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无机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和石灰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松脂产量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探明最佳施肥处理,以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肥+微肥+石灰配施(T1)、无机肥+微肥配施(T2)、单施无机肥(T3)、无机肥+石灰配施(T4)、钙镁磷肥+石灰配施(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马尾松生长、产脂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并利用内梅罗公式综合评价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松脂产量(P<0.05),其中T1处理对马尾松树高、材积生长量及松脂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显著,T5处理中胸径(DBH)生长量最大。撒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与无机肥+微肥配施(T1)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与钙镁磷肥配施(T5)能显著提高全磷、有效磷、速效钙、速效镁的含量;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1>T4>T5>T2>T3>CK。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速效镁是影响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的敏感性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与马尾松生长量、产脂量均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叶菜在连作障碍土壤中的安全生产措施,采用设施大棚小区试验,以土壤pH、土壤电导率、病害防效及增产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和木霉LTR-2联合施用对小油菜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作用,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减肥试验。结果显示:经7 500 kg /hm2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由4.50升至6.95;土壤电导率由675.10 μS/cm降至519.70 μS/cm。施肥后与施肥前相比,B(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复合肥)和C(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LTR-2+复合肥)处理组中土壤pH均下降,土壤电导率均升高。经一茬种植后,与施肥后相比,收获时的pH分别从6.43和6.57降至6.06和6.26,土壤电导率由1 011.43 和959.47 μS/cm降至955.70 和863.43 μS/cm;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复合肥)组相比,小油菜种植前后,B和C处理组中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都存在显著差异;B和C处理组中根腐病防效分别为65.39%和80.77%;增产率分别为27.48%和33.59%。A、B、C三个处理速效养分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累积。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I+复合肥)组相比,D'(有机肥I+LTR-2+1/3复合肥)处理组在减施复合肥66.67%的情况下,增产率为9.31%。  相似文献   

3.
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研究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2)喷施固氮菌肥+化肥配施;处理(3)固氮菌肥拌种;处理(4)喷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收获期调查株高、分蘖数、穗长、穗重、单株产量、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菌肥后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菌肥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模式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人工林土壤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地区8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施肥试验,共设置6种施肥处理:CK(对照)、T1(NPK复合肥)、T2(有机肥)、T3(生物炭)、T4(NPK复合肥+生物炭)、T5(有机肥+生物炭),采用Biolog-Eco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施肥处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T4、T5处理增加了土壤pH、TC(全碳)、TC/TN(全碳氮比),它们的土壤微生物量也显著最高。T3处理可能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②T2、T3、T4、T5处理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其中T5处理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处理减弱了微生物碳源利用。③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季节差异,在不同季节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生物炭配施有机肥改变了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物肥和菌肥对蓝莓(Vaccinium spp.)苗木生长影响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找出蓝莓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肥料类型,为蓝莓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蓝莓 ‘布里吉塔’ 为试材,于生长季(6—11月)以不施肥(CK)为对照,比较酵素菌肥(T1)、EM菌堆肥 (T2)、木霉菌制剂 (T3)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T4)、阿维菌素有机肥 (T5) 这5种肥料处理对蓝莓苗木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除T5处理基生枝条数量和T2 与T4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低于CK外,5种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均能有效提高蓝莓基生枝条长度、粗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和冠幅,同时有利于叶片氮、磷、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土壤中全氮、全磷、铵态氮、速效钾及pH均明显低于CK,硝态氮则略低于CK,而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土壤电导率(EC)值均高于CK。T3处理在促进基生枝条长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冠幅、叶片氮和磷、可溶性糖、总酚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方面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EC值及降低土壤pH等土壤养分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生物肥和菌肥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效果依次为T3 > T2 > T1 > T4 > T5 > CK。说明5种施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环境并促进蓝莓苗木生长,其中木霉菌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生物菌肥对生姜的增产作用和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于4月份将生物菌肥作为底肥与传统施肥方式一样施入垄内姜种之间,11月采收生姜,称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肥料培养的生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获得离子流图。采集施用生物菌肥和施用传统肥料的九山生姜田土壤共10份样品,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生姜土壤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果和多样性。施用生物菌肥的生姜长势优于传统肥料,收获的生姜块大且色泽金黄,生姜增产37.2%,土壤细菌种类和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施用生物菌肥生姜土壤较传统肥组鞘脂单胞菌属Sphino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差异较大。结论:生物菌肥显著增加了生姜的产量,影响了土壤细菌的丰度和组成分布,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7.
人工林施肥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措施,而近年来沼液的处理与生物炭肥的使用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苏北杨树人工林集中分布区开展了沼液(施用量为0、125、250、375 m3/hm2)和生物炭(施用量为0、40、80、120 t/hm2)交互肥效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所有沼液施肥水平中,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表层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使得微生物群落向真菌主导类型发展; ②在所有沼液施肥水平中,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0~10 cm)的pH,促进了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 ③沼液和生物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pH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因此,沼液和生物炭混施能进一步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改良土壤肥力,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东台林场5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在2012年6月设置了不同施肥处理(N、P、K复合肥,T1; 有机肥,T2; 生物炭,T3; N、P、K复合肥+生物炭,T4; 有机肥+生物炭,T5; 对照,CK),并在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每2个月1次共进行6次重复土壤取样,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SMBC、SMBN、SMBP)的影响。结果显示:①5种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SMBC和SMBN,但对SMBP的影响较小,仅T1处理与对照间达到显著性差异; ②在0~10 cm土层仅T5处理显著降低了SMBC与SMBN的比值,在≥10~25 cm土层各处理SMBC与SMBN的比值均未显著下降,而在≥25~40 cm土层T1、T2、T4和T5处理的SMBC与SMBN的比值均显著下降,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N供应能力的改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T4处理最有利于提高杨树人工林SMBC、SMBN和SMBP的含量,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植物生长所需有效N的供给,因此T4处理即N、P、K复合肥+生物炭可作为该区域杨树人工林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其生长受到土传病害的影响,甚至可导致三七绝收.生物质材料在土壤病害微生物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但目前较少应用于三七栽培.研究选用高温烘焙碳化制成的生物材料A和发酵腐熟制成的生物材料B为供试材料,通过三七大棚原位栽培试验,探究了生物质材料相对于对照(CK)和三元复合肥处理(F)在一年期三七种苗出苗、根腐病防治及存苗率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分析,解释生物质材料防控土传病害的机理.结果显示:未施用生物质材料的CK组和F处理组,在出苗后4个月全部死亡;施用不同生物质材料的处理FA、FB、AB、FAB,对降低三七根腐病的危害、提高三七出苗率和中后期存苗率具有明显的作用,相对于CK和F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用生物质材料提高了酸性土壤的p H值及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脱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P0.05),降低了土壤EC值及盐离子浓度影响(P0.05);试验各处理对抑制三七根腐发病率的综合作用效果为FABABFAFBFCK.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对三七籽条出苗、根腐发病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设置土水质量比20∶2、20∶3、20∶4、20∶5、20∶6、20∶7和20∶8共7个水分梯度处理.结果显示:当土水质量比为20∶5时,三七出苗率达到峰值60.1%,根腐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三七的生长状况最好,生长速率最高.土壤含水量过高(土水质量比20∶8)或过低(土水质量比20∶2)均不利于三七的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红壤菜地因气候、成土母质、复种指数高等原因导致土壤有效态硼和镁含量普遍较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量添施硼、镁肥在蔬菜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农户常规化肥施用为对照,研究了施用硼镁肥对小白菜生物产量及氮、磷、钾、硼和镁等矿质营养元素累积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添施硼肥(硼砂33.75 kg/hm~2)或(和)镁肥(硫酸镁337.5 kg/hm~2),小白菜产量增加20.4%~31.7%,并明显提高菜体对矿质元素的累积量,其中提高氮42.5%~54.8%、磷64.3%~80.5%、钾96.7%~125.6%、硼16.3%~121.4%、镁17.3%~134.1%。在各施肥处理中,同时施用硼肥(硼砂33.75 kg/hm~2)和镁肥(硫酸镁337.5 kg/hm~2)处理对提高蔬菜产量及矿质营养元素吸收量的效果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生物炭在林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采用野外林地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200 g (F)、稻壳生物炭300 g (RB)、木屑生物炭300 g (WB)、稻壳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RBF)、木屑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WBF)等6种施肥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桢楠(Phoebe zhennan)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稻壳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的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单施木屑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根生物量和叶面积,显著促进叶对N、P的吸收和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P的吸收。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稻壳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而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茎生物量、叶面积,促进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N的吸收。综上,单施木屑生物炭、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桢楠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可作为桢楠造林的备选基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越南伯克氏菌及其组合生防菌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黄瓜根结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在整地时添加营养基质、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移栽时再穴施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方式,研究越南伯克氏B418及其与蜡样芽胞杆菌BCJB01、木霉菌LTR 2和T11 W的组合菌剂的配套应用技术。结果表明,整地时添加营养基质,可显著提高B418菌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组合菌剂处理中,在整地时同时添加生物菌肥和营养基质的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单加营养基质或生物菌肥处理;B418单一菌剂+营养基质处理优于组合菌剂+营养基质处理, 防治效果为90.05%。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种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显著的影响。与CK相比,生物菌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增长了21.66%,放线菌增长了9.10%,氮肥、磷肥、钾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减少了29.49%、31.80%、30.00%;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了69.42%、56.20%、60.33%。但是与CK相比,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了,分别降低了88.90%、66.70%、88.90%、11.11%。在不同菌剂处理的棚中草莓品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绿肥解磷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油菜、油葵和草木樨三种绿肥可提高土壤磷酸盐的有效性,既将全磷“库”中的非有效磷加速转化为有效磷,这对极度缺乏速效磷的我区农田土壤是很有意义的。供试三种绿肥根系阳离子代换量大,Cao/p_2O_5比大,有利于难溶磷的吸收。当它翻压后形成的腐殖质和有机酸均有较强的螯合作用与石灰性土壤的钙镁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因此种植绿肥后土壤中水溶性钙镁含量低,从而可防止或减轻有效磷的再度固定。为了提高绿肥的解磷效果种植时可施少量磷肥或氮磷肥。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临沧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各植烟县间含量差异大;50%土壤微酸;中量元素交换性钙、镁,微量元素有效铜、铁、锰(除临翔区外)量相对较高;有效硼除临翔区外明显不足;50%土壤缺乏水溶性氯;有效钼和锌分布不均。根据烤烟需肥特点和土壤养分分析,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筛选适合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人工栽培的微生物菌肥种类,为华重楼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华重楼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菌肥处理对华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施肥处理的华重楼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细菌类群23门57纲125目185科284属525种,真菌8门26纲54目66科69属82种。主要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后,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两种菌肥均对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会显著降低真菌的多样性。两种微生物菌肥均会引起根际土壤中全钾(TK)、有机碳(TOC)、速效钾(AK)含量显著下降,pH值显著上升;单独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两种菌肥混施处理时全氮(TN)含量显著下降,而单独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时TN含量显著上升。两种微生物菌肥对华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不同,施加微生物菌肥后会引起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钝化剂及叶面阻控剂对酸性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叶面硅肥、铁基生物炭、生石灰(CaO)单一或联合处理对Cd污染粮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及玉米籽粒Cd含量、玉米各部位富集和转运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生物炭、生石灰单一处理及联合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其中联合处理效果最佳,有效Cd含量最大降幅达到了45.44%,生石灰发挥了主要作用;联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Cd在玉米根中的富集及在籽粒中的积累,籽粒Cd含量降幅为34.55%~37.83%;Cd低积累品种玉米在保持低水平籽粒Cd含量的基础上,对土壤中的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相较而言,春茬富集效果更佳.综上,根据阻控效果及机制,种植Cd低积累品种玉米基础上进行生石灰-铁基生物炭-叶面硅肥联合处理,在酸性轻度Cd污染旱田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肥勇复合肥0.75、0.5、0.25gk.L-1处理9次,可有利于提高早酥红梨根径生长、树高生长、新稍生长生长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0.34%、27.67%、24.22%;加施500gk.L-1根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新稍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7.26%、23.38%、15.28;加施250gk.L-1根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新稍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72%、2.39%、新稍生长不明显;加施肥勇复合肥+作物营养平衡剂施肥量0.75+0.2gk.L-1根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新稍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7%、28.87%、15.28%;且处理效果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