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以一个"飞地"的状态存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也存在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施蛰存笔下的上海不同于别人,甚至不同于同为海派的其他作家,他的上海叙述有一种都市与乡土的二元性叙述,空间在他笔下一分为二,一个是显性的残酷肮脏的都市空间和另一个是隐形的诗意美好的乡土空间。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三大问题展开关于语言何以"是一种最平常而不保险的工具"的论述.首先,从"工具论"、"符号论"、"行为论"三方面揭示语言不同于其他工具、符号、行为的本质特征,以说明语言学习永无止境;接着,从语言的谱系分类角度,阐述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如英语)的特点;最后,提示如何掌握汉语这套特殊符号系统的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乡土散文作品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追溯现代乡土散文的渊源和流变特点,对乡土散文的特征和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从"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悖论"性出发分析乡土散文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温情的"田园牧歌"派乡土小说承续了20世纪沈从文和汪曾祺乡土浪漫叙事的艺术风范和美学风格,但是刘庆邦等的创作更多地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多元与无名的一种突破,在现代化洪流和速食文化面前,"感性的乡土"是对现实的一种有意义的想象.同时,作家的主体性退却也是不言而喻的,感性的、表层的民间和谐文化掩盖了乡村生存的苦难本相,疏离了现实的审美意识缺乏向历史、文化、人性的纵深开掘更为广阔精深的文学空问的魄力.因此,此类创作虽然"起承"了京派的审美理念,但是却不能将其审美意识"转合"为直面苦难的现实现照,其问的断裂必将局限了创作的格局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在作品中他描写了故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乡土情结"是他创作的支点,理解了他的"乡土观"就可以更好地解读作家本人及其作品.福克纳的乡土观包括"根"的观念、南方社区观念和和谐乡土的观念等.他的乡土观的形成源于美国南方的文化传统及南北战争南方失败的经历.作家以乡土观为武器来批判了北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他对传统的态度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逢科的耙耧世界,是典型的对于乡土中国的荒野想象;而生存主体为反抗生存困境,采取了诸种手段,包括肉身、权力、知识、流浪等,由于自身以及外在的种种因素,反抗不免归于失败.面对内中体现的人物的悲哀、无奈、奋起以及无路可走,作家传达的是情感的复杂.  相似文献   

7.
阎锡山的"乡土化"政策,即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针对山西特点提出的一系列统治策略和方针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维持山西的割据状态.本文从"乡土化"视角切入,将阎锡山统治山西的38年分为北洋政府、南京政府两个阶段,并通过对这两个阶段阎锡山"乡土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的总结归纳分析,进而剖析阎锡山实行"乡土化"政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者也"到"是"意味着一种新的诗学形式的产生.这种探索诗的本质的方式既不同于中国古代"大而化之"的把握对象,也不同于西方对概念边界的严格区分,它是中西杂糅的具有中国现代特殊品质的生成物.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化应注重乡土树种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绿化也重视了,要求也提高了,这当然是好事.但近来某些设计者或绿化工程主管者为了提高绿化的档次,盲目追求繁华艳丽的效果,片面地认为少见或高价格的绿化品种才能体现档次,于是往往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偏重于新引种、高价格的植物,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考虑甚少,于是造成城市间的景观雷同,城市缺乏自身的绿化特色及乡土气息.笔者认为城市绿化在树种选择上可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配植相当数量的乡土树种,在体现当地特色的同时也达到城市美化的效果.以下本人就几种厦门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具体应用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0.
法国社会学家MICHEL D C认为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行为模式是产生集体文化意识的关键,受其开创性工作"日常生活的实践"的启发,文章研究将村落复兴想法应用于中国侗族乡土聚落的一次设计实践过程.研究的方法论是在一种可选择的途径——"适应性再利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一种建筑学的可操作的分析方法,调查被选取案例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和环境挑战,提出一种新的共有的、可协作的体系.该体系试图包含多种功能以呼应与社会相关的各种需求,目的在于吸收和转换现存的丰富的乡土聚落遗产,去重新构想和加强共同的生活和生产体验,给未来的乡土社会提供更好的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结合汉及以前的数值记数法,对《史记·律书》中记载的数据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另一种解读方法,认为它可能是将无单位量纲的(以81为黄钟律数生律所得的)十二律律数转化为以寸、分表示的有单位量纲的律长而得到的.对其中的7个非整数律长取到寸、分及分的约数,约数的分数部分统一以3为分母,舍去分子上的非整数部分.这样所得各律律长数据与原文数值吻合得较好,相互之间的联系痕迹也很明显.《史记·律书》"律数"节记载的律长数值与同节所记的五音律数是一致的,皆为三分损益法生律.  相似文献   

13.
当代乡土与现代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建筑中存在的建筑特色危机和所面临的旧城的保护与更新,重提了"当代乡土"的设计理念,剖析了传统建筑中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蕴涵的生态美学的设计思想,分析了"当代乡土"与"普通城市"两种建筑设计观的利弊得失,最后提出以当代乡土观完善对历史名镇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4.
陈取英  张凤娥 《江西科学》2021,39(6):1015-1021
为了解上海郊野公园中乡土树种应用情况,通过广富林郊野公园中乡土树种的调查,对乡土树种的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和植物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广富林郊野公园现有乡土树种34种,隶属25科34属,其中针叶树种2种,隶属2科2属,阔叶树种32种,隶属23科32属.通过乡土树种形成了利于游人休憩的林疏林草地、林下活动空间、绿道景观等.乡土树种反映地域特点,树种生长适应性强、易于成活.郊野公园中通过乡土树种有利于营造近自然植物景观、符合郊野公园低维护植物景观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和郊野休闲活动的绿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构建和谐人心、和谐人生、和谐社会的新视角出发,对郭店楚墓竹简<五行>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五行>的主题是通过对德与善的探索试图建构一种将五种社会道德规范(即"五行")内化为人们的品德信念(即"五行型于内")以及将人们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的道德体验模式.阐明了圣人既能闻君子道、洞识君子道,将君子道内化为品德信念,又能将君子道外化为品德行为,圣人能将天道、人道、君子道集于一身,探索美德,追求美德.论述了君子是"和则同,同则善"的集人道之大成的"善"的探索追求者,是追求四行和的"善"的境界的智者.<五行>的和谐思想既不同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谐思想,也不同于孟子的和谐思想,亦不同于<左传>的"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相似文献   

16.
"乡土教育"的意义,就是从个人生长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教导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进而培养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深度调试的中国,在地域城乡的社会结构差异之下,由全球化及城市化挟裹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离乡弃土,但并未能融入城市的孤悬无根生活,暗藏着文化失却与社会秩序失谐的混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乡土教育,彰显着中国社会转型秩序型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政治、经济环境,当代中国摇滚文化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即介于官方(严肃或者精英音乐)与市场(流行音乐)之间的一种独立性。中国摇滚文化的审美性正是建立在这种独立性之上,在反叛和狂欢这两个特性上表现了一些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广泛进行对地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所具有的特殊教育作用和影响效应称之谓"乡土心理效应"。文章对乡土课程资源内涵、"乡土心理效应"的表征及相关心理学理论观点等作了分析,并依据脑相容理论观点提出校本课程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抒情性乡土小说构筑的乡土乌托邦不是现代社会的理想摹本,而是出自一种文人的诗学理想建构.他们对乡土中国的乡愁式回望,既体现了为现代社会重新寻找伦理法则的努力,也渗透着沉重的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20.
朱天心的《古都》,以一种个人怀旧的"回望"视野,以记忆之城、现实之城、"他者"之城的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完成了台北乡土性家园想象、后现代性的失乐园想象、第三世界殖民性和乡土性的多元文化身份的想象与呈现,打破了普遍存在的"后现代性"一元中心想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