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鱼苗阶段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内测定30尾斑点叉尾鮰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2.11cm,平均体重0.10g.试验用水为曝气24h以上的自来水,水的碱度2.60mgN/L,硬度1.15mgN/L,pH值7.2,溶氧5.86mg/L.结果表明,在水温28.2℃~28.5℃时的斑点叉尾鮰鱼苗的耗氧率为0.5233mg/g@h,耗氧量为0.0544毫克/尾@小时,窒息点为0.5226mg/L.斑点叉尾鮰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内测定 30尾斑点叉尾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 2 .1 1cm,平均体重 0 .1 0 g。试验用水为曝气 2 4 h以上的自来水 ,水的碱度 2 .60 mg N/ L,硬度 1 .1 5mg N/ L,p H值 7.2 ,溶氧 5.86mg/ L。结果表明 ,在水温 2 8.2℃~ 2 8.5℃时的斑点叉尾鱼苗的耗氧率为 0 .52 33mg/ g·h,耗氧量为 0 .0 544毫克 /尾·小时 ,窒息点为 0 .52 2 6mg/L。斑点叉尾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杂交鲟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海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10.5℃,平均盐度26.7,平均pH值7.8的养殖条件下,体重272.2~384.7 g,体长38.5~42.9 cm的杂交鲟耗氧量为18 314.17~31 328.99 mg/h,耗氧率为63.93~102.14 mg/kg·h,窒息点为0.51~0.63 mg/L.在一定范围内杂交鲟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提高;耗氧率随盐度上升而下降;pH值对杂交鲟的耗氧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与淡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硬刺高原鳅耗氧率与窒息点和体质量相关关系,以平均体质量为1.73、7.22、16.52 g的3组硬刺高原鳅为试验材料,对硬刺高原鳅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硬刺高原鳅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3组规格硬刺高原鳅白天耗氧率分别为0.30、0.20、0.14 mg/(L·h),夜间分别为0.21、0.17、0.11 mg/(L·h),白天耗氧率和夜间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刺高原鳅耗氧率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符合方程:y=0.313 6x~(-0.299)(R~2=0.930 2)。硬刺高原鳅耗氧量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窒息点随体质量增大而升高,窒息点分别为0.39、0.70、1.18 mg/L。通过研究硬刺高原鳅的耗氧率与窒息点,为硬刺高原鳅呼吸生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
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不同水温、不同规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条纹斑竹鲨的耗氧率昼夜变化并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低谷值出现在02∶00和09∶00,其平均值为0.110 mg/(g.h),明显低于日平均耗氧率0.213 mg/(g.h);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5∶00和21∶00,其平均值为0.462 mg/(g.h),明显高于日平均耗氧率;2)平均体重为99.29 g的条纹斑竹鲨,耗氧量(Yc)和耗氧率(Ycr)随着温度(T)的升高,均呈上升态势,并与水温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0.542T1.076,Ycr=2.576T1.335;3)在水温为22.5~24℃条件下,条纹斑竹鲨的耗氧量(Yc)随体重(W)的增大而增大,耗氧率(Ycr)则相反,随体重增加而减小,但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3.148W0.416,Ycr=3.192W-0.587;4)在水温为22.5~24℃时,平均体重在50.00~466.50 g的条纹斑竹鲨,其窒息点范围为0.176~0.608 mg/L,而其窒息点与水温的关系并未显示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地质公园(神农架)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提供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nzprenanti)幼鱼(体长15.O~18.6cm,体质量44.0~76.6g)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呼吸代谢测定装置,研究了溶氧(Dissolvedoxygen,DO)对齐口裂腹鱼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25℃时齐口裂腹鱼窒息点为(0.57±0.03)mg/L;2)运用FishLSDTest检验得溶氧对耗氧率有显著影响(P<0.05),溶氧和耗氧率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MO2=268.24—300.24×e-1(Re=0.965),从高溶氧开始,随溶氧下降,齐口裂腹鱼耗氧率首先维持平稳,然后缓慢降低,最后快速降低直至窒息点,因此齐口裂腹鱼为氧调节型鱼类,临界溶氧浓度为(2.5±0.5)mg/L;3)齐口裂腹鱼维持耗氧率稳定(或称耐低氧能力)参数K1/K2为0.82.研究为鱼类养殖和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了体重(43.5±2.13)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9.99 mg/L、129.99 mg/L和20.34 mg/L。体重(20.8±1.55)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5.55 mg/L、131.35 mg/L和20.06 mg/L。锯缘青蟹耗氧率随温度的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体重为(31.6±2.23)g的青蟹,窒息点在15℃时最低为0.17 mg/L,25℃时最高为0.34 mg/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体长7~8 cm,体质量15.34 g±0.23 g)的急性毒性,并测定了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9±1)℃水温条件下,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7、3.15、2.75和2.51 μmol/L,安全浓度为0.84 μmol/L;(2)在安全浓度(0.84 μmol/L)和生产上使用浓度(0.22 μmol/L)下,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的耗氧率分别为0.340和0.293 mg/(g·h),窒息点分别为0.417和0.383 mg/L,均显著高于不用聚维酮碘时的耗氧率(0.243 mg/(g·h))和窒息点(0.363 mg/L)(P<0.05)。  相似文献   

9.
真鲷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 ,对真鲷耗氧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真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鱼平均体重 1 2 0 .6~ 1 3 2 .4g,水温 1 9℃时 ,按鱼体重计 (下同 ) ,耗氧率为 2 .677μg/(g·min) ;2 9℃时 ,耗氧率达 5 .841 μg/(g·min) .真鲷的耗氧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大 ,耗氧率则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 .在水源 pH7.4、盐度 2 1、水温 1 9℃条件下 ,鱼平均体重 1 2 9.5 g ,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 ,1 7∶0 0耗氧率最高 ,为 (3 .877±0 .2 5 7) μg/(g·min) ,0 7∶0 0耗氧率最低 ,为 (1 .0 3 1 ± 0 .2 5 5 ) μg/(g·min) .真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 2 .1 62 μg/(g·min) ,夜间的平均耗氧率为 2 .2 71 μg/(g·min) ,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日本对虾成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日本对虾的耗氧享有昼夜变化规律,夜间平均耗氧率(0.180mg/g·h)高于白天平均耗氧率(0.138mg/g·h)。浮头时水中溶解氧为1.96~2.45mg/1,窒息点为0.61mg/1。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和实验结果。综合了微生物和有机物相互作用的生化耗氧过程,提出了改进的耗氧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水质评价的必测项目,是衡量有机物对水质污染的重要质量指标.根据生化需氧量公式y(t)-L1-L.(1-e-k1t),且[t/y(t)]1/3~t是线性关系,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便可以求出耗氧系数k1和水中总的生化需氧量La.由动力学方程可求出任意时间t的y(t),从而可知运河水的污染程度,制定废水处理方案,建立运河水污染控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微波消解快速测定化学耗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采用微波做能源,在常压下,用铬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消解时间从120分钟缩短到20分钟,与电热回流法相比,省去了催化剂,提高了消解的完全程度及成批分析的精密度。并报导了微波炉能量最佳条件及本法与电热回流法的对比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盐度和温度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测定盐度和温度对两阶段幼鲎(1龄和2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盐度5-40、温度25-37℃时,中国鲎1龄幼鲎的耗氧率为19.50-29.70 μg/(g·h),2龄幼鲎为35.37-56.12 μg/(g·h);随着盐度的升高,1龄和2龄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龄幼鲎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值出现在盐度35和盐度30试验组,2龄幼鲎最低值则均出现在盐度20试验组,盐度与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回归方程;温度为25-33℃时,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两阶段幼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33℃试验组,当温度继续升高到37℃时,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温度与幼鲎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关系也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不同盐度下幼鲎的O/N大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1龄幼鲎O/N最大值出现在盐度30试验组,2龄幼鲎最大值出现在盐度20试验组,不同温度下1龄和2龄幼鲎的O/N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以上研究表明,中国鲎幼鲎的耗氧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其代谢主要由蛋白分解供能;盐度和温度对幼鲎的代谢均有显著影响,高盐或低盐情况下幼鲎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适宜盐度条件,温度高于33℃时幼鲎的代谢率不升反降。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8.5±0.5)℃,pH值7.8~8.65条件下,设置了0、10、20和30等4种盐度,测定了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的耗氧率、临界溶氧量、窒息点及抵达临界溶氧量和窒息点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在盐度为20时,以色列红罗非鱼耗氧率最低,萨罗罗非鱼次之外,在其他盐度都是尼罗罗非鱼耗氧率最高,以色列红罗非鱼次之,萨罗罗非鱼最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临界溶氧量、窒息点都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度为30时最高,盐度为0时最低,而且以色列红罗非鱼始终都高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是在盐度为20时最低,在盐度为10时最高.3种罗非鱼都是在盐度为20时,抵达临界溶氧量和窒息点的时间最慢,在盐度为30时抵达临界溶氧量和窒息点的时间最快.  相似文献   

16.
用SKW-3型华氏呼吸仪对中华稻蝗(OxyaChinesisThunberg)卵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研究(培养条件:恒温25℃),并同步用染色法研究了胚胎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中华稻蝗卵发育的耗氧率曲线形状在种内,特别是同一居群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总的耗氧量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的采集条件下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测定了锯缘青蟹各期状幼体(Z1~Z5)在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下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实验结果表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各期幼体之间存在差异;Q10值表明,最适温度Z1和Z2是24~26℃,Z3和Z4是28~30℃,而Z5是26~28℃;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与幼体干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aDWb,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a值范围分别是119.26~304.64和508.13~942.17,平均值分别为180.23和754.74;b值范围分别是-0.6724~-0.5155和-0.7729~-0.4536,平均值分别为-0.5865和-0 6131;不同温度下各期幼体的O/N平均值为15.6,青蟹幼体主要以蛋白质代谢物质;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与温度和体重的二元回归方程分别为R=14.83+0.526T-0.090DW(r2=0.8211,n=26)和E=6.09+4.47T-0 376DW(r2=0.7796,n=26),F检验表明相关性极显著(F相似文献   

18.
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鱼平均体重25 .625 ~28 .111 g ,水温17 .6 ° C 时,按鱼体重计( 下同) ,耗氧率为1 .517 μg/(g·min) ;33 .4 ° C 时,耗氧率达7 .230 μg/(g·min) .水中溶氧量对鲑点石斑鱼耗氧率的影响只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在水温26 .0 ~27 .3 ° C、盐度33 .6 、鱼体重289 .50 ~338 .98 g 条件下,溶氧量低于1 .8 mg/ L 时,耗氧率随溶氧量降低而急剧下降;高于1 .8 mg/ L时,耗氧率几乎不受水中溶氧量的影响.溶氧量( X) 与号氧率( Y) 的关系可以用 Y= 0 .198 4 X3 -1 .734 8 X2 + 4 .869 3 X- 1 .549 表示.鲑点石斑鱼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在水源p H8 .1 、盐度33 .69 、水温25 .8 ° C 条件下,鱼平均体重21 .411 g ,17 :00 耗氧率最高,为6 .127 μg/(g·min) ,09 :00 耗氧率最低,为3 .052 μg/(g·min) .与测定昼夜变化的各项条件相同时,鲑点石斑鱼在安静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