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明丽  宋艳丽  贾翠平 《科技信息》2010,(21):I0125-I0125,I0073
自1986年陕西汉中安乐死案件发生以来,安乐死传入我国已有20余年,传入至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道德传统的国家,传统的“孝道观”、“生死观”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安乐死的行为与这些传统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改变这些观念是促进安乐死实施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论安乐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对安乐死的关注是对生命的另一个角度的关注方式;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世界这个大的人文环境中,安乐死的观念最终也会被我国所接纳。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价值观念上进行探讨,更要在实践中建立严格、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在我国当前的研究,已不是一个隐问题,从三十多年前第一个案例的出现到现在相关理论逐渐成熟,我国的安乐死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摸索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对死亡概念的鉴定,到具体的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和法律的争议,再到安乐死对于现实所引发的各种思考,将我国的安乐死研究渐渐的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近三十年来的安乐死研究做一个总体的梳理和把握,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安乐死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并且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个人的生命质量予以最高保障。我国也逐渐认识并接受了安乐死,但要出台安乐死法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及精神追求的提高,安乐死立法势在必行。但安乐死事关生死,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安乐死的实施条件和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是一种新型的死亡方式,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使安乐死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我国对安乐死仍有许多争议,但在法律上是禁止安乐死的。笔者也同意不为安乐死立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安乐死不是自杀行为,则是他杀行为;二是人的生命权比健康权更重要;三是为安乐立法将阻碍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林 《海峡科学》2007,(12):70-72
安乐死是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它涉及伦理、道德、传统观念、舆论、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理论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探讨来源于人们对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的关注,来源于人们对生命尊严的关注。在实践中“安乐死”法化也同样面临着难题,“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带来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等很小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允许安乐死,并且这些国家对实施安乐死这种行为规定了十分严格的程序。今年“两会”期间—个28岁的肌无力患者李燕写了份《安乐死申请》,再次引起了全国对安乐死立法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它一直备受法学界、医学界、伦理界、人类学界、宗教界等关注,安乐死在法学界的争议也是异常激烈.在我国的法学界,安乐死同样引发了众多刑法学家和民法学家的争议.但从现实来看,安乐死在我国有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对安乐死的关注是对生命的另一个角度的关注方式;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世界这个大的人文环境中,安乐死的观念最终也会被我国所接纳。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价值观念上进行探讨,更要在实践中建立严格、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对它的讨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安乐死的道德和立法问题上.本文就安乐死的道德问题展开论述,从生与死的辨证关系、人的生命权利.道德评价标准三个方面为安乐死提供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首例"安乐死"案的出现,安乐死已然成为理论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安乐死现状的分析和阐述,结合国外安乐死立法情况,从而论证安乐死合法化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将逐步以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消息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它标志着我国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死刑执行制度正向文明化、人道化迈进。就我国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现状做了说明,分析了我国采取注射方式执行死刑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同时,也就其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争议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死亡作为人生的终结,一直以其不在场的在场性作为“生”的意义被敞开着。无论是在庄子还是在海德格尔那里,死亡都具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的哲学体系建构中,死亡具有相似的一面即存在者在世沉沦中对于死亡的逃避,但是更多的是不同的一面即庄子的死亡是“以道观死”面向“道”,海德格尔的死亡是“向死而在”面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核心在于量刑而不是定罪,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酌定量刑情节在决定是否适用死刑上前所未有地发挥起关键性作用。我国传统以控制定罪为中心、定罪量刑一体化的审判模式及制度安排,已明显滞后于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实践需要及形势发展,构建专门、独立的死刑量刑程序,通过正当程序实现量刑公正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张洋  邹晶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5):555-557,560
死刑的存废之争在法学界历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俄罗斯的死刑制度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在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有限度地保留了死刑,这是对该种刑罚制度作出的更为人道主义的选择。俄罗斯的死刑制度,对我们国家也是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与汉地儒教生死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人们往往对生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因为生代表生机、温暖、活力,而死则意味着消沉、冰冷、黑暗,所以人们都乐生怕死,对死都持否定的态度。死亡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使生命显得可贵。藏传佛教和儒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生死问题上都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人生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脑卒中疾病死亡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南宁市1991~2003年年脑卒中死亡病例资料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南宁市脑卒中死亡的时间、季节及月份变化,性别和年龄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索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脑卒中死亡人数以冬季最多,男女各年龄段死于脑卒中总人数比约为1.5:1。南宁市脑出血死亡人数与气温为负相关(r=-0.1832),与气压为正相关(r=0.1575)。南宁市脑梗塞死亡人数与风速、相对湿度正相关(r=0.2984,0.2669).与气压负相关(r=-0.1824);变压对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死亡均有影响.变温仅对脑梗死的死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指对人的生命的剥夺的一种刑罚,是刑法中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死刑作为对罪大恶极的罪犯的一种惩处,确实抚慰了一些人的心头之恨。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和现今人权运动的兴起,其带来的弊端愈来愈被认识到。而错判死刑的结果,是人的合法权利被剥夺,同时人的生命权不是因为死刑的存在受到保护,而是因为死刑的存在受到侵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废除死刑的障碍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或者国民素质不高,而是民众关于死刑的报应观念及政界关于死刑的威慑观念。改变关于死刑的报应及威慑观念是废除死刑的必由之路,而观念的改变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下或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不大,主要是一个启蒙、宣传、教育问题,政府应承担起这一重任,学界在改变观念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成立推进死刑废除的民间组织并从事相关活动或可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幼虫的致病力.分别测试18℃,23℃,28℃,33℃和38℃共5个温度梯度下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感染及致死情况.结果表明:在28℃下,交织...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不法致死之诉中,除了"疼痛和痛苦"的损害赔偿之外,一些司法辖区还承认对另一种非经济损害"享乐损害"的金钱赔偿,其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生活品质的丧失或者生命本身的价值的丧失.且在不法致死之诉中,越来越多的原告及其律师要求陪审团对"享乐损害"裁定金钱赔偿.我国可以借鉴美国一些做法,在侵权立法中建立起补偿死者本人之"享乐损害"的赔偿制度,并且裁定"有限的"金钱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