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调客车厢体结构传热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空调汽车的围护结构视为由多层不同的材料及钢制骨架构成的复杂平板结构,以太阳辐射和强迫对流为外边界条件,数值分析了非稳态情况下复杂结构平板三维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车身的骨架结构引起的热桥传热造成的局部附加热损失较大,对车室内的空调负荷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
计算建筑围护结构中热桥传热的等效平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准确地计算建筑围护中热桥传热,提出了等效平板法.将热桥传热分解为室外温、邻室温、室温3种边界输入主导的传热过程,用Fourier方法分析了每种传热过程在边界输入按照正弦波规律变化的物理现象;得到了一维等效平板,并用于计算这几种传热过程的传热量.在动态边界输入条件下通过等效平板传入室内的热流与通过热桥传入室内的热流吻合得很好,且计算速度远高于现有计算方法,可方便地集成到常规建筑能耗模拟程序中.  相似文献   

3.
在供冷系统的设计中,管路温升通常不予计算,而是根据经验选定。合理计算供冷管路温升是提高供冷效率的前提,按常规热工方法计算供冷管路温升其数值很小,远小于实测值.本文对引起管路温升的机理作了分析,认为管路温升主要是管道壁的传热和水泵管道阻力损失温升两部分。管道壁传热温升的计算应在传统热工计算的基础上,补充考虑以下五个因素:1、太阳辐射热的吸热量;2、外壁发生凝水时的传热增强,需计算析湿系数;3、埋地管道中,由于非绝对稳态,引入增热系数;4、隔热层材料和安装质量等引起隔热结构恶化而引入隔热效率系数;5、管道附件、阀门、支撑等引起的附加冷量损失系数。据此,提出了各类管道传热温升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本方法为降低管路温升,提高供冷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κ-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了空调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了太阳透射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并以此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对不同风口布置的空调客车室内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回风口的布置对空调车室内空调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复杂传热规律下广义不可逆热声制冷机的循环模型,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存在热阻、热漏和其他内不可逆性时,传热指数为复数的热声制冷机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的解析式,分析了传热指数中实部和虚部对热声制冷机最优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损失和不同传热规律情况下的热声制冷机最佳制冷系数和制冷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k-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了空调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了太阳透射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并以此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对不同风口布置的空调客车室内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回风口的布置对空调车室内空调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影响柴油机传热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热量的计算方法、降低传热损失与热负荷,以及冷却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途径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筑多孔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迁移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以及建筑结构,而建筑热桥往往是发生湿迁移和湿积累最严重的部位。与建筑主墙体相比,热桥受多维效应的影响,热湿耦合迁移更加复杂。为探究建筑中不同部位的热湿耦合迁移,从而精准计算建筑热损失,首先分别从一维平壁墙体和多维热桥两个角度阐述了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的作用。多孔围护结构尤其是其中的热桥等复杂建筑节点处的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及建筑结构有着重要影响,热湿耦合迁移模型、热湿耦合迁移实验等相关研究也亟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带浮升力效应的K—ε湍流模型对空调硬座车内三维素流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人体散热和太阳辐射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采用有限容积法将计算区域离散为均匀网格,用SIMPLE算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研究了空调硬座车内空气流动速度、温度及热舒适性评价指标PMV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空调车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对改善车厢内人体热舒适环境具有指导意义。图7,参8。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一套热模拟试验方法,获得了初始凝固过程3s之内的坯壳;提出了考虑固液界面热流的等效凝固潜热计算方法,并据此用一维凝固传热解析法计算出了初始凝固过程的热流分布和传热系数分布,比较和探讨了热顶结晶器材质对初始凝固传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aR--大型项目风险管理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PaR方法.利用其对一个水厂项目进行了投资风险、敏感性和动态风险分析.在项目市场因子的预测方面引入有偏损失函数,解决了预测失误量预测错误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害绝对值大于预测正确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绝对值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特高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半对数关系曲线发生转折,针对传统相渗线性理论难以适用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田开发问题,开展了特高含水期相渗非线性理论研究。采用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相渗有理函数,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理论对参数进行识别,通过构建F-统计量开展拟合优度检验,率先将有理拟合理论应用到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利用贝尔油田、榆树林油田、西峰油田及羊二庄油田实际数据,对比分析传统线性拟合方法、二次多项式拟合方法、指数拟合方法、基于数据变形的线性拟合法,新方法预测精度更高、相关性更强,且能准确反映特高含水期相渗曲线半对数坐标轴弯曲特性;基于新方法的水驱特征曲线预测精度更高、相关性更强。新方法对于改进特高含水期水驱评价方法及开发指标预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绿波带控制,提出了被动式公交绿波带协调控制,以降低多数公交乘客在干道上的延误.首先,改进了传统绿波带的设计方法,考虑了初始排队和公交站台对绿波带的影响;其次,基于公交车辆停靠站影响,提出了公交绿波带设计.最后,统筹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综合效益,建立了传统绿波带和公交绿波带的综合控制策略,以降低整个干道上的总人均延误.以济南市经十路为例,利用VISSIM微观仿真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证明:相比于传统绿波带,改进的绿波带能够降低社会车辆延误,而新建立的公交绿波带和综合绿波带均能显著降低公交车辆在干道上的延误和停车次数,并减少整个网络中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的总人均延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吴方法求解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吴方法求解一种典型的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位置正解,将利用传统方法所得到的32次方程降为一个16次方程,提高了计算效率.在计算过程中,避免了增根的产生.得出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普遍数学方法,为利用吴方法计算并联结构的正解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为轮播方案及扩展幂级广播方案(ExtendedExponentialBroadcasting,EEB)提供暂停控制的技术预缓存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轮播方案和EEB方案的周期性,在客户端增加少量的缓存用于在执行暂停操作时预取部分数据,可以实现实时的暂停和继续操作·与传统的通过开辟额外信道的方法相比,具有资源占用量小,实现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鉴于传统水位测量仪在对数据进行模数转化时产生较大误差,提出了基于二进制编码尺的新型水位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保证了水位检测中水位信息的测量精度.同时采用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准确地传输多路数据,保证了水位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地分析挡位数对电动公交车能耗的影响及车辆变速箱匹配问题,建立了电动公交车动力驱动系统模型.文中使用动态规划方法对车辆变速箱分别采用4,3,2挡设计,对车辆变速箱在4种工况下进行换挡控制优化,并提取最优双参数换挡策略,得到最优能耗数据.结果表明:以4挡变速箱为参考标准,使用3挡变速箱仅增加约1%的能耗,而2挡变速箱则增加大约5%的能耗.   相似文献   

18.
以60 GHz毫米波高速无线传输系统为背景,对无线信号历经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接收机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利用数模信号混合处理的低复杂度ADC结构。该结构利用数模混合均衡器来降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接收机ADC的精度要求。通过引入一个高精度、高采样率的DAC为代价,在不改变接收机性能的情况下将ADC的采样精度降低2个比特。该ADC均衡器在误码率、收敛速度等性能上相比同精度的全数字均衡器有很大提高。进一步,对该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把补偿信号的高比特位的值转换到模拟域,将引入的DAC精度降低到2~3个比特,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该结构的设计复杂度和功耗。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传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网络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机动平台系统中的总线技术及应用现状,给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整车数据传输网络的硬件设计方案,对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的总体结构、CAN总线的节点设置、节点及中央控制与CAN总线的接口电路做了详细说明与分析。结果表明,CAN总线汽车电子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是一种解决汽车电子控制信息传输的有效方法,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提高可靠性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能更好地满足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线性矩阵不等式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的综合方法。通过引入松弛矩阵变量,实现了Lyapunov矩阵变量与系统矩阵的解耦,提供了额外的设计自由度,同时也降低了Lyapunov变量的保守性;通过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某型飞机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纵向控制律设计,并与传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检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