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游蛇和烙铁头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血管铸型方法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虎斑游蛇和菜花烙铁头的肺微血管构筑情况.结果发现:在虎斑游蛇和菜花烙铁头肺内壁上均有许多网状隔膜、次级隔膜、三级隔膜和肺泡隔,将其肺内壁分隔成大量的囊状室、小室、亚小室和肺泡.但菜花烙铁头肺内壁上的网状隔膜比虎斑游蛇明显稀少.在各级隔膜和肺泡壁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互相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虎斑游蛇和菜花烙铁头肺泡毛细血管径和网眼孔径分别为6.5~13μm,7~11μm和5~42μm,8~25μm.微动脉以不同的弯曲行走于各级隔膜之内,并相互吻合成不规则的动脉网烙。在微动脉和终末微动脉铸型表面有明显的环行平滑肌细胞的压迹。  相似文献   

2.
岩鸽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岩鸽肺微血管铸型标本:岩鸽肺毛细血管丰富,它们垂直围绕在各微气管外,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的立体微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径4~6μm,微气管直径11~50μm.继而对岩鸽肺微血管构筑情况与呼吸效率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黑斑蛙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阐明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e)肺微血管构筑与血供情况,探讨两栖动物肺微血管构筑与呼吸效率的关系,用扫描电镜对黑斑蛙的肺微血管作了铸型观察。结果表明,黑斑蛙肺壁内面有许多网状隔膜及次级隔膜将其分隔成许多小室与亚小室,亚小室有1-3个肺泡组成,在网状隔膜、次级隔膜、肺泡隔及肺泡壁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肺泡毛细血管直径11-16μm,网眼孔径5-20μm。  相似文献   

4.
用微血管铸型技术,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chensinensis) 脉络膜毛细血管构筑情况. 结果表明, 中国林蛙脉络膜毛细血管排列成单层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网, 毛细血管管径10~21 μm . 脉络膜前部毛细血管网较稀疏, 网眼孔径为8 ~29 μm ; 后部毛细血管网较密集, 网眼孔径为7 ~16 μm . 脉络膜后部毛细血管终止于视神经周围, 并不参与视神经乳头的血液供应. 脉络膜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光滑, 可显示有内皮细胞核压迹.  相似文献   

5.
荒漠沙蜥肺动脉分布及毛细血管超微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ABS血管铸型法对 15只荒漠沙蜥的肺动脉及毛细血管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荒漠沙蜥的肺表面分布有肺前小动脉、肺外侧小动脉、肺后小动脉和肺内侧小动脉 ,各肺小动脉向肺表面和深层分支并最终形成毛细血管 .肺表面肺小动脉的分支之间互相吻合形成小动脉网 ,小动脉网孔内有毛细血管网 .肺内壁被网状隔膜和少量的次级隔膜分隔成许多多面体的肺泡囊和肺泡 .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上均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肺表面的毛细血管网为单层 ,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上的毛细血管网为多层 ;肺的毛细血管的管内径小于网孔的孔径 .  相似文献   

6.
中华大蟾蜍肺毛细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中华大蟾蜍肺毛细胞管构筑情况,其肺壁被内面的施工网状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室-肺泡;在网状隔膜,肺泡壁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肺泡毛细血管网眼多,由五边形的毛细管环构成,毛细血管直径9.53-16.73μm,网眼孔径91.7-25.18μm;在毛细血管铸型上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核的压迹。  相似文献   

7.
肺微血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脊椎动物肺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进展及特点.两栖动物在囊状肺的内表面出现了网状隔膜与次级隔膜,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提高气体交换率;爬行动物肺内壁上不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还出现了三级隔膜,使得动物肺壁内表面积有较大增加,显示其结构比两栖动物有较大进步,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鸟肺三级支气管与周围放射状紧密排列的微气管结构上排列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的立体微血管网,呼吸表面积大为增加,比两栖、爬行动物又有更大进步;哺乳动物和人肺则由发达的支气管系统及大量的肺泡囊与肺泡构成,肺泡与肺泡隔毛细血管为密集网,显示肺结构有极大的呼吸表面积,更有利于血液与进入肺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肺脏微血管的三维构筑特点及变化充分显示了动物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亦体现出生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菜花烙铁头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菜花烙铁头肺微血管构筑情况。结果表明菜花烙铁头肺壁内面有许多网状隔膜、次级隔膜、三级隔膜及肺泡隔将其分隔成大量的囊状室、小室、亚小室及肺泡,在网状隔膜、次级隔膜、三级隔膜、肺泡隔及肺泡壁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肺泡毛细血网眼多呈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及不规则形,毛细血管直径7~11μm,网眼孔径8~25μm;在微动脉和终末微动脉血管铸型上,显示有明显的环形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压迹,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光滑,但有内皮细胞核的压迹。  相似文献   

9.
小白鼠肺毛细血管和肺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小白鼠肺泡及其毛细血管.小白鼠肺泡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有较多的Ⅱ型细胞顶端压迹.两肺泡之间的桥样结构为肺泡孔,其数量、大小不等.胸膜下毛细血管网较稀疏,网孔粗大,网眼形态不规则.肺泡隔内的毛细血管为单层密集网.探讨了陆生脊椎动物肺微血管构筑情况与呼吸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麻蜥和蟾蜍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搞清蜥蜴和蟾蜍肺微血管构筑的特征与差异,利用扫描电镜对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的肺微血管做了铸型观察.结果表明,密点麻蜥肺内壁上有许多网状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囊状室、小室、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而没有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小室和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的网状隔膜比密点麻蜥明显稀少.在肺泡壁和各级隔膜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密点麻蜥和花背蟾蜍肺泡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 0~12 5μm和11 5~15 5μm,毛细血管间的网眼孔径分别是5~17μm和9~21μm.  相似文献   

11.
东北陆生蛇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计陆生蛇类16种和亚种、隶属7属3科,其中东北区特有种为东亚腹链蛇、棕黑锦蛇。优势种为虎斑颈槽蛇、乌苏里蝮、枕纹锦蛇、红点锦蛇。稀有种为玉斑锦蛇、团花锦蛇、黄脊游蛇、东亚腹链蛇和短尾蝮。玉斑锦蛇仅分布于辽宁西部接近华北区的义县,可能属渗入种类。东北区有毒蛇7种和亚种,其中虎斑颈槽蛇过去一直列入无毒蛇中,实为游蛇科中的一种毒蛇。本文简述了蛇种的特征、生态及分布。  相似文献   

12.
聊城市湿地脊椎动物 10 5种 ,其中鱼类 7目 14科 44属 5 6种 ,优势种有草鱼、红鳍鱼白、麦穗鱼、鲤、鲫、泥鳅、青鱼将、乌鳢等 ;两栖类 1目 2科 3属 5种 ,大蟾蜍、黑斑蛙为优势种 ;爬行类 2目 2科 2属 2种 ,即中华鳖和虎斑颈槽蛇 ,后者分布密度较大 ;鸟类 9目 14科 2 6属 43种 ,其中小辟鸟厂虎鸟、紫背苇开鸟、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金眶行鸟、四声杜鹃、白脊鸟令鸟、大苇莺为优势种 .该湿地动物群落结构有衰退趋向 ,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面积减少 ,结构简单化和污染 .  相似文献   

13.
测定六种分布于浙江的游蛇属蛇类的体长和尾长,检测尾长的两性异形和种间差异.六种游蛇属蛇的两性个体尾长均与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六种游蛇属蛇间体长差异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渔游蛇、草游蛇、虎斑游蛇的雄性的尾长显著大于雌性,水赤链游蛇、锈链游蛇、乌游蛇的尾长无显著的两性差异.种间相对尾长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关于5条沙蟒的呼吸、消化系统解剖研究的结果: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肺组成,右肺较左肺发达,左肺退化,其长度约为右肺的41.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泄殖腔,消化腺有肝、胰及胆囊等。扫描电镜下观察,喉和气管的粘膜表面均为柱状绒毛细胞,肺前部内面为显著的蜂窝状结构。小肠内壁具多数的扁形小肠绒毛。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的实验测试方法,测试了长沙地区1月份和7月份空调房间外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分析了热湿气候地区墙体内湿传递和积累的情况,以及不同内表面情况对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靠近室外侧水泥砂浆与红砖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严重受室外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且此界面处的湿度长期高于80%,易引发霉菌的生长;靠近室内侧红砖与水泥抹灰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主要受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在夏季,内表面贴发泡塑料墙纸的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温、湿度普遍比没贴墙纸的墙体内相应位置处的要高;在冬季,两墙体内界面处的温度基本相同,但没贴墙纸的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湿度比内表面贴有发泡塑料墙纸的墙体要略高.同时,墙体内的温、湿度变化存在着很强的耦合作用,并且太阳辐射强度对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虎纹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虎纹蛙消化道各部的形态、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和泄殖腔。除口咽腔外,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纵肌层稀少;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胃和十二指肠可见粘膜肌层。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此外,还观察到食道粘膜上皮有纤毛结构。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道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赵谦  张莉华  钱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796-10805
工业管道内壁的检测可以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降低危害。针对管道内壁分辨率低、适用性差等特征,提出了工业管道内壁的重建方法。首先搭建内窥镜视频采集平台对管道内壁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张正友平面标定法进行标定处理,为了提高工业管道内壁检测的时效性,研究了几何成像关系对管道内表面图像进行径向拉伸的算法;采用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算法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融合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 RANSAC)算法和加权融合算法剔除误匹配对以及消除拼接缝,实现了管道内表面损伤图像的完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时效性仅有1.562 5 s,准确率可高达96%以上,为工业管道内壁损伤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