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仍未分解和落实到地方层面等问题,基于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协同约束分析,提出了山西省煤炭消费量控制目标。目标研究采用了数据回归分析建立大气污染物和煤炭消费之间的量化关系,通过模型对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并基于此进行碳减排校验。结果表明,对山西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最严格的情景在2020年是SO_2排放控制,在2030年是碳排放控制,协同控制情景下山西省2020年和2030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建议目标是3.327亿t和3.068亿t.据此目标提出了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提高清洁煤炭利用率和减少散煤使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力  李润  陈子教 《广东科技》2009,(19):75-77
该研究从未来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出发,综合考虑降低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能源技术相关性紧密)、优化能源结构等主要能源多样化因素,预测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除经济增长以外,主要包括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的比重,用Kara公式可表示为:排放量=国民生产总值能源强度能源结构。根据近年来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GDP保持9%的年增长率,对能源需求总量逐年增加,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污染物有逐步增长的趋势,广东省同时采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技术、降低能源强度等能源多样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提出了单位GDP能源强度“十一五”期末下降15%的硬指标,一次能源中煤炭的消耗比重逐年下降,以1万吨标煤排放180吨二氧化硫、2.25万吨二氧化碳估算,预测2010~2020年间主要污染物SO^2、CO^2的产生量,定量分析能源多样化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雾霾成了整个全球的热点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就是很多企业为了金钱利益,污染物无底线的排放,最终导致空气污染。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得到公众自觉组织的小团队的关注和重视,环境制约着能源和经济的发展脚步,面对环境污染的形势,首要的任务就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重点就是严格控制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控制二氧化硫以及酸雨污染的排放以及再变恶劣的趋势。在控制住原有污染物的基础上,也要坚决抵制新污染物的排放。电力工业环境保护大力倡导开发水电,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发展脱硫产业。该文介绍了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排放控制方法探究,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及污染,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并对二氧化硫的控制前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能源发展中的高能耗问题和碳排放问题,以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为研究区域,将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纳入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之中,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构建了以碳排放成本最小、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物治理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经济发展规划、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碳排放量为约束函数的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区2035年的能源发展多目标优化结果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下降为36%;油类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的17%;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的25%;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数的比例提高到22%,各项指标均满足山东省能源消费的多个目标和约束。同时,针对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低碳情景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快能源供给侧和能源消费侧的结构性改革、实施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等建议,以加快转变高耗能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以及设计的SO2排放弹性系数,考察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成本与环境代价;利用统计数据考察了我国部分重化工业行业的总产出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得出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重化工行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单位产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尤其严重的结论;由此引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对发展重化工业的驱动力提出疑问,希望从一个侧面探讨经济发展政策和发展模式对全国性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加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内空气污染问题仍较为严重,与当下煤为主体的能源体系现状息息相关。燃煤电厂具有煤耗量巨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高的特点,应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主要管理对象。该文针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具体要求、改造要点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推广超低排放的对策建议,力求促进绿色煤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淮南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地表水环境污染成因,提出了淮南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主要有: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尾气对自然环境及人体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污染城市环境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机动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迅猛上升,控制难度也随之增大。文章分析了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法律体系现状,提出了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进行单独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环境经济最优控制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总产出最大化为出发点,利用经济学中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产权理论构建环境经济系统,根据离散时间系统最大值原理,建立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模型和环境经济最优化模型。利用模型确定的最优控制变量序列得到各点源二氧化硫污染的治理量,并以此对区域内点源二氧化硫排放进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棋盘井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分析、评价棋盘井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阐述了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妖兽报告中对项目基本概况、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说明、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处置)和排放情况、验收监测的结果及分析评价、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境管理的检查以及如何给出验收结论和建议的基本要求。通过总结说明,以提高编写水平。  相似文献   

12.
煤炭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将成为我国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选择。从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入手,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从提高原煤入洗率、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燃煤烟气净化、改变煤炭利用方式、加大煤炭提质和分质利用等方面,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石晓妹  张燕 《河南科学》2010,28(8):1024-1028
以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对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并通过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变化量与污染物排放变化量间的关系,研究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产生的环境效益,为合理制定能源消费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预测结果显示能源消费总量缓慢增长,各能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转换,能源消费结构出现小幅波动,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原煤、原油比重的降低,天然气、其它经加工的二次能源和电力比重的上升对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废气排放量的减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煤炭作为国内重要的能源,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同时对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在排污环节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以及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开采煤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介绍了污染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管理手段。作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管理小区,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充分体现环境功能区差异和容量分配的公平性。对济南市的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考察了风险显性区间数线性规划(REILP)模型最优解的稳健性问题, 即其最优解在决策者对不同约束条件存在偏好的情况下是否一致。数值案例一为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目标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约束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农业种植组合的收益最大化; 数值案例二为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 目标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约束的前提下, 企业间水资源利用分配所获得的效益最大化。 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REILP的解在某些情况下呈现稳健性特征,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呈现出最优解随着决策者对约束条件偏好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特征。REILP模型的这种特点表明, 在实际应用中, 建模人员需要特别分析最优解对决策者偏好的响应, 从而产生有效稳健的决策支持。此外, REILP解对决策者偏好的变异性也使其具备能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产生多种替代方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取得的成效,即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清洁能源利用增强;提出大气污染防治仍存在的问题:污染物有新的变化,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明显,机动车污染问题突出,法律责任缺乏威慑力度;最后建议应修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机制,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修改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中指出,要在工业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上确立3个转变;在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污染排放控制上,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相结合;在污染治理方式上,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1998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东京宣言,要求工业发达国家到2010年CO2减排6%,我国是世界煤炭能源消耗的主要国家之一。国际上要求我国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国的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是煤炭能源的主要消耗大户,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降低能耗、减少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对全国节能降污有举足轻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011—2015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水环境质量数据为基础,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分析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响应关系, 发现这种响应关系在时空上呈现差异化特点。进一步对二者的响应关系进行分区, 提出不同分区模式下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使污染物总量控制更好地服务于水环境质量改善, 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下的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临汾市区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调查和实测资料,分析了山西省临汾市区大气环境现状、排污状况及污染原因,重点对临汾市各行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数量,单一的煤炭能源结构,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临汾市区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