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导管法经皮穿刺治疗肝、肾囊肿在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及评价。方法2001年一2006年10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肝、肾囊肿172例。其中用常规穿刺法治疗68例,包括肝囊肿32例肾囊肿36例,改良导管法治疗104例,包括肝囊肿62例肾囊肿42例.结果应用常规穿刺法治疗68例,改良导管法治疗的104例肝、肾囊肿患者均获得硬化治疗成功,术后随访10月~2年,有效率在98(165/172),(,常规穿刺疗法常因囊液抽出后,囊壁邹缩,针尖随呼吸运动,可划破囊壁,导致囊内出血。而改良导管法,因囊内放入的是软管,无损伤可能,故经对照观察发现改良导管法较常规穿刺法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常规穿刺法并发出血发生率20%(14/68),改良导管法治疗后,出血发生率2%(3/104),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肾囊肿穿刺,置入导管行囊液抽吸后,注入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肾囊肿,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肝、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穿刺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31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用日本八光酒精囊肿注射疗法针经皮肤穿入囊肿,抽出囊液,确定囊肿与肾盂、肾盏不相通后,注入抽出囊液量1/5的无水酒精,保留5~10min后抽出,如此反复2~3次,最后取抽出囊液量的1/10的无水酒精保留在囊腔中,所有病例于术后3月、6月、1年复查B超.结果:穿刺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治愈率75%,复发率7.1%,总有效率92.9%;平均住院天数4.3±1.6d;平均住院费1 724±658元;无严重并发症,此结果与文献中小切口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结果比较,穿刺硬化治疗治愈率低于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P<0.05),总有效率、复发率与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似(P>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住院费用低,住院天数少(P<0.01).结论:在B超引导下行肾囊肿的穿刺硬化治疗,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花费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入CT肝包虫抽吸硬化治疗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导引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包虫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4例病人经CT增强扫描及介入CT导引穿刺活检证实为囊型肝包虫.进行CT导引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注入量以抽出囊液的1/3为宜,滞留5分钟吸出,反复2次最后根据囊肿大小以5~50ml无水乙醇保留囊腔内。结果:治疗后4~22个月追查,4例囊腔完全闭塞,10例示囊腔退行性改变,囊腔缩小50%~80%.结论:介入CT肝包虫抽吸硬化治疗安全、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囊肿在介入超声硬化治疗后囊肿内的变化及疗效,对比介入超声硬化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采用超声定位囊肿穿刺、抽取囊液并注入95%的无水酒精。结果:肾囊肿经介入超声硬化治疗后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介入超声硬化治疗是肾囊肿治疗的另一种高效、安全、方便、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用酒精硬化疗法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症状性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例症状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其中15例患者先给于经皮囊肿穿刺抽吸而后向囊内注射体积分数为99%的酒精,另10例患者采取腹膜后腹腔镜去顶术.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和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酒精硬化治疗组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7%和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和20%,但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时间[(57.0±8.4) min,(94.0±19.0) min]、住院天数[(1.0±0.0) d,(2.5±0.5) d]和住院费用[(5 017.08±90.62)元,(14 698.35±985.76)元]相比,酒精硬化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酒精硬化治疗因具有操作简单、非侵袭性和有效性高的特点,可作为症状性单纯肾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当酒精硬化治疗失败或酒精硬化治疗穿刺困难时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 CT扫描的导引下 ,利用特制专用穿刺针 /枪及引流针 /管 ,从体表介入到人体器官内的病变区 ,切割病变采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诊断或通过穿刺抽出液体 (囊液、脓液、积液 /血 )或向肿块病变内注射药物对病变进行治疗。结果 :进行介入诊断 5 2例 ,确诊率 98.0 8% ;进行介入治疗 47例 ( 1 0例属同源病例 ) ,良性病变治疗有效率 1 0 0 % ,治愈率 93.1 8% ;恶性病变治疗有效 2例 ,显效 1例。结论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 ,定位精确 ,穿刺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病人痛苦小。介入诊断 ,病人可避免手术探查的痛苦而获得组织学诊断 ,确诊率高 ;介入治疗 ,对良性囊样病变 (囊肿、脓肿、血肿、包囊积液等 )是一种新的非手术的根治疗法 ,治愈率高 ;对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向病灶内注入抗癌药及抗生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这一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GF与TGF-β1在形成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45例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及周围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TGF、TGF-β1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呈现特异性分层表达,CTGF、TGF-β1的阳性率在外囊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5.56%、42.22%。靠近肝实质侧的外膜中CTGF、TGF-β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0.00%、88.89%。在2层中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5)。结论:肝包虫周围纤维性囊壁可分为内层和外层,且各自形成机制不同;CTGF、TGF-β1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与中药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置PTCD套管持续多次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选择武威医学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共60例单纯型肾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单次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药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置PTCD套管持续多次硬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囊肿缩小1/3的时间、囊肿缩小2/3的时间、囊肿完全消失的时间、1年和2年复发率。观察组疗效(囊肿缩小1/3的时间、囊肿缩小2/3的时间、囊肿完全消失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和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置PTCD套管持续多次治疗单纯型肾囊肿疗效好,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转移性肝肿瘤DSA的表现特点,评价血管性介入性治疗的方式和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病灶已经切除的65例转移性肝肿瘤的DSA表现特点及血管性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对多血供及中血供的转移性肝肿瘤采用肝动脉药物灌注(TAI) 肝动脉磺油栓塞(TAE)治疗;对少血供者单纯采用TAI 微球TAE治疗,治疗次数1~9次,平均3.6次;患者介入后生存时间1个月~2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1.6个月,弥漫型和巨块型引起的肝区疼痛明显得到缓解。结论同原发性肝肿瘤相比,转移性肝肿瘤的DSA表现有着自身的特点;血管性介入性治疗是目前转移性肝肿瘤非手术治疗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对其DSA的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前房上皮植入性囊肿系由角膜、角膜缘部位的外伤或内眼手术引起,以角膜上皮为多见,在前房内逐渐生长,甚至充满前房,产生瞳孔变形、虹膜睫状体炎、周边虹膜前粘连、继发性青光眼等,造成视力下降、疼痛等症状,严重者需摘除眼球以改善症状[1]。随着眼显微手术普及,手术技术提高,前房上皮植入性囊肿在临床上已不多见。现把近些年来我院7例前房上皮植入性囊肿应用手术切除的病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1年至2005年10月共收治7例前房上皮植入性囊肿患者,男5例,女2例。其中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6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1例。角膜穿…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中药治疗卵巢囊肿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软坚消症等法,运用自拟囊肿消散汤治疗卵巢囊肿20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以上.结论:中医中药治疗卵巢囊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胆瘘对包虫囊肿囊内环境的影响,选取Ⅰ型未发生胆瘘肝包虫囊肿10例,Ⅲ型胆瘘肝包虫囊肿10例,应用精密p H值测定仪检测肝包虫囊肿囊液p H值的变化;采用穿刺测压法检测肝包虫囊肿囊内压力的变化;应用冰点渗透压测定仪检测肝包虫囊肿囊液渗透压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分型包虫囊肿内囊生发层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Ⅰ型肝包虫囊肿囊液p H值平均为7.42,Ⅲ型肝包虫囊肿囊液p H值平均为7.23,其均呈碱性,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肝包虫囊肿囊内压力平均14.98 cm,Ⅲ型包虫囊肿囊内压力平均7.62 c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肝包虫囊肿囊液渗透压平均263.6 m Osm,Ⅲ型包虫囊肿其囊液渗透压平均274.1 m Os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与Ⅲ型肝包虫囊肿内囊生发层镜下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知,胆瘘是导致肝包虫囊肿内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脐带囊肿的超声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脐带囊肿的声像图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脐带囊肿的临床及声像图表现.结果:9例囊肿均为单发,其中5例位于胎儿侧,4例位于胎盘侧;均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的囊性肿块.结论:超声是观察和诊断脐带囊肿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效果。方法: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自2008-01-2012-012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采用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率90%,有效率100%。结论: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痛苦小,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疗效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肾钙乳沉积症,本症是肾盂源性囊肿内有钙乳沉积,分为两类;第一类,钙乳沉积于扩大的肾盂源性囊肿内,肾功能正常,占多数;第二类,有明显的肾积水和肾盏扩张,合并多发性钙乳沉积,肾功能差,属少数。病理检查,肾囊肿囊壁有肾单位存在,估计是由于集合管梗阻而形成的囊肿,经年累月接受其所属肾单位分泌的微量尿液,在浓缩功能差的情况下,潴留囊肿内的晶体便保持糊状微粒状态。本例钙乳沉积物的化学分析表明,其成份含有9种元素,其中以钙、铝、硅、及镁含量最多。x线检查的特征性图像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囊肿去盖术对本症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于2005年4~5月,在长江口外及浙江中南部海域设置5个采样站点,获取了15~4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dinoflagellates)孢囊的垂直分布.在本研究中共鉴定出46种甲藻孢囊,其中自养型19种,异养型27种.长江口海域复杂的流系特征及环境状况对孢囊分布有明显影响,致使孢囊丰度较低,平均丰度为366.2cysts·g-1,且无明显垂直分布规律.锥状斯氏藻孢囊是最为丰富的自养型甲藻孢囊,平均质量分数介于17.0%~28.9%;异养型甲藻孢囊以原多甲藻属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29.5%~53.6%,其它类型孢囊仅零星分布.有毒藻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各站位均有分布,但丰度较低,最高值仅为68.1 cysts·g-1.  相似文献   

18.
包囊游仆虫细胞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 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细胞质三维网架,在细胞膜内缘以较密集的纤维网占有了整个表质层,在表质层内缘的细胞质深部纤维形成较松散的网络,网内常见附着有细胞器及一些电子密度颗粒;核纤层位于大核核膜内缘,纤维紧密聚集成网;核骨架纤维网分布比较致密,未见有电子密度颗粒附着.休眠细胞中含有与营养细胞相似的纤维网架结构,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中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这可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休眠细胞包囊壁的内层壁中也观察到相似于中间纤维的纤维网络,其纤维网均匀和致密地分布在整个包囊壁层中.电泳图谱显示,纤毛虫形成包囊后,保留了营养细胞中的部分蛋白条带,失去了部分条带,新产生了一些特异的条带.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的类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它可能起到比微管类骨架更重要的作用.并且休眠细胞中该体系产生的一些特异蛋白条带,可能是纤毛虫休眠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n China,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ease for doctors to recognize this disease.Method: Report the clinical procedur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e first case of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n China, and to review the embryologic genesis, incidence,clinical manifestation, radiologic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 of this disease. Results: We performed the resection for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under laparoscop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fter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s quite rare clinically, belongs to non-parasitic,solitary and unilocular cystic lesion, is always less than 4cm in diameter, mostly seen in the left lobe, and has the tendency of malignant change. It should be removed as soon as diagno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43/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24例,胰头癌22例,壶腹癌4例,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结果:47例穿刺成功(47/51,92.15%),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40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3例。4例穿刺失败均为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无法成功置入引流管;穿刺术后随访1周~12个月,1例胆管感染,1例随访3月死亡,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