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主成分分析法在煤矿塌陷水域水质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期对塌陷水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水体水质状况,为保护和开发塌陷水域水体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淮南潘集杨庄塌陷水域4月份的水质进行了评价,选取COD、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Cd、Cr(Ⅵ)、Zn、Pb、Cu 11个指标进行分析,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矩阵计算软件Matlab,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靠。根据综合评价函数得分结果表明,杨庄塌陷水域4月份水质状况处于Ⅲ类~Ⅳ类之间,以Ⅲ类水质为主,主要受到总磷、总氮、硝酸盐氮污染与重金属Pb的污染,这与塌陷水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证实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真实、客观、淮确地评价水体的现实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2-2008年连续对南太湖渔业水域水质环境、生物环境现状以及鱼类污染物残留影响分析的监测调查研究显示,南太湖渔业水域环境朝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能满足渔业用水(相当Ⅲ类水)的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水质评价表明总磷、总氮是南太湖水域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总氮Ⅳ类水以上比例占50.0%,而总磷更甚Ⅳ类水以上比例占95.2%,Ⅴ类及劣Ⅴ类水占50.0%。浮游植物藻类的监测结果同样显示富营养化的突出特征,南太湖湖区均以蓝藻占绝对优势,检出数量和生物量平均占浮游植物检出总量的48.9%和64.0%,且蓝藻的优势种群为铜绿微囊藻。为此如何控制外源性氮磷污染物,削减污水排放量,对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保障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是郊野公园生态环境和游憩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休闲游憩质量.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pH值、总磷(TP)、总氮(TN)、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评价因素,对北京市旺兴湖、东小口、海子3个郊野公园内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权重系数来看,总氮是影响各郊野公园水质的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旺兴湖公园水质达到了V级标准,基本满足一般景观水域的功能;海子公园和东小口森林公园的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Ⅰ级水平,属于未污染级别;东小口森林公园的水质略优于海子公园.  相似文献   

4.
严云  李向婷 《科技信息》2012,(29):37-38
本文以2009至2011年邛海青龙寺、二水厂、公园、海河口四个监测点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邛海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得出:由于总磷(TP)、总氮(TN)的升高及透明度(SD)的下降,邛海水质在海河口出现了轻度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
依据“十一五”期间鄱阳湖西北水域设立的8个监测断面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内该区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了水体水质的分析和评价,并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和N/P法,进行了该区域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西北部水域)水质整体上达到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仅都昌、蛤蟆石2个监测断...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11月份对白洋淀净水区、养殖区、临村落区等三大典型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4-11月份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第1优势类群均为绿藻门,净水区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次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临村落区的次优势类群为蓝藻门;根据浮游植物生态指标及水质因子评价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水质状况,表明净水区水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养殖区与临村落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净水区的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绿藻的分布与总磷(TP)、总氮(TN)、pH和溶解氧(DO)等相关性较高,养殖区的硅藻与TP、TN相关,蓝藻的生长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抑制.临村落区蓝藻的分布与氮磷营养盐相关性较高,硅藻的分布与pH、水温和TP等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明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滨河公园水质的理化监测值为依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进行分级评价,结果显示三个采样点中均是总氮(T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所占权重最大,表明TN和BOD5是水体中主要污染因子.滨河公园水体为V类水质,污染程度严重.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8.
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际封闭水域的室内水质净化装置,研究了水体生物与多孔混凝土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形成的综合生态效应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水质净化效果可通过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悬浮固体浓度(SS)的去除量进行评价.试验表明:附着生长在多孔混凝土上的黄花水龙、杂藻、螺蛳以及微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统,6周后可使水体中TP的去除率均达到95%,TN的去除率达72.5%,CODMn去除率达到75%.提出了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的机理,即多孔混凝土作的多孔结构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了附着生长的空间,为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其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对京津地区典型北运河段和污水厂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目的是明确两者之间的水质差异,为探索适合该地区污水厂出水深度净化并回用于地表水经济有效的技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水质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污水厂与北运河各采样点相比:总磷(TN)含量较低;总氮(TN)含量较高;污水厂出水同时存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两种形态氮素,且不同的取样期所占比例不同;污水厂出水COD含量相对较低,基本可达地表Ⅳ类水质类别。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厂出水的综合水质级别各取样期都到达了V类水级别,其余各点位于V~Ⅶ类之间;污水厂出水综合水质级别与天津段北运河监测点相比高1级水质级别,比北京段北运河高2级水质级别。因此该研究表明:所调查京津地区污水厂的出水水质总体优于受纳地表河流水质,污水厂出水总氮依然是重点控制物质,同时在进行污水厂出水深度脱氮处理时要考虑不同时期氮素的形态和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和确定方法,提出了适应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作评价标准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式,称为水质综合特征模式。它给出了各水质参数的水域类别、划分水域类别的依据参数、还给出了超V类水域的水质参数的超标倍数等,具有给出信息量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以锦屏大河湾减水河段圆口铜鱼产卵场为例,采用IHARVA法分析了锦屏一级和二级电站运行对产卵场汛期流量过程等水文情势的改变及其对产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产卵适宜性条件为依据,选取减水河段中圆口铜鱼各产卵场代表特征断面,通过改进的R2-CROSS法确定了汛期生态基流量为298 m~3/s,并优化了水电站汛期调度方案,更有利于鱼类产卵场保护。  相似文献   

12.
拉萨河鱼类资源现状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以来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拉萨河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8个种,主要由鲤科Cyprinidaei(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叶须鱼属Ptychobarbus、尖裸鲤属Oxygymnocypris、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鲦科Sisoridea(原鲦属Glyptosternum)、鳅科Cobitid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3个类群组成,上下游之间鱼类区系差异不显著,鱼类多以水生无脊椎动物、藻类、植物碎屑为食,多在6~8月繁殖。渔获物个体呈减小趋势,个别鱼种面临灭绝危机,由此,对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清水河流域3条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利用单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条主要河段均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其污染强度依次为十陵河道(MI=1.75)人民塘支流(MI=1.71)长林盘支流(MI=1.21);不同河段的污染特点、污染源也不一样,人民塘支流对氨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及Cd、Cu、Hg、Cr6+、Pb、F、CN-等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大,而长林盘支流对COD、BOD5、As等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大.十陵河道汇集了来自上游河水及其沿岸的各种污染负荷,有机污染、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和无机污染交叉并存,水质最差.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选取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安达木河、白马关河、清水河三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Fragstats3.3软件对两种河段尺度下(距河岸100 m宽,500 m与1 000 m长)的景观面积(TA)、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蔓延度指数(CONTAG)四种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和提取,分析了三个流域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变化的差异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研究区的49个采样点多年平均水质数据和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景观边缘密度(ED)的增加,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3—)的含量减少;随着耕地面积比例的增加,水体中的亚硝态氮(NO2—)的含量增加;不同尺度下景观指数与水质指数相关性程度有差异.研究区不同尺度上的景观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总体上看,较短河段尺度景观对水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3次各选取5个水质采样点(编号FZ1、FZ2、FZ3、FZ4、FZ5)进行检测,检测参数包括DO、CODMn、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总氮、磷酸盐、油类,研究保护区不同站位水质及非点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流经红树林核心区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增加;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逐渐减少;无机氮(NH4-N、NO2-N、NO3-N)和PO4-P的含量均超过标准,水体呈富营养化;pH=7.44,低于7.8~8.5的标准,水体呈现酸化;油类尚未对水域造成严重影响,但FZ2的含量已接近最低标准水平.说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已经对漳江和红树林保护区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Electronic tagging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tlantic bluefin tu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ectronic tags that archive or transmit stored data to satellites have advanced the mapping of habitats used by highly migratory fish in pelagic ecosystems. Here we report on the electronic tagging of 772 Atlantic bluefin tuna in the western Atlantic Ocean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population structure. Reporting electronic tags provided accurate location data that show the extensive migrations of individual fish (n = 330). Geoposition data delineate two populations, one using spawning grounds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another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ea. Transatlantic movements of western-tagged bluefin tuna reveal site fidelity to known spawning areas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Bluefin tuna that occupy western spawning grounds move to central and eastern Atlantic foraging grounds.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wo populations of bluefin tuna with distinct spawning areas that overlap on North Atlantic foraging grounds. Electronic tagging locations, when combined with US pelagic longline observer and logbook catch data, identify hot spots for spawning bluefin tuna in the northern slope waters of the Gulf of Mexico. Restrictions on the time and area where longlining occurs would reduce incidental catch mortalities on western spawning grounds.  相似文献   

17.
于2005年12(平水期)、2006年3月(枯水期)及2006年7月(丰水期)对南明河花溪大坝、甲秀楼、水口寺、普渡桥4个河道段面进行了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结果是水口寺段水体污染最严重,总氮含量最高达26.2mg/L,城区里的河道中的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香农(Shannon)及马格利夫(...  相似文献   

18.
以鲢为对象,通过设计室内试验,控制水体总磷(TP)和叶绿素a(Chl a)的初始浓度(0.355mg/L,57μg/L),改变总氮(TN)浓度(2.892mg/L和3.714mg/L浓度梯度),研究了鲢对设定富营养化水体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向100L实验水体中投入(10±1)g鲢(1尾)后,两种处理组水体中TP、TN和Chl a均降低,但初始TN浓度为3.714mg/L时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效果比TN浓度为2.892mg/L显著,表明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与TN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一株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的光合细菌,对生活污水和养殖池塘肥水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使生活污水中的硝酸盐、氨态氮和COD分别降低66.7%、66.6%和54.2%,使养殖池塘肥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态氮和COD分别降低57.3%、74.8%和46.1%。该株光合细菌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体扰动对黑臭河道内源氮营养盐赋存形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套模拟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设定4个不同水体扰动强度的工况以及1个不扰动对照组,测量了不同水体扰动强度产生的流速以及溶解氧(DO)浓度变化情况,并据此计算出不同工况的雷诺数(Re).研究了不同扰动强度下氨氮、亚硝氮、硝氮和总氮在上覆水、浮泥层间隙水和黑泥层间隙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扰动强度引起不同溶解氧梯度分布,并导致底泥中内源氮营养盐赋存形式之间的不同转化途径,其中流速为28.8~32.0cm/s时,Re为1810~2113,DO平均值为5.08~7.50mg/L,上覆水中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最好,表明曝气扰动对底泥内源氮中氨氮和总氮的转化行为影响最大.与不产生曝气扰动时相比,由于曝气复氧作用,浮泥层呈现较高的亚硝氮和硝氮浓度,这导致二者分别向上覆水和黑泥层扩散.对于扩散至黑泥层的亚硝氮和硝氮,会在缺氧或厌氧环境的黑泥层中进一步通过反硝化或厌氧氨氧化途径实现对内源氮的完全脱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