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湿法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上,并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继而讨论了接枝后的纳米SiO2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纳米SiO2重量的10%左右.接枝了硅烷偶联剂的纳米SiO2,能够使乳化剂聚集在其表面上,形成“胶束”区域,从而提高了在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方法.研究并探讨了乙醇-水体系配比及氨水和硅酸四乙酯的用量对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利用柠檬酸作分散剂,控制反应条件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后,又对其进行SiO2包覆.然后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IR)对合成的纳米微粒的粒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为粒径均匀的单分散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平均粒度约为100 nm.  相似文献   

3.
以Mg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乙醇和吐温80为分散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经水洗、醇洗、干燥、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实验确定制备纳米氧化镁的工艺条件为:反应配比MgCl2.6H2O∶NH3.H2O(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0 min,陈化时间2 h,氢氧化镁在900℃下煅烧3 h。以亲油化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硬脂酸0.02 g,改性温度80℃,改性时间2 h.在优化条件下,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的亲油化度达到27.7%.用透射电镜(TEM)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氧化镁粉体进行了表征,TEM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纳米级,改性前后氧化镁粒子尺寸基本没有变化,但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分散性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在水性聚氨酯中分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气相二氧化硅和硅溶胶中两种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进行了化学接枝改性,然后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加入到水性聚氨酯(WPU)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SiO2粒子含量的共混改性WPU样品.通过FT-IR,SEM对纳米SiO2粒子共混改性WPU成膜物的织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SiO2/WPU共混乳液的成膜过程对成膜物织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表面改性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纳米SiO2粒子在共混成膜物中的分散状态和织态结构,具有一定表面两亲性的纳米Si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与木质素磺酸盐共聚接枝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能发生接枝共聚。研究了聚合影响因素,得到木质素与水的质量比,木质素与单体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反应影响的最佳配比条件。-CONH2接枝链的产生削弱了木质素原有的网状结构,因此接枝后的产物吸附能力较改性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在室温下用偶联剂(MPS)KH-570对纳米SiO2进行接枝,经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并通过TEM和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构,应用DSC和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接枝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预处理,纳米SiO2-MPS复合粒子的接枝率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且SiO2-MPS-PMMA复合粒子的接枝率和单体的转化率随着引发剂的浓度和单体的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将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为乳化体系,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使用有机硅KH-56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原位共聚制备种子乳液。在壳层预乳液中添加活性交联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热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配比和纳米SiO2用量对涂膜耐水性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乳液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液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特征;通过加入氨基树脂配成热交联涂料,涂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硬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1∶3,HEA和纳米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成膜物质的11.0%和9.97%时,得到的热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的过程中,加入经过KH550表面处理后的纳米SiO2-TiO2复合粒子,制备了新型的纳米SiO2-TiO2形状记忆聚氨酯复合材料.讨论了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产品的形状记忆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比例的增加,复合产品形状固定率有所增加而形状回复率减小;当纳米SiO2与TiO2的配比为2∶8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加,但随着纳米SiO2所占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反而减小;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点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硅单质为主要原料 ,碱催化制备硅溶胶 ;在“原位生成”纳米SiO2 的同时 ,采用“原位分散”和“原位表面改性”的方法 ,制备了粒度为 8~ 1 5nm的SiO2 水分散液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介质 pH值、分散剂和表面改性剂等因素对纳米粒子粒径、粒径分布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价格便宜 ,并有效解决了纳米SiO2 在水相中的稳定分散问题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聚丙烯(PP)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比较了溶液共混法与聚合法的改性效果差异,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纳米SiO2/PP复合材料,其冲击强度在纳米SiO2粒子含量为4%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约为未经改性的PP材料的8倍;用纳米SiO2粒子改性的PP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未经改性的PP材料基本一致;在相似的工艺条件下,共混法对PP的增韧效果较聚合法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地预测溶液热力学数据,分别使用了36和38种溶剂对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交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δ_d=17. 969 (MPa)~(1/2),δ_p=6. 707 (MPa)~(1/2),δ_h=7. 324(MPa)~(1/2);δ_d=17. 083 (MPa)~(1/2),δ_p=6. 939 (MPa)~(1/2),δ_h=8. 650 (MPa)~(1/2)。单体中乳酸和乙醇酸浓度的升高会引起高分子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增大。依据溶度参数,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半径。同时,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的体积修正系数,聚乳酸—溶剂体系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体系的体积修正系数分别在0. 80~0. 90和0. 85~1. 10范围内。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相互作用半径及体积校正系数完全符合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相似文献   

12.
推荐一个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制备,即在常压条件下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在浓硫酸为催化剂下通过酰基化试剂酯化反应,经加热、析滤、重结晶,最后得白色固体产品。产率可达85~90%。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膜表面氨等离子体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氨等离子体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以及改性时发生的化学变化,采用接触角和XPS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氨等离子体能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氨主要以-NH-CO-或C-N和-NH3^ 基团形式接枝在聚乳酸膜表面的链段上,并且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从5min延长到20min,聚乳酸膜表面N元素的含量也从3.2%增加至5.2%(P=80W,而接触角则随聚乳酸膜表面接枝上亲水性极强的-NH3基团含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聚乙二醇的用量,将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共聚制成嵌预聚体,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后再用三羟甲基丙烷交联,制得系列聚氨酯型新颖性体。通过对其性能研究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聚氨酯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降低,而降解速度去加快。  相似文献   

15.
以双溴端聚乳酸(Br-PLA-Br)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LA-PMMA)三嵌段共聚物。考察不同单体与引发剂比例对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及随时间延长而递增,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恒定,符合ATRP活性、可控聚合的特点。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共聚产物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之聚乳酸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该嵌段共聚物提高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新型低膦系列水质稳定剂--膦酸基羟乙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烷基亚磷酸酯与乙醛酸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得到膦酸基羟乙酸(HPA),产率为70%. 采用红外光谱、31P-NMR及液相色谱分析证实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 此合成路线克服了欧洲专利报道的剧毒、苛刻的反应条件和复杂的工艺路线等缺点. 对HPA的耐蚀性进行了探讨,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的固相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聚乳酸的新聚合方法-固相聚合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氦气流量、催化剂等对聚乳酸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验证了固相聚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苯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和乙醇酸为原料,以甲苯和对二甲苯为溶剂制备出了苯甲酰氧基乙酸和对苯二甲酰氧基二乙醇酸两种化合物。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证明成功制备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晶X—射线桁射仪测定了cydta(环己二胺四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通过edta与cydta,(NH4)[Y^(edta)(H20)3](5H20与(NH4)[Y^(cydta)(H2O)2](5H20和(NH4)[GdⅢ(edta)—(H20)3](5H2O与(NH4)[GdⅢ(cydta)(H2O)2](5H20之间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比较,探讨和说明了Ln^—edta和Ln^—cyd—ta配合物选择不同配位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液沉析纺丝法制备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纤维,观察纤维的形貌并对其进行XRD和SEM表征.采用纤维温压成形法控制压力和温度得到条形的PLGA材料结合试样断口分析,研究成型压力与温度对PLGA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晶多孔结构的PLGA纤维可通过溶液沉析纺丝的方法获得,其孔径为0.1~ 1.0 μm;压制压力和压制温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材料的抗弯强度、剪切强度和抗弯模量均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先增大后降低;在压制压力为105 MPa,压制温度为160 ℃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比较理想,此时,其抗弯强度可达到187.3 MPa,剪切强度达到100.1 MPa,抗弯模量达到2.5 GPa,可望作为非承重部位骨折愈合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