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4,(33):200-200
爱心,即要把学生当朋友,用爱心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学校要培养和谐的人,而非专家,是那种既富于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爱心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耐心,即要学会换位思考。此时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健全,做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事情很正常,教师在解决这些“小意外”时,可以尝试蹲下身子来和学生解决、探讨是与非。“尊重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我们要求学生要有素质,我们就要做好示范作用,我们的言行就要有所体现,而不是像变色龙一样,伪装和改变自己;我们不喜欢学生说假话,就应该保证自己讲实话。教学中我会去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太守纪的学习稍差的同学,常给他们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支持下他们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对他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在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质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不尊重课堂教学的实际,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尊重教学条件、尊重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状态、尊重课堂活动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是渴望被点燃的,人也是可以被点燃的。作为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这就需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就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提高。下面我就两个方面谈谈对班级人性化管理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强调尊重性 评价应以尊重为前提,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高低、情感的表达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在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应以亲和的情感、慈爱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然产生信赖感。对于个性极强、爱“节外生枝”的学生,要学会宽容,利用集体的道德标准使其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高校师生关系已不再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认知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唯我独尊”、“唯师是听”的关系.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在民主平等的社会里,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教师首先要感谢学生给了一份高尚的职业,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拥有为学生服务的本领.其次,教师要把学生当朋友,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分享经验,与学生真诚交往,与学生一起成长.最后,教师要坦然面对学生的评教活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常看到: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不能把小组交流的意见说出来。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理解和尊重,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卢成钢 《奇闻怪事》2007,(4):124-125
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成功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的教育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学生,用心换心、用尊重信任换来学生的信任。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不要有任何形式的不尊重学生的言行,如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而是多一些理解,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尊重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快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科技资讯》2006,(27):173-173
英国学者洛克认为:“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深刻地揭示了育人先育德的道理。尊重学生,教学生学会尊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包娟 《遵义科技》2007,35(2):60-61
随着人们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在职高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老师及他人的旋爱行为反映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里的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境地去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受、需要,并且把自己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表现为关注、理解和尊重。共情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心胸狭窄、不尊重别人、缺少善心和同情心。共情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今天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是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就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以使学生有独特的阅读和思考、独特的体验和表述、独创的见解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个性化也多有涉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问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满面春风地给别人打招呼,换来的却是一副冷漠的表情甚至是视而不见,你一定很不是滋味:这人怎么这么没礼貌啊,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校园中是否也有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当学生礼貌地主动问候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教师表现如何呢?敷衍了事,爱理不理:有的点一下头或“嗯”一声,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或匆匆离去,更别提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相似文献   

14.
1月14日,美国参议院就弹劾总统一案进行辩论,从而拉开了参院弹劾总统的序幕。另据美国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有67%的人认为克林顿是一位称职的总统,有63%的人不希望参议院赶克林顿下台。美国到底怎么了,参院要弹劾总统,普通百姓不希望总统下台。贵刊第1期《就几个国际问题与专家对话》一文中,江凌飞老师就此问题谈到了-美国的“民意”与“法律”,读后深受启发,本人也想从弹劾案谈谈美国的“民意”与“法律”。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直接操作者与实践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来引领、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成为教育的“兴趣人”;要热爱与尊重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要赏识与鼓励学生,做一个“智慧人”。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而这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来自于对学生的爱、信任与尊重。  相似文献   

17.
金慧敏 《科技信息》2013,(6):356-356
尊重教育是以尊重为前提,建构尊重教育氛围,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全面素质为目标,是具有人文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尊重学生,学会交流是对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本文从"与学生交流"这一角度探讨教师如何实施尊重教育,旨在抛砖引玉,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谈教师尊重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科技信息》2007,(8):168-169
教师能否受到学生以致全社会的尊重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从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及严格要求学生和正确教育引导学生方面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表达了幼儿是发展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理想发展离不开教师,于是(《纲要》一方面特别强调幼儿的自主性,通篇体现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多次出现“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或“教育幼儿”的关键字眼。这充分说明(《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仍然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好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鼓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尊重教育”使得师生间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它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