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途经三个地貌单元,工程地质问题极为突出,线路工程所经区域有害气体不良地质极发育,主要类型为气田气、煤层气两大类,分布范围广泛,受其影响全线不同区段共有117座瓦斯隧道,为铁路建设史上之最。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铁路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因此研究成贵铁路不同类型有害气体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害气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铁路沿线区域地貌单元、大地构造背景、地层特性、储气构造、有害气体类型的地质分析,结合综合勘探、气体测试等验证,总结出成贵铁路工程有害气体发育的地质特征;基本查明气田气、煤层气的分布范围及分区规律,划分了隧道瓦斯等级,可供类似工程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2.
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途经三个地貌单元,工程地质问题极为突出,线路工程所经区域有害气体不良地质极发育,主要类型为气田气、煤层气两大类,分布范围广泛,受其影响全线不同区段共有117座瓦斯隧道,为铁路建设史上之最。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铁路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因此研究成贵铁路不同类型有害气体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害气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铁路沿线区域地貌单元、大地构造背景、地层特性、储气构造、有害气体类型的地质分析,结合综合勘探、气体测试等验证,总结出成贵铁路工程有害气体发育的地质特征;基本查明气田气、煤层气的分布范围及分区规律,划分了隧道瓦斯等级,可供类似工程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风沙环境与沙漠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地考察和遥感判读的基础上,本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风沙地貌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探讨了区域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以及风沙活动特征与沙丘移动规律、风沙地貌的发育与演变过程。本区主要发育新月形沙丘及复合新月形沙丘链、复合型纵向沙垄、鱼鳞状沙丘群,沙丘的形态组合与分布规律、发育过程和运动状态受区域风向变化和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研究区风沙主要来源于各大河流搬运的沉积物,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风力吹扬、搬运再堆积“就地起沙”形成现代风沙地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记录表明,本区域沙漠是中更新世以来形成的,历史时期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表形态,经常反映大地构造、岩石性质和现代地质作用过程的地域差异,导致一个地方光照、热量、水分和养分的重新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状况的分布规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结构和布局的合理化,制订区划开发规划,都需要具体了解区域地貌特点,利用地貌图件。而地貌分类工作是认识区域地貌特点,编制区域地貌图的基础。本文仅就全省地貌特点,农业地貌分类原则,指标和地貌分类系统等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5.
合理定量表达贵州省各地貌区域内坝子的分布差异,划分出不同地貌区域内坝子-山地的组合类型,对于坝子在贵州复杂地貌类型中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清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提取贵州省坝子空间分布的矢量数据,参照贵州省6大地貌分区,对各区域内的坝子及坝子-山地组合类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贵州省的坝子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2%,单个坝子的平均面积为0.573 3 km2;参照贵州省坝子的类型、坝子周边的地貌及高清遥感影像,将坝子-山地组合划分为中山峡谷坝组合、中山沟河谷坝组合、中山盆地坝组合、低山沟河谷坝组合、低山盆地坝组合、低山丘陵河谷坝组合、低山丘陵盆地坝组合、丘陵洼地坝组合、丘陵盆地坝组合和低山槽谷坝组合型10类。各类型的坝子-山地组合在不同的地貌区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同时又在不同地貌、不同流域的某些区域呈现相似性,但其地形主导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汉平原(武汉市除外)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洛伦兹曲线对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分布的集中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该方法能很好地解释江汉平原1995-2010年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及动态变化规律;(2)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区域分布最为均衡,城乡居民用地、水域的分布比较均衡,未利用地分布比较集中,林地、草地的分布非常集中;(3)自1995-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城乡居民用地和水域分布趋向集中,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布趋向分散;(4)江汉平原各区县6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金县东南部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南丘陵区小区域土地的形成、分异、演化规律、土地的类型、结构特征、土地质量评价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辽南丘陵小区域土地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文章在综合研究各土地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二级分类系统定性地划分出6个土地类,53个土地型。研究表明:丘陵区小区域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中小地貌的差异。土地类型结构与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密切相关。在划分出宜农、宜林地的基础上,以土地型为评价单元,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质量分等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生态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风化程度的发展对应于矿区岩溶地貌的演化:地貌分带是矿区岩溶演化的基本规律之一;随着地貌演化过程中岩溶类型的顺序发展,地貌分带形态的变化趋向于不规则;矿区岩溶类型分带对应不同的水系结构,分带地貌演化反映水系发展过程,从水系演化关系指示矿区岩溶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多旋回活动的特征;通过对比那豆与太平一教美矿区,发现堆积矿的分布形态随地貌演化趋向于分散和不均匀,堆积矿成分的变化趋势符合风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堆积矿的氧化铝含量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与地下岩溶演化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岩溶地貌初步恢复了矿区地下小流域水系分布形态,发现岩溶水系发育程度是形成地貌差异和堆积矿变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台地、剥蚀面、滑坡平台等地貌类型的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及作为城镇选址的利弊,并提出兴利除弊、合理利用的途径.以四川省为例,对山区城镇地貌灾害的演化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从地貌的角度对山区城镇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咸阳市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域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揭示了咸阳市区高氟地下水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和水化学特征,并从岩土条件、地貌、气候及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本溪组底部发育一套铝土岩,通过野外调查、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识别,明确了延长气田本溪组铝土岩物化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延长气田本溪组铝土岩的出现对资源勘查的意义。研究认为:铝土岩的富集与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发育有密切关系,通过铝土岩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风化壳古地貌的重建;伽马能谱测井表明延长气田铝土岩中有明显的铀化矿异常,为盆地铀资源的勘查提供了新的方向;作为不整合面的重要产物,铝土岩成为下覆奥陶系气藏的区域盖层,通过铝土岩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下伏气藏勘探起到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的岩土影响因素,对浅层岩土进行影响因素区域分布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统计分析得到浅层岩土结构分布;应用Surfer模拟软件,对水位监测井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潜水位深度分布;并选点进行多个岩土热响应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该区域的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分布规律,并得到其温度分布。影响因素分布规律显示,该区域各地貌单元浅层岩土结构有明显不同;潜水位埋深一般为5~25 m,但黄土塬潜水位较深,可达60 m;黄土塬区域的综合导热系数明显小于其他地貌区域;研究区域地下深20~120 m,平均温度分布值为16℃~18℃,温度梯度分布值为(1.5~3.9)×10-2℃/m。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不同地貌耕地细碎化分异规律,为合理有效利用和整治耕地资源提供参考。以贵州省修文县为研究对象,选取耕作距离指数、地块面积指数和地块形状指数3个指标,测度贵州省修文县不同地貌区耕地细碎化程度,分析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类型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表明:修文县坝子、丘陵和山地均有分布,地貌类型复杂;修文县耕地细碎化综合指数最高值为0.863,最低值0.110,各行政村耕地细碎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耕地细碎化格局受地形地貌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山地村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普遍高于丘陵村和坝区村;修文县耕地细碎化综合指数、耕作距离指数、地块面积指数、地块形状指数的Moran′s I指数均大于0,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针对区域不同地貌类型应采取差别化的细碎耕地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选取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地貌典型的神木县贺家川镇作为研究区域,从沟道地貌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沟道整治的坡度组合思想着手,以DEM地貌信息自动提取为技术支撑,绘制出沟道地貌特征区域分布图和沟道整治潜力区域分布图,定量化掌握研究区沟道地貌的空间分布和面积情况,并针对不同地貌类型进行沟道整治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边缘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组合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综合利用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钻井、测井、基底断裂特征、台缘坡度等资料,在前期沉积相研究及连井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海槽两侧典型的礁滩组合类型,分析其主控因素并建立相关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礁滩纵向叠置关系可分为陡缘礁滩加积叠置型、次陡缘礁后滩叠置型、缓缘单礁型等组合类型;②构造活动导致的基底断裂控制了台缘地貌变化,生物礁的生长进一步加剧台缘地貌分异,奠定了后期鲕滩沉积的地貌基础;③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生物礁生长速率匹配良好时,有利于生物礁发育,并且海平面升降将对平面上礁滩及相带组合分布产生影响.礁滩的纵向组合及平面分布特征是构造活动与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运用礁滩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为气藏的有效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辽宁本溪钓鱼台地貌由晚元古代青白口纪石英砂岩所形成,在成景地层上是中国砂(砾)岩地貌最古老的类型之一.通过实地考察法和历史资料对比法,发现该地貌在成景岩石的性质、成景岩层时代、微造型地貌组合和沉积环境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砂(砾)岩地貌类型,因此确定它是一种新的地貌景观类型,这对完善中国砂(砾)岩地貌的分类体系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理论上阐述了辽宁本溪钓鱼台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并进一步论述了钓鱼台地貌的分布规律以及成因类型.鉴于本溪钓鱼台地貌具有古老性、科学性、奇特性和可观赏性等特点,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其对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开发、推动本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概述了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与类型、文化特征及文化渊源,证实了该区域新石器文化是在古人类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并不断地汲取其它文化因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区域地方性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形地貌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贵州省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土壤类型和分布规律,探讨了贵州地形地貌对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贵州地形地貌和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貌类型图是区域地貌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它表现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在区域自然环境分析中,地貌是最基本的要素,其它自然要素如气侯,水文、植物、土壤等,都同地貌紧密相关,所以编制地貌类型图,不仅是基础的科研项目,也能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杜树林  李军旗 《科技信息》2010,(3):334-335,351
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地球岩石圈的组成及地幔结构;详细介绍了尚峪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系统性归纳了尚峪火山的喷发方式以及该岩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详细地研究了该处火山的形成机制,查明了岩浆活动与整个地壳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相关性,总结了该区火山岩的分布规律、岩浆岩类型和相关的矿产资源,为该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和研究此类矿床成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