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继1998年1月《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形目》问世后,又于当年11月出版了《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以下简称(《蛇志》)。爬行纲第三卷是由7所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的12位爬行动物专家共同参与编著的一册中国蛇类专著。作者们在历时25年(1973-1998)的工作期间,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冒暑忍渴,不畏艰险,野外调查和采集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森林、草原、高山、荒漠和田野,并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据笔者统计,仅就用作《蛇志》中蛇种描述依据的标本数便高达7798条…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13,(2):56-57
现在,世上的爬行动物总共有不到10000种,其中蛇类将近3400种,不仅分布在陆地表面,在树上、海里及土中也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那么,中国的蛇类又有多少种呢?在中国科学院赵尔宓院士所著的《中国蛇类》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答案:9科,66属,共205种。提到蛇,人们的印象里就是它行动敏捷、大嘴张开、毒牙狰狞,还有剧毒  相似文献   

3.
蛇年谈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大自然》杂志的罗娅萍编辑邀我写稿,在蛇年谈谈关于蛇的故事。考虑到目前我国部分人吃蛇成风,导致蛇类大量被捕杀,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当前的和长远的危害,因而撰写此文。希望人们增加对蛇的了解,不吃蛇,保护蛇。蛇的来龙去脉爬行动物中蜥蜴类和蛇类各约有3000种。一般认为蛇类是白垩纪早期某类蜥蜴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身体变细长、四肢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因而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也是爬行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八年六~七月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学系组成的中国动物志两栖及爬行动物编写组的科教人员,深入广西山区进行补点考察,经过将近二个月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大瑶山危害人畜生命的主要毒蛇,采获两栖及爬行动物标本450号,还侧重观察了瑶山鳄蜥生态,在广西蛇类研究中并发现二新种及新纪录三种〔灰腹绿锦蛇E.frenata(Gray)、黑背白环蛇L.ruhstrati(Fiscber)、丽纹游蛇N.eptata Hu et Djao〕现将新种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5.
癸巳说蛇     
白明亮 《大自然》2013,(1):21-23
2013年是中国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也常称小龙年。龙与蛇本就颇有渊源,在十二生肖里的排序又是前后相继,将蛇称为小龙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迎巳送辰,让我们在这"龙蛇交替"之际来说说蛇吧。蛇是人们熟知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岛屿外的世界各地。在爬行动物大家族中,蛇是最晚出现的成员,很可能是从蜥蜴类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最早的蛇类化石出现于大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但科学家推测蛇类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蛇类是我国被大宗食用的一类野生动物,全国每年消耗的活蛇量在1万吨以上。吃蛇在我国的局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南人食蛇”的记载,同时还介绍了食蛇有祛风活血、除寒去湿的功效。有关专家指出,以往由于受交通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蛇类贸易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对物种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食用和药用蛇类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蛇类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日益增大的蛇类贸易需求加剧了偷猎和走私野生蛇类的活动,致使蛇类资源正面临种群数…  相似文献   

7.
话蛇     
蛇类是爬行动物最后进化而形成的一支,起源于原始蜥蜴类。蛇类化石最早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但实际蛇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此要早,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现今生活的蛇类有11科、约400属、2700种。中国产的蛇类已知8科、53属、224种(其中毒蛇近5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尤以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自治区)为多。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浙江省藓类植物1个新纪录属台湾藓属(Taiwanobryum)及4个新记录种:草黄湿原藓(Calliergon stramineum(Brid.)Kindb.)、小凤尾藓侧蒴变种(Fissidens bryoides var.lateralis(Broth.)Z.Iwats.& T.Suzuki.)、矮平藓(Neckera humilis Mitt.)和台湾藓(Taiwanobryum speciosum Nog.),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浙江省西天目山是台湾藓目前已知我国分布的最北界.  相似文献   

9.
贵州十字花科、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十字花科和豆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考证等相结合,对贵州十字花科和豆科药用植物进行物种、地理分布、拉丁学名等考订。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十字花科药用植物30种(含2变种)、豆科药用植物180种(含8变种),其中贵州分布新纪录种1种,贵州药用新资源34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1种。5种为《贵州中药资源》误载、19种拉丁学名为异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野生动物案件中两栖爬行动物的特点,了解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走向,为预防非法猎捕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提供的2017—2019年江苏省涉两栖爬行动物案件基本数据,对近3年两栖爬行动物的案件类型、案件数量、涉案时间和涉案地域,涉案物种种类、数量、保护等级、涉案物种间的关联性等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近3年江苏省两栖爬行动物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龟鳖目的案件数量和涉案物种数量年增长率最高。②涉案两栖爬行动物中,76.0%的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公约)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③66.0%的案件中涉案动物不止1种。同属一目的动物出现在同一案件中的关联性最大。有尾目与蛇亚目、蜥蜴亚目与龟鳖目、蜥蜴亚目与鳄形目、无尾目与蜥蜴亚目动物间均具有正关联性,其关联性依次降低。④根据送检单位行政区划,江苏省两栖爬行动物案件分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分布地域覆盖全省。其中,南京、盐城、徐州是案件数量最多的城市,累计占全省案件总数的51.3%。无尾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盐城;鳄形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南京;龟鳖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南京和无锡;蛇亚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徐州和南京;蜥蜴亚目动物案件主要分布在南京和常州。龟鳖目和蜥蜴亚目动物常出现在宠物市场;蛇亚目动物常出现在宠物市场和餐饮市场;无尾目动物常出现在餐饮市场。⑤根据案发时间分布,江苏省两栖爬行动物案件的高发期在5—9月。其中无尾目动物的案件量在8月最高;龟鳖目动物的案件量在9月最高,蛇亚目动物的案件量在6月最高;有尾目、蜥蜴亚目以及鳄形目动物的案发时间相对较为分散。【结论】①两栖与爬行动物案件数量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涉案的动物类群呈多样性。②根据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去向,应对宠物市场、餐饮市场加强监督和管理。③根据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涉案动物类型和不同类型动物案件的高发期,建议对该地区敏感时期的常涉案物种进行重点保护。此外,应加强野生动物的进出口管理预评估对外来物种的潜在危险,完善外来物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动物肺的微血管构筑情况,对于呼吸生理学和比较解剖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Kemdall.Hajiya&Okada,侯广棋和真炳攸等报道了人和鼠、犬等兽类肺微血管构筑情况,Duncher,West & Bamford et al 研究了鸟类三级支气管和毛细血管的排列关系,刘代成等对家鸽肺毛细血管做了铸型观察,Smith & Campbell,Smhh & Rapson,Barrel & Lamestchwandtner研究了爪蟾的肺微血管构筑及发育情况,笔者报道了川金丝猴和黄脊游蛇、菜花烙铁头、榆林沙蜥、麻蜥、花背蟾蜍等动物的肺微血管构筑情况,有关沙蜥肺微血管构筑与蛇类肺微血管的比较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为了搞清沙蜥肺微血管构筑与游蛇肺微血管构筑的特点和差异,笔者对榆林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 Strauch)和虎斑游蛇(Rha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的肺微血管作了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13.
黄敏  何顺志 《贵州科学》2005,23(4):59-62,72
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参考相关资料等方法,对贵州单子叶药用植物进行物种、地理分布、拉丁学名等考订,基本搞清了贵州单子叶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单子叶药用植物680种(含31变种、3亚种及6变型),分别隶属于28科239属,其中贵州分布新纪录6种,贵州药用新资源171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9种。《贵州中药资源》收载的单子叶药用植物部分种为误载和拉丁异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江苏沿海(包括连云港、南通、盐城三市)陆生等生足目共6个种:海蟑螂(LigiaexoticaRoux)、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vulgare(Latreille))、具粉腊鼠妇(Porcellionidespruinosus(Brandt))、光滑鼠妇(PorcelliolaevisLatreille)、快捷气管虫(Trachelipusrathkei)(Brandt))和方鼻卷甲虫(ArmadillidiumnasatumBuddeLund)并将其分类性状、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分别予以记述,其中快捷气管虫和方鼻卷甲虫为我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南京浩劫》:还原70年前那个冬天……正当美国人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正在中国热映之际,一部由好莱坞与江苏文化产业集团合作拍摄的《南京浩劫》(英文片名《紫金山》)也在大屠杀发生地南京浦口火车站开机并拍摄预告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淡水鱼类的寄生蠕虫,过去郎所、李慧珠、怀明德(1958、1960、1964、1965)在江苏太湖;王溪云(1982)在江西鄱阳湖;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1973)在湖北省各种水域;唐仲璋、唐崇惕、林秀敏(1962、1963、1976、1979)在闽江流域;汪溥钦(1981)在福州等都作过调查研究。洪泽湖位于江苏北部,淡水鱼类丰富,寄生蠕虫的情况尚未了解。1980年夏天,我们前往洪泽县湖滨采集鱼类,检得寄生蠕虫40种,其中有5新种,2种新纪录。兹描述如后,其他种类列表说明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7.
贵州之有爬行动物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之《普安州志》,记有蛇数种,归之于鳞类,其次为嘉靖十五年(1536)的《思南府志》,仅有鳌一种,归入介属,与蟹、蚌并列。稍后,在《贵州通志》(1555)中则有龟、蛇、蜥蜴的名称,归于虫属。康熙三十七年(1698),田雯撰《黔书》两卷,指出贵州有脆蛇,不仅有正确描述,并且还说明它的药用价值:脆蛇“长尺许,围如钱,背黑腹白,暗鳞斑斑,可翫也,生黔地,伏草泽间,出入往来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径,则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少缓则自碎,故名脆,暴之使干,已风去厉”。此脆蛇即今之脆蛇蜥。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刺猬(Erinaceus dealbatus)及游蛇科的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红点锦蛇(E.rufodorsata)和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等在冬眠期和活动期骨骼肌、心肌、肝等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并用比色法测定了以上各种组织的LDH活性。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只有红点锦蛇的肝和骨骼肌中存在活动期和冬眠期的明显差异,在其余动物两个时期的组织中未表现出明显变化;刺猬的肝脏LDH活性在冬眠期显著地高于活动期,而其余的动物组织冬眠期LDH活性均显著低于活动期;三种蛇类组织LDH4均未见表达。  相似文献   

19.
黑眉锦蛇     
姜雅风 《大自然》2012,(6):74-76
黑眉锦蛇(Flaphetaenitra)的主要特征是头体背面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具一条黑色眉状纹,这是其最主要的鉴别特征:体前部背面具有如秤星般的黑色梯状横斑,体后部有四条黑色纵纹直达尾端,背鳞中央数行起棱;无毒。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人们根据其颜色、斑纹等特征,称它为黄颌蛇、黄喉蛇、黄长虫、菜花蛇、三索蛇或者秤星蛇等。  相似文献   

20.
晋中师专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上列《文学史》的“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公元581——978年)”之“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中,专辟了“第二节岑参”.在上列《作品选》的“中编第一册隋唐五代部分”之“一、诗歌”中,选录了“岑参诗(四首)”,即;《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照清代彭定求、杨中纳等十人所编《全唐诗》,计收唐五代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的情况来看,足见上列《史》和《选》的编者,对于岑参及其作品的重视.而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