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自动生态平衡水族箱用于在特定小水域环境中养殖淡水或海水观赏鱼。在一个有限的人工小水域中养殖生物,由于其缓冲能力很差,是很难在自然的条件下达到生态平衡的,因此必须利用人工干预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独角新对虾(Metapenaeus monoceros Fabricus)通常叫M.ensis。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以及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水域。该虾不仅具有生长快、个体肥大、肉质脆嫩、色味俱佳、营养丰富等优点,而且是一种广盐性种类。虾苗经淡化后能在淡水中生长,是今后淡水与滩涂围垦池塘低盐度水虾类养殖的新品种。为了探讨独角新对虾在我省淡水与低盐度水养殖的可行性,在市农委、水产局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罗氏沼虾(Macro brachium rosenbergii DeMan)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大虾,简称罗虾,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一种热带经济淡水虾类,以其个体大闻名于世。1961年、1962年华裔科学家林绍文在马来西亚渔业研究所进行罗虾人工繁殖成功,开拓了罗虾人工养殖的道路。从此,罗虾养殖开始引起国际水产养殖界的重视,先后有20多个国家引进试养。70年代初,在夏威夷解决大量培苗的技术问题,池塘亩(666m~2)产达200-225公斤。1970年我  相似文献   

4.
<正>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太平洋沿岸水域,为热带经济虾类。经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和试验,南美白对虾的虾苗经过逐渐淡化后,能在淡水中养殖。但是怎样能够提高养殖单产,实现更大利润,虾苗的淡化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谈一下虾苗两次淡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鲈鱼是名贵经济鱼类,肉食性,常被称为花鲈、七星鲈,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鲈鱼肉昧鲜美,个体大,且具有适应于广温、广盐的特征,适合于我国从南到北不同水域进行养殖,现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且向淡水扩展。近年来,鲈鱼养殖业迅猛发展,自然苗已严重不足,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工苗。现简要介绍鲈鱼的人工育苗要点。  相似文献   

6.
巢湖及其周围水域的虾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位于安徽省长江北岸,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当最高水位12米时,湖面积为113万亩。除湖区及相通的河流外,池塘、沟渠遍及湖滨各地。这一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饵料生物充足,适合于虾类的生长繁殖,因此巢湖及其周围水域,不但虾类种类较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关于这个地区的虾类,国内尚无专题报导,仅有连光华等(1964年)记录了三种。为了进  相似文献   

7.
澳洲淡水龙虾,近年经我省有关单位引进试养,已取得人工繁殖种苗和成虾养殖成功,并通过了技术鉴定,是一个虾类养殖优良新品种。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因其个体较大,酷似海中龙  相似文献   

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王志和《渔歌子》)。鳜(读音:桂)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鱼类,我国人民对它十分喜爱。鳜鱼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广大淡水水域,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亦有分布。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鳜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人工养殖鳜鱼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鳜鱼是鳜鱼属鱼类的统称,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科。一般认为我国有鳜鱼十一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1)鳜鱼(Siniperca chuatsi),通常称为季花鱼、桂花鱼,最大个体可达10市斤以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2)大眼鳜(S.kneri),生活于江河静流或缓流水域中,个体较大,最大可达5市斤以上,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及长江、珠江流域;(3)长体鳜(S.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及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在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中广泛分布的一种经济鱼类,其含肉率高、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滋补和药用价值.近几年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淡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水产界对虾类的人工养殖,特别是对虾的养殖,逐渐重视起来,并做了不少工作。目前,日本对虾人工养殖正在推广,养出的对虾已经上市。现在以濑户内海沿岸为例,大体介绍一下日本的对虾养殖法。  相似文献   

11.
泥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各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养殖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12.
大通湖水域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养殖环境对河蟹生长特性的影响,对大通湖水域中湖泊和池塘养殖的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雌雄河蟹头胸甲长、宽、厚与体重均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性,且湖泊河蟹其相关性(0.821 4~0.903 3)比池塘河蟹(0.898 8~0.945 7)要稍高;同环境下,母蟹头胸甲宽、厚与体重相关性均比公蟹高,公蟹头胸甲长与体重相关性比同环境下母蟹高。因此,河蟹部分生长特性与养殖环境、性别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赘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我省近年引进试养成功的一个大型淡水优质虾类新品仲,目前正在推广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个体大(一般个体达100-200克,在澳洲最大的可达500克以上),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在水温5-35℃部能生存,且耐活和能够干运,以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外形美观,经济价值高等特  相似文献   

14.
铜陵江段豚类资源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唯一常年能发现白暨豹Lipotes uexillifer,且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利用铜陵白暨豚养护场现有的条件,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中开展豚类人工饲养是保护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杜仲雌雄株叶片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杜仲雌雄株叶片的第二性征,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杜仲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杜仲雌、雄叶片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构成,上下表皮细胞均由一层细胞构成,下表皮具表皮毛;叶肉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脉维管束均由木质部、少量形成层和韧皮部构成,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2)雌株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以及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值大于雄株的,而雄株的下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大于雌株的,且雄株主脉维管束更加发达。这些结果证明,杜仲雌雄株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第二性征的体现,也是杜仲长期进化中为了更好的生存而产生的策略,可能有利于其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能适应稻田、池塘、滩地等多种水域养殖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也是老百姓餐桌上喜爱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稻虾共生的养殖模式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虽然常用农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鳗     
鳗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尤含多量脂肪,营养丰富,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水产品。淡水成鳗到深海中产卵,幼鳗每年春季成群进入河口,逆水上游进入江河水域育肥,是一种降河洄游性的鱼类。1972年宁波水产养殖场在姚江分场的一口池塘中试养了550尾幼鳗(平均每尾重0.5市两,长27厘米),经过精心饲养,生长良好,去年10月20日捕到成鳗350尾,捕获率达63.6%。大部分均在0.25斤以上,最大的达1.3斤,全长70厘米。池塘人工养殖河鳗的成功,对扩大鳗鱼养殖水域,提高产量,保持常年供应,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或淡水长臂大虾。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国家的沿海河口咸淡水交汇处。最大个体体长60厘米,体重可达600——900克,其躯体体大可与海水龙虾媲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之一。该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可食部分多,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等优点。虾肉含蛋白质18.17%,脂肪只有1.97%,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蛋白源。罗氏沼虾原生长于天然水域中,1961年美籍华人林绍文博士在马来西亚取得了人工繁殖成功,确立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被先  相似文献   

19.
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会发生各式的畸形个体,一般是左右不对称或局部长出多余的结构等。雌雄嵌体则是在同一虫体上,表现出两性的形态特征:或左右各半,或头胸为雄、腹部为雌。还有其他形式的雌雄镶嵌,生物学中专用名词为 gynandromoph,也叫做雌雄同体、阴阳翅等。昆虫两性的区分主要靠生殖器官,是第一性征;除此还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则为第二性征。蝶类和甲虫常有显著的第二性征,如为雌雄嵌体则非常鲜明。我国至少有两种粉蝶记载过雌雄嵌体:一种是橙粉蝶台湾亚种(Ixias pyrene insignis Butler),  相似文献   

20.
青虾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淡水珍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青虾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青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利用天然湖泊、河流以及池塘养殖青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不少地方只是单养青虾,以致对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不高,生态效益未能发挥,因而经济效益也比较低.淡水鱼虾混养就是一个提高水体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鱼类的活动能力较强,在水体中有较大的活动范围;青虾为底栖甲壳动物,游泳能力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