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使用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硅烷偶联剂Si-69中单质硫和化合态硫各自含量的分析方法.以C8柱为液相分离柱,采用简单的甲醇-水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淋洗,Si-69各组分得到了很好的分离.Si-69样品中鉴定出单质硫,并根据外标法测得其质量分数为16.8mg/g.同时,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计算出化合态硫质量分数为28.26%,平均硫链长为3.55.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Si-69的硫质量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单质硫的生物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完善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A. f菌)的硫氧化途径,实验研究了A. f菌对单质硫的氧化行为,分析了L-半胱氨酸对单质硫生物氧化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测定与硫的K边X-射线近边结构光谱分析(XANES)等方法研究了A. f菌作用前后单质硫表面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A. f菌以单质硫为能源时,其生长延滞期约为100h,培养240h达到最大细菌浓度(约为6.0×108个/mL);A. f菌作用后,单质硫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等电点由2.5增大到3.0,在硫样品表面发现了链状硫与含巯基的有机物质的存在;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1的L-半胱氨酸能够促进单质硫的生物氧化,XANES结果表明生物作用后的硫样品表面链状硫与巯基物相对含量均有所提高,分别从39.2%和15.4%增大到48.5%和27.7%.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沈阳红阳三矿煤中各种硫分、灰分和不同密度级的全硫,并研究了硫分与粒度、硫分与密度、硫分与灰分及硫分布率与密度等的关系·指出无机硫占煤中全硫质量分数的7739%,是该煤中硫的主要形态;煤中硫的分布是均匀的,不随粒度、密度、灰分的变化而变化;煤样中黄铁矿呈细小颗粒浸染于煤有机质中,用常规方法脱除比较困难;有机硫的质量分数约为20%,且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脱除方法,故暂不考虑其脱除问题·  相似文献   

4.
真空蒸馏硫磺渣提取元素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硫化镍电解阳极泥提硫后硫磺渣,进行了真空蒸馏硫磺渣提取元素硫的工艺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蒸馏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蒸馏-冷凝方法从硫磺渣回收元素硫并得到硫磺,其形态为型硫;残渣含化合态硫可降为15.10%,无元素硫;最大脱硫率达97.08%.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小自由能法原理,推导出一维迭代法计算硫敢中各分子态间平衡。以较准确的热力学数据为依据计算了液硫饱和中各分子态硫之间平衡。与文献实验值符合较好。该法简单、迅速,可供Claus工艺优化设计之用。  相似文献   

6.
高硫铝土矿氧化焙烧脱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一水硬铝石高硫型铝土矿,以河南2种地方矿石为原料进行焙烧除硫的研究,并通过对焙烧矿的物相分析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焙烧矿和原矿的高压溶出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溶出液中S2-含量的变化以及焙烧过程对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的物相不同,其硫的脱除率不同;矿石经焙烧后,铝土矿中的黄铁矿FeS2的特征衍射峰消失,而出现了Fe2O3的衍射峰;同时,原矿的一水硬铝石β-AlOOH的衍射峰也消失,而产生了α-Al2O3的衍射峰;原矿经焙烧后溶出液中S2-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溶出性能更好;对于以黄铁矿为硫的主要物相的河南A矿,在600℃、焙烧60min后,与原矿同时在240℃、焙烧60min进行溶出试验,焙烧矿溶出液中S2-的质量浓度由原矿的1.78g/L下降到0.15g/L,同时,矿石的溶出率由85.27%提高到91.26%。  相似文献   

7.
采用优化合成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微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加热的方法使单质硫升华并沉积到活性炭微孔中,得到锂硫电池正极用硫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比表面特性.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在2.05V和2.35V时存在两个还原峰,在2.4V时存在一个氧化峰.充放电循环实验表明,单质硫在1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52.5mA·h·g-1,硫的利用率达到了80.9%,循环40周后比容量还保持在800.7mA·h·g-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金川公司冶炼厂含有金、银、铂、钯等贵重金属废渣因含较高单质硫而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分别采用重力法、磁力法、浮选法进行了分离单质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磨+浮选法的分离效果较好,处理后金属废渣中单质硫的质量含量由59.32%降至8.61%,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含量分别由分离处理之前的45g/t、47.3 g/t、15.3 g/t和8.77 g/t富集上升至111g/t、134g/t、31.5 g/t和14.7g/t;将浮选分离得到的硫渣进一步经亚硫酸钠溶液化学还原法处理,单质硫与亚硫酸钠生成硫代硫酸钠产品,剩余的金属渣中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含量分别上升至203.1g/t、191.4g/t、149.3 g/t和88.7g/t。该分离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脱硫率高、贵金属损失少且富集效果明显,为该金属废渣中单质硫及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回收利用创造了条件,有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从硫化钠脱硫残液中直接回收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从硫化钠脱硫残液中直接回收硫的方法。控制吸收液中硫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摩尔比在1.1左右,调整pH值在1左右时,以反应开始时加入的硫离子的质量为基准计算的硫产率可达102%  相似文献   

10.
用铝矾土制备聚硫氯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铝矾土为原料,用酸溶出法制取净水剂聚硫氯化铝(PACS).研究了盐酸、硫酸用量及加热时间对铝矾土中铝的溶出影响,并讨论了硫酸对溶出液中AlCl3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几年在该和田布雅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通过收集以往施工钻孔煤质化验资料和近年施工钻孔煤质化验成果,发现矿区内煤层全硫含量变化较大,研究矿区内煤层中全硫的赋存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西山高硫煤的硫含量及分布的初步分析,研究了多种脱硫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西山高硫煤的个体特性,单纯用常规洗选、加固硫剂难以使硫含量满足客户要求,使用各种方法综合脱硫可以大大降低其硫含量。  相似文献   

13.
韩城矿区高硫煤主要是指 1 1 # 煤。 1 1 # 煤平均全硫含量为 4.36% ,平均有机硫含量为2 .1 8%。对 1 1 # 煤分别进行了燃前脱硫、燃后烟气净化脱硫及燃中固硫可行性研究 ,从脱硫率、经济价值及实用性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韩城矿区地层的实际情况 ,得出结论认为 1 1 # 煤适合于采用添加碳酸盐岩固硫剂进行燃中固硫处理。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某油田Merox法所得二硫化物,发现是一组二烷基二硫混合物(Ⅰ),其烷基的含碳数为1—5个。Ⅰ和二乙胺混合(重量比100∶7.1或100∶30)后,室温溶硫量超过传统的溶硫剂二硫化碳。溶硫机理是:Ⅰ在二乙胺催化下和硫发生反应,耗去一部分硫,生成的二烷基多硫(Ⅱ),通过物理作用继续溶解硫。Ⅱ在质谱中的开裂规则是逐个脱下硫,直到成为Ⅰ为止,然后以Ⅰ的开裂方式开裂。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了MgS与TiS_2两种硫化物,组成MgS—2%TiS_2′wt)并经过高温烧结处理。用MgS—2%TiS_2固体电解质组成硫浓差电池: Mo[[S]Fe][MgS-2%TiS_2(wt)]Mo,MoS_2]Mo于1375℃无保护气氛条件下进行了铁液定硫的试验。所测电势E与化学分析的[%S]关系为log[%S]=-0.3694-0.0077E(mV)([%S]:0.013~0.134)。于1375℃下还测试了Cu-Cu2S系的硫位。推算出表征固体电解质电子电导率大小的特征硫分压Pc'对MgS—2%TiS_2来讲为6×10~(-4)pa。引入pe'和硫活度系数f_s对E—[%S]关系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6.
高含硫气藏元素硫沉积及其对储层伤害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元素硫的溶解沉积机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利用高速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元素硫沉积模型及受元素硫沉积影响的地层孔隙度、渗透率随生产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元素硫的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1.5m以内,离井筒越近,沉积越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越大,对储层伤害越大;气井产量越大,硫沉积越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越大,合理产量应控制在(15~20)×104m3/d;高含硫气体的渗流表现出强烈的流固耦合特性.  相似文献   

17.
油团聚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团聚是以脱除煤中灰分为主的团聚技术,脱硫的效率很低,采用山西介休的高硫煤,探索在油团聚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黄铁矿抑制剂(巯基乙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对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黄铁矿抑制剂对脱硫效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开平煤田早二叠世大苗庄组煤层含硫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对煤层硫分含量的差异与煤的成因环境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分析。此问题的研究,对于煤田勘探、开发以及煤的合理利用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中有机硫赋存状态、地质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硫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于煤的有机分子之中 ,由于其组成复杂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关于煤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类型结构和丰度的细致研究仍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有机硫的赋存状态、结构、形成机理和成因等 ,以加深对有机硫的认识 ,为脱除煤中的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