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3.
《玉篇》版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版本流传比较复杂,既有原本、增字减注本、节本之别,又有国内传本与日本传本之异,本文综合考察了《玉篇》版本的这种流变。《玉篇》是南朝梁陈间顾野王所撰之字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陈书》、《南史》均有其传而以《陈书》为详。顾氏一生著述甚丰,《玉篇》三十卷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玉篇》自成书至于今,已历1450余载,其版本流传比较复杂,今人郑师许等虽曾述及《玉篇》版本,然尚有阙漏,今据历代典籍,参稽各家材料,对…  相似文献   

4.
孙强修订《玉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5.
孙强修订《玉 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 》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 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6.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也是我国最早用反切注音的字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玉篇》自成书(公元543年)至于今历1450余年,运用极其广泛。但是,历史上研究《玉篇》的人并不多,对《玉篇》进行校勘的著述更少,仅有清代咸丰元年新化邓显鹤《玉篇校刊札记》一卷,该书只是对张氏泽存堂《玉篇》的刊刻错误进行校改,尚不能看作是对《玉篇》本身的校勘。1989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原上海文史馆馆员胡吉宣先生的《王将校释》(以下简称《校释》),对《玉篇》进行了全面的校勘和诠释。《校释》共400余万言,分6…  相似文献   

7.
鼋,属于龟鳖目,样子很像鳖,故我国首部字典——《说文》(东汉许慎)中说:"鼋,大鳖也。"段玉裁注:"今目验鼋与鳖同形,但分大小之别。从黾,元声。"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鼋,似鳖而甚大,头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背青黄色,居于江湖。"它的身体椭圆而纵扁,一般长26~72厘米,重10  相似文献   

8.
许慎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用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是我国文字学方面第一部系统的著作。《说文》共分十四篇(加上序即为十五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许慎的解说,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首,使纷纭复杂的汉字,初步有了门类可归,这是许慎的一个创造性的贡献。用小篆作字头,  相似文献   

9.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10.
辞书之有书证,当系(讠乇)始于《说文解字》,原本《玉篇》用之甚广,到现代的《辞源》和《辞海》的语词部分,几乎无书证则不行了。《说文》之用书证,有的用来证明字的本义;如:“镈,……一曰:田器。《诗》曰:  相似文献   

11.
“睛”字晚出,始见汉代典籍,《说文》不收,《玉篇》:“目珠子也。”其后之字典、辞书皆承用其说,即是新版《辞源》、《辞海》也不例外,似乎“睛”的本义就是眼珠子,然验诸书证,考诸词源,似觉未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眼”表示眼珠子,《史记·刺客列传》:“因皮面决眼,自屠出肠。”“决眼”即指抠出眼珠子。如果“睛”也指眼珠子,则“眼”与“睛”完全同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玉策纪》:“鹤瘦头朱顶则冲霄,露眼黑睛则远视。”文中“头”与  相似文献   

12.
《说文》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它也是“一部具有系统思想汉字学字典,又是文化学百科全书。”许冲《上〈说文〉表》云:“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这样一种著作无疑只能产生于对诸种文化传统的综合。当然,它少不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尤其是酒文化对它的影响,而它反过来也反映了这一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远在新石器时代,如河南裴李岗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中皆有玉制品出土,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古国玉史启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便与“玉文化”结缘,正如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先生,在所著《宝石说》中指出的那样:“世人爱玉之风亦真如中国为甚,爱之者贵其德也,贵之斯比之。又推而行之以成民族之美德。由是,玉与吾民族愈相与团结而有不可分离之观。凡研究中国民族史者必兼详玉之始末,盖有由也。”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宝玉石传奇是和氏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玉石传奇,半部中国历史”。和氏璧的发现,最早见于《徇子·大略》篇,其学生《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甚详:“楚人和氏得玉璞楚  相似文献   

14.
大徐本《说文·糸部》失校证诂常兴华,常耀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展转流传至宋代,大失旧貌.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等奉诏校订,书成付国于监雕板,铉弟锴亦攻《说文》之学,作《说文系作》,故世称铉所校定者为大徐本。系传为小徐本.由宋至明清之...  相似文献   

15.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通用文字,形成汉字文化圈,汉语辞书也在汉字文化圈流传,传播到东亚各国甚至欧美。朝鲜辞书往往以《玉篇》、《字林》和《字典》命名,日本辞书也往往以《尔雅》、《释名》、《玉篇》、《字林》命名。文明间的交流常常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度的,日本辞书对我国辞书的编纂也有影响。汉字文化圈中各地区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实体的影响,存在着一些词语的地域变体。编纂旨在描写各地区汉语使用情况的语文辞书有裨于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体现汉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鲁迅研究者对鲁迅早年在日本用文言写作的《说铂》、《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文,作了认真的注释,这是值得称赞的工作。但有同志将这几篇  相似文献   

18.
《新撰字鏡》引《玉篇》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照引原本《玉篇》,即将原本《玉篇》字头下较长篇幅的内容照抄招录;二是节引原本《玉篇》。造成这两种引用方式的原因,是作者参照了不同的版本。利用《新撰字镜》引《玉篇》的异文,可以校勘宋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等典籍。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玉部"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代以前玉的分类和在古代文化制度中体现的功能。本文先对"玉部"字中瑞玉字个数进行判定,确定讨论范围,并对"瑞"字在"玉部"字中的排列问题进行纠正。然后从命名理据角度以及参照《周礼》文献的介绍对《说文》中有瑞玉功能的17个字进行分类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释属 (二)释贤 (三)释吏 (四)释伪 (五)释力协 (六)释雌雄 (七)释联 (八)书微子草 奸宄解 (九)书盘庚罔知天之断命解 (十)左传戴氏考 (十一)读春秋名字解诂书後 (十二)读周礼秋官司刑注引尚书大传书後 一释属 说文八篇下尾部云:属,连也。从尾,蜀声。按尾部诸文,屈训无尾,尿训人小便,皆关尾义。属训为连,义泛不切,殆非制字之初义也。考广雅(释亲)玉篇广韵皆有豚字。广雅训臀,玉篇训 ,广韵训尾下窍。窃疑属盖豚之初文,豚为属之或作也。知者:说文二篇上口部云: ,喙也。从口,蜀声。喙下云:口也。然则蜀声有日窍之义,说一也。说文三篇下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