菌、沼气、生活燃料、工业产品等6个链条在内的秸秆资源静脉产业链,可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多产生8.87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张掖市及其他地区提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清洁生产的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2.
曾新娃 《应用科技》1999,(10):29-29
由于沼液、沼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和一定数量的粗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故用浴液、沼渣当饲料或代替饲料添加剂饲喂畜禽及鱼类可以达到同样的饲养效果,且能降低养殖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明显地改善畜禽鱼类产品的品质。据对比试验,用沼液、沼渣作鱼饲料,鱼类的病虫害发生率可明显降低,并可提高鲜鱼产量匕%-20%;用沼液、沼渣拌料喂猪、喂鸡鸭,猪喜食易长、皮毛发亮,比传统方法提前十多天出栏,鸡鸭的增重速度加快,产蛋量大大提高。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低投人高产出的生物添加剂”。下面我们讲…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环保农业需要大量的农家肥。但近几年大部分农民转离农业 ,劳力不足 ,致使大量的畜禽粪得不到充分发酵 ,少数发酵的又消耗、散失掉许多养分 ,农家肥资源浪费、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国内一些蚯蚓养殖场家采取的畜禽粪生物增效方法 ,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一 ,为解决新鲜畜禽粪里含有许多病菌和虫卵 ,还有乙醇、甲烷等有毒物质 ,使地力下降、作物遭受病虫害侵袭的问题 ,先将畜禽粪通过蚯蚓过腹分解 ,转化成蚯蚓粪再还田。蚯蚓的强力消化酶 ,可把病菌和虫卵消化 ,并转化为氨基酸养分。蚯蚓可使有益微生物数量增长 35倍 ,将有毒物质吃掉。其二 …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果园内利用作物秸秆、杂草、落叶及其它废物为原料,再配以适量的人畜禽粪便,经过550℃-70℃的高温堆制,使作物秸秆等废料发酵分解,变成果树可直接利用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5.
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推行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土壤改良的效果与不同农作物的秸秆还田以及不同的还田方法有很大关系。 一、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豆科作物是用中有养的作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分析了焚烧法、烘干膨化法、沼气法、堆肥法、低等动物处理法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蚯蚓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蚯蚓处理畜禽粪便工艺高效节能,具有鲜明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技术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具有技术经济竞争优势,环境效益比较显著,实际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福建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普查调查,对畜禽粪便产沼气潜力进行了评估计算;同时,对福建省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福建省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推动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沼气的发展历史和现存问题.提出了沼气、沼渣、沼液循环利用的思路,提倡用沼气循环服务产业模式来带动沼气事业的发展,促使农村沼气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循环产业.巩固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成果,开创农村沼气利用新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利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农业有机肥制取中心"对区域生猪养殖废弃物进行集中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既给周边的农户供应沼气能源,又进行沼气发电,沼渣沼液则用于生产有机肥,形成了"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较好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难题,链接了种植业和养殖业,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多赢,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该模式的实施及推广还有许多问题和需要改进,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融资渠道、畜禽废弃物处理法律法规等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沼气是利用作物秸秆、青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在适当的温湿度、酸碱度和密闭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CH_4,约占60%,其次是CO_2,约占30%~40%,其余为O_2、H_2S、N_2等气体。原料构成相同情况下,沼气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发酵温度。通过土壤层温度、气温与沼气池池温的比较分析,认为地下1.6m处地温可以作为沼气池发酵温度的分析温度。分析本省各地有机物产量和1.6m地温分布状况及特点可以掌握本省沼气资源分布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沼气资源、提高农村气候资源利用率、实现农村生态和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本省沿江、江淮及淮北三地区农村生活用能源匮乏,三地区的秸秆等有机物的物质循环路径主要是:“秸秆→牲畜→腐熟的牲畜粪便→田地”和“秸秆→燃烧→田地”。牲畜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