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郭沫若留日时期开始接触泰戈尔作品,并成为泰戈尔的崇拜者。他的泛神论思想以及早期诗歌的表现形态,都与泰戈尔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五四”后期,随着郭沫若思想的发展变化,泰戈尔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西方犹太人"斯·茨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在漫长的流浪生涯中,他们逐渐融于周围其他民族中.在岁月的流失和时代的变迁过程中,欧洲的犹太人渐渐显出了差别,形成了所谓的"东方犹太人"和"西方犹太人".茨威格就是属于典型的西方犹太人.在他的幼年和青年时代,没有其他犹太人所经历过的坎坷和磨难,也没有犹太文化和宗教的限制.但晚年的不幸遭遇,则将犹太人意识作为一个不能溶化的因子慢慢地嵌入了他的灵魂,这对他晚年的生活、思想、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及创作,就必须注意犹太意识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伤的序幕,他的伤口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并启示了台湾文学社会定实的方向,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我国五四诗坛的一位巨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庞杂,本文从少时与英国文学的最初接触,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形成,文艺批评思想的形成。对英国作品的翻译活动及在英国文学影响下的戏剧创作这五方面探讨和系统梳理郭沫若先生与英国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说明其接受过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及作家的主体选择性,并指出西方浪漫主义概念在中国的误用: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实是抒情主义。  相似文献   

5.
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的国乐大师,他在创作中深刻揭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和文化境遇,真切抒发了寻找光明出路的内心要求。他提倡音乐的平民性、普及性以及改革民族音乐等美学思想,超越了时代,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艾。  相似文献   

6.
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青年作家的创作观念影响很大.个性意识、女性意识、性爱意识纷纷萌芽、苏醒,开始深入作家的思想、灵魂,最终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的婚恋小说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由于当时作家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其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在表现现实上,多运用幻想夸张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形式上,多采用自传自述的形式,与作家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许多身为时代先驱的思想家、文学家为了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以偏激的言行来注解他们粗陋、尚不完备的学说。周作人同他的许多同辈人一样,少时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五四”发轫期他一腔热情地鼓吹思想文化启蒙的必要,痛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吃人”的一面。这时,他是借助矫枉过正的批判来竭力压抑情感上对传统的认可,“情与知”的矛盾,使他在“五四”思想启蒙旗帜张扬得最高的时刻,内心产生了动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作品自清末开始传入中国.很快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五四”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数十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和研究始终十分重视。托翁的小说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赢得了中国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许多中国作家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不少思想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0.
余杰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45-150
本以客观的冷峻的同时也是多维的视角,评述在中国现代思想、现代化与现代学术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广义的“五四”运动。中对海峡两岸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作了比较;对客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知名学林毓生、张灏、余英时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分析与评说;着重阐明了“‘反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的学术概念与人内涵;二因引号不同,而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1.
胡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人们只有将其置于整个 2 0世纪文化转型的背景中 ,才能确定其历史的地位 ,充分认识其意义与价值。从晚清到五四 ,现代性思想主题与价值认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的思想主题是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 ,而五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五四关于人生观的讨论 ,以及贞操问题、妇女问题等各种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总体性的文化批判 ,是个人的重新发现与创造 ,是一种深刻的社会革命和价值重建。从这个角度看胡适在五四时期的思想言论 ,以及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吸收、运用 ,对国故的整理等活动 ,即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对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五四“新文学及“五四“翻译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现代翻译文学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 ,虽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结束 ,而只意味着它的尚未完成与进一步展开。一百多年来 ,作为心灵呼吸、挣扎和创造的特殊方式 ,文学基本上延续着晚清以来无数前辈的努力包括他们的局限 ,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着现代中国的天命。  相似文献   

14.
创造社是“五四”文坛颇具争议的文学社团之一。应该说它的翻译与它的创作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及翻译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页。沿着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走过的翻译道路,追溯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或许可以让我们重识创造社在“五四”文坛及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铨在抗战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狂飙》,以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纠葛为主线,穿插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表现了沐浴五四风雨的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危急关头从个人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的过程.陈铨将自己的民族文学观的核心理念——“民族意识”深植到文本中,从人物设置到情节的推衍皆为此中心服务,可以说《狂飙》就是陈铨民族文学的范本.这种过强的功利主义,使文本不可避免地成为作者观念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6.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学的高潮。在我国的井上学研究中,对井上创作的归属、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化内涵几个方面存在一些争议,总体上停留于社会批评的单一模式。对井上学的艺术审美研究、井上学与日本传统学的联系、井上学与西方学的关系、井上靖与中国关系的研究等课题,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神巫文化是沈从文创作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深入探索其创作文化意义的重要关注点。作为现代文坛中最具边地色彩的作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立场上,频繁借用极具风情的文学意象,进行精美绝伦的“神性”书写。他笔下人物归于神性的命运,一方面挑战着主流文化的规约和城市生命的萎顿,另一方面也寄予了作家对民族文明在现代社会命运归宿的深忧隐痛。  相似文献   

18.
表现女性人格现象是五四女性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五四女作家笔下人格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格现象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的关系及意义,为多角度认识五四时期女性创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述学文体的角度探讨朱自清的学术论文写作,主要思考的问题是朱自清如何用白话文写作学术论文,他的写作实践对五四之后白话文地位的提高有什么意义;同时,朱自清作为一个新文人,他的学术成就却主要在古典诗文评领域,本文从学术文体的社会制度属性出发,进一步关注朱自清论学的知识谱系和述学心态。  相似文献   

20.
苇岸和刘亮程的散文创作都着眼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着眼于农业文明面向现代性时所发生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转化着的农业文明所养育的灵魂。其中刘亮程以民间改造过的老庄思想为主要源泉;苇岸则受西方20世纪哲学影响较大。同时,两者都具有诗性因素,但刘亮程注重表现人置身现实生活时的欲望与感受,苇岸则高度关注人类灵魂的纯洁,将现世生活欲望压抑到最低点。他们的创作延续了五四以来的乡土散文传统,并对当代散文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