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生活在石油行业的小学教师,我呼吁要关注石油企业的职工子女们的健康。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的父母长期生活偏远的野外,每次外出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他们的孩子有的是妈妈辞掉工作自己带,还有一些就靠家里的长辈帮助照顾孩子。由于这种近似于单亲的家庭关系,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中,孩子出生后,孩子最先接触是父母,这种关系的唯一性,决定了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孩子从出生到离开父母,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令孩子耳濡目染,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逆力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一个重要视角。失独父母面临失去孩子后的诸多不利状况,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和行为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现状,从抗逆力视角关注失独父母再社会化,帮助他们走出失独阴影,重构社会关系网,重塑社会角色,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4.
凌晓晨 《世界博览》2012,(15):66-67
在很多美国社会家庭,孩子渐渐成为特权一代,父母面对孩子也越来越束手无策、研究发现,许多父母对孩子生活能力方面问题并不为然,那为孩子耗费财力精力的父母在期待什么? 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卡罗琳娜伊兹奎尔多,对秘鲁境内的亚马逊流域中马兹詹卡部落氏族进行了几个月的考察。一个叫雅尼拉的小女孩令她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张爱菊 《科技资讯》2010,(5):227-227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生活积极性及家庭幸福感。父母在亲子关系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转变教育观念,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主动发展;和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特别学生"是指班级中那些受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离异等情况所影响的,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这几年,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学生数渐呈上升趋势,倘再不从根本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必将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而,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忽视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7.
知道我不完美,也不优秀,那我也不愿意听妈妈整天说我这也不如小丽,那也不如小燕,好像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优点,而我却一无是处,这让我很不舒服。有时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我的妈妈像是别人的妈妈,几乎没有说过自己的孩子好?Q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做父母的都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独立地面对生活。谁的父母都不能陪子女一辈子,他们希望孩子在每一A个成长阶段都能很优秀。可是父母的这份苦心往往得不到孩子的认同,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或是对子女的要求不切实际,从而…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明天,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小教系邮编:437005)“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最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之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了解咸宁市城区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认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家庭教...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生活,处处有父母的照看,事事按父母的主意去做,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入学后,离开了父母,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想依赖别人,通过告状的方式求助于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替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爱的名义承担他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城市里都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是跟随进城打工父母一起生活的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贫困家庭儿童、孤儿等,虽然与城里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却因为家庭经济收入的差异,分隔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面临着生活学习中更多的困境,微小、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2.
略谈中学生挫折心理之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随时会遇到挫折,产生挫折的原因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因素。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让孩子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为何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卢梭说过:“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一旦父母离异,家庭中原来稳定的“三角支撑”解体,孩子的心灵遭到重创,甚至精神世界坍塌,容易呈现出学习成绩下降、情感匮乏、心态扭曲等系列行为,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责任心和自立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人前进的动力。在许多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种美好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倾其所有、越俎代庖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结果却使得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不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应该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15.
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崇苗 《科技信息》2007,(14):61-61,106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的不良品质,而温馨、和诣的家庭情感氛围是一种有助于儿童成长发育的“生命激素”;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会形成孩子任性等心理特征,而棍棒“教育”也会造成儿童懦弱和粗暴的性格;父母科学合理的期望会使孩子形成健康上进心理,而期望过高、指责过多,则会使孩子形成自卑、退缩、压抑的心理;生活中满足孩子合理需要,会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闯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35-138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产生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失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生活、交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和经常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最先交往和交往最多的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不能任意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入学  相似文献   

18.
说话的艺术     
柏宇光 《青年科学》2009,(12):12-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担负着给孩子提供衣食的责任,更要让他们的心灵获得享受,这就需要父母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去与他们沟通。当孩子与父母或老师出现矛盾时,家长要出面帮助孩子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争取让孩子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环境中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一、情境描述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到了二、三岁时,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独自一人睡觉并开始着手为他们准备"宝宝房",这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父母这样做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反抗,孩子们会产生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出现大哭大闹等现象,不愿意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20.
高老头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到头来却遭到女儿的抛弃。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失败对现代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极具教育和启迪意义。家庭教育不应是无原则的爱,溺爱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影响健全人格塑造,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父母应通过正确的方式策略教育孩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