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解决水泥生产企业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孤立分散控制、环境恶劣、记录繁琐、职业病多发、自动化程度低及很难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故障等难题,应用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对多台水泥除尘器进行综合控制.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特点,设计了基于Fieldbus技术的六套水泥厂高压静电除尘器的网络模型,分析了网段设计与网络模型实现方法.应用Fieldbus技术进行控制,可实现系统现场设备数字透明的时实传输功能,提高系统控制与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Profibus和FF现场总线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描述混合介质访问方式Profibus总线和集中介质访问方式FF(Foundation Fieldbus)总线通信协议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定义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introl System)的网络性能指标;从数据帧结构和包信息率,周期性信息时延的确定性和有界性,以及负载与实际周转时间、吞吐量、非周期性信息时延、网络利用率、网络效率和负载完成率的关系方面,进行了Profibus总线和FF总线的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周期性信息具有严格实时性要求的应用场合,选用FF总线比较适合;反之,选用Profibus总线比较好,从而为Profibus和FF总线通信协议的改进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王凤霞  郭东江 《科技信息》2009,(27):I0028-I0029
现场总线(Fieldbus)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10年来兴起的现场总线技术(Fieldbus),是自动化领域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是先进的电子技术、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成体。它预示着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向工业自动  相似文献   

5.
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以其易操作性、分散性、可靠性、精确性、开放性、经济性和易维护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厂用龟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在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通过对不同的控制环节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分析,表明采用现场总线技术能够满足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网络的电梯控制教学实验系统,现场总线网络采用以太网(Ether Net)、设备网(Device Net)两层结构.该教学实验系统可用于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相似文献   

7.
以水泥窑头生产线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PCS7与PRO-FIBUS的集散控制的水泥窑头生产线过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分为:操作管理层、过程控制层及现场设备层3个层次,构建了控制系统网络(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网络(PROFIBUS-DP)组成的管控一体化网络。通过现场运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简称FF)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机制及其实时令牌循环时间特性,计算出了两个连续CD令牌的最小时间间隔,并通过美国Rosemount公司的Deltav系统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使用干电池和纽扣电池供电的特点,限制了网络节点能量的使用。而传感器网络中能量的控制主要由MAC层和路由层完成,MAC层相对于路由层对能量的控制更为直接和频繁。文章分析了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中能量消耗的各种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较好地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下行采用10 Gbit/s广播,上行采用1 Gbit/s波分多址的万兆以太无源光网络体系结构,该结构实际上下行为点对多点,上行为点对点.为解决该体系结构下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协议模型.有别于IEEE标准802.3ah-2004的MPMC(多点MAC控制)子层,该模型提出了MWMC(多波长MAC控制)子层.给出了该结构下P2PE(点对点仿真)的实现方法,包括MWMC子层和调和层的扩展与修改以及10GBASE-R和1000BASE-X的物理层的扩展.通过点对点仿真可以使基于波分多址的万兆以太无源光网络在协议层面看起来就像上下行均采用点对点技术一样.  相似文献   

11.
Fieldbus网络通信模型中的MAC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现场总线网络模型的实时特征,讨论了其MAC层中的通信协议问题,包括有FBCOS/MAC协议族的优先决策、实时虚电路和预约协议;FBCLS/MAC协议族的MLF窗口协议和虚时间CSMA协议.在此基础上,概括和推广了基于MLF窗口协议既支持FBCOS又支持FBCLS的统一窗口协议.不但完成了对FBCOS/MAC,而且也完成了对FBCLS/MAC通信协议的实时性、时间确定性和网络开销等通信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且给出了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代表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为构建现场总线型工业测控系统,要求系统中所有仪表都应具有现场总线功能.其中,HART总线技术在电磁流量仪表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在对HART协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系统设计结构以及HART协议在智能电磁流量计中的软硬件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满足现场实际要求,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DQDB城域网的结构,在理论上对其公平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改善DQDBMAC协议公平性的2种方法:时隙重用和带宽平衡机制BWBM,最后给出了采用这种协议的结点站状态机模型,并运用M/G/1排队模型分析了时隙重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媒体流传输的RTP协议与其控制协议RTCP并不适合直接使用于实时现场流的数据传输问题,通过使用APP类型的RTCP分组,在分组中进行实时现场流的标记,在应用层实现实时现场流的包确认和快速重传机制,并且结合队列的接纳控制使RTCP协议实现了对实时现场流的数据传输.同时给出了这种流标记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结合现场总线的特点和开放式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CNC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把该体系划分为应用层,功能层和设备层三个层次,对每一层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在实现方法上,采用COM/DCOM技术的OPC规范的软件方法,实现了数控系统的软件 模块的重用与扩充;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实现了数控系统的硬件模块的互操作与互换,从而满足了数控系统开放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的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为了将企业中的决策级、监控级和现场级有力地结合起来,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层体系结构,下层是多媒体现场总线系统,中层是基于PSTN和Intranet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网络系统,上层是基于Internet的决策支持网络系统·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充分满足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实时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该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产品·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有着高的可靠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对现场控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它包括以智能传感器为代表的智能现场设备及仪表,以FF总线为代表的现场总线和开放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及正日益升温的工业以太网等,文章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概念、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在与传统现场总线的对比中,以太网显示出的明显优势证明它是未来控制网络的最佳解决方案,但是它并不会马上取代全部现场总线,因为它们之间还不能完全替代,在较长的时间内,可能是二者共存的局部。  相似文献   

18.
现场总线技术是未来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多变量变送器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主要智能装置之一.本文以过程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流体质量流量测量为对象,研究开发了基于HART协议的多变量流量变送器,实现了流量测量的智能集成.现场使用表明,该多变量流量变送器功能强,集成度高,维护方便,较好地体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电力线通信最优数据帧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介质的计算机网络MAC层的帧长度与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关.对于PLC网络,由于信道存在严重的非周期的异步脉冲干扰,其MAC层的帧长度不仅与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关,而且与电力线上的脉冲干扰有关.论述了电力线信道上脉冲干扰的特性,运用概率论推导出存在脉冲干扰时求解数据帧长度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求解在给定脉冲干扰情况下的最佳数据帧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