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快速公交车辆平面交叉口信号优先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等待延误大小为约束条件在设置快速公交(BRT)专用进口道的十字平面交叉口给予BRT车辆有条件信号优先.有条件优先含义是只给予满足特定条件的BRT车辆信号优先.具体做法是利用检测系统检测BRT辆抵达交叉口遇红灯开始排队待行时刻,依据所有待行BRT车辆的最大等待延误判断是否应提供信号优先服务.信号优先实现方法包括实时调整优先相位、优先相位分隔多次出现和压缩非优先相位.与定时信号控制相比,感应控制根据BRT车辆等待延误大小进行信号调整,提高BRT系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蒋诚  常玉林  孙超  张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4):6032-6037
为了缓解因交叉口公交优先策略引起的社会车辆延误加剧,在设置有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专用道的交叉口提出一种借道系统.社会车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借用BRT道通过交叉口,通过动态控制BRT车道的使用权限,可以显著提高BRT道利用率;然后在借道系统的基础上,根据BRT车到达时间的不同,利用三角形法对社会车辆进行延误分析;最后利用Lingo求解软件进行算例分析.对比启用借道系统前后的社会车辆延误,结果表明启用借道系统后交叉口社会车辆延误平均值明显小于启用前;BRT车辆在一定时间内到达交叉口,借道系统效果最好,社会车辆延误率最低;随着社会车辆到达率的增加,借道系统共享优化率升高,优化幅度变大.借道系统并没有影响BRT优先,交叉口整体延误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刘浩  陈自力 《科技信息》2009,(26):352-353
本文针对当前出现的单交叉路口车辆拥堵隐患,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以车辆延迟时间最少为优化目标建立模型,对信号相位和相位通行时间进行优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仿真研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信号控制方案能使单交叉路口交通流量总体趋于平衡,有效地缩短车辆保障的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及其交通影响分析,借鉴北京BRT1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降低社会车辆延误的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对北京设置的公交信号优先的快速公交1号线(BRT1)和没有设置公交信号优先的快速公交2号线(BRT2)运行时耗、运行速度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在交叉口设置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的必要性,并从其他方面对改善快速公交运营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快速公交(BRT)时空优先权引发的交叉口拥堵问题,以太原市平阳路与学府街交叉口为例,通过交通调查分析交叉口存在的问题,运用"借BRT车道掉头"的方法对该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方案重新设计,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原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优化后北进口道左转车辆的车均延误与车均停车时间分别下降了15.2 s、13.2 s,掉头车辆的车均延误与车均停车时间分别下降了9.6 s、10.8 s,左转与掉头的平均排队长度降低42%.结果表明:文章所给"借道掉头"设计方法能缓解BRT与其他车辆在平交口的冲突,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公交和社会车辆在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分析,使用得出的数据用Matlab仿真建立了公交与社会车辆的关系以达到道路车辆的融合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给公交和社会车辆的优先值做出信号优先模块、融合模块等设计了变相序的公交信号优先模糊控制,以车均延误为性能指标,通过对比考虑总优先值的变相序的控制和不考虑总优先值的变相序控制的车均延误数据,得出考虑公交信号优先通行使车均延误更少,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绿灯需求度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无法有效地解决公交车辆的多向请求问题.提出了绿灯需求度的概念,设计了绿灯相位、红灯相位下绿灯需求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绿灯需求度的相位切换决策流程.充分考虑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到达、排队和等候情况,计算得到考虑公交优先的绿灯需求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位切换决策可以实现基于绿灯需求度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仿真测试和结果分析表明,该控制策略比常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更有效;相比跳相序方法,定相序的控制策略优先效果略差,但是对社会车辆的负面影响更小;当背景流量增加时,公交车辆延误增加很小,但社会车辆延误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位优先度规则的单点公交优先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丰富决定信号切换的关键交通事件,并进行合理平衡和协调,达到多目标优化,提出了相位优先度的概念,根据关键交通事件的触发计算相位优先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在双环相位结构下基于相位优先度规则的单点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该规则包括起始相位选择规则、屏障内相位切换规则和屏障间相位切换规则.仿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定时控制、基本感应控制,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公交车辆延误,社会车辆也同时受益,达到多目标主体的利益平衡;与基于相位优先度规则的自适应控制相比,该控制策略保证了公交优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两层模糊神经网络交通信号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路口信号的有效控制是减少车辆延误时间的关键,是保证城市交通顺畅的前提。以单交叉路口为研究对象,在仿真希腊学者Pappis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基础之上,基于交叉路口的动态特性及模糊规则的一成不变,提出两层BP神经网络实现单交叉路口的模糊信号控制方法,在不同车流量情况下,使用MATLAB工具仿真实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学习、推理能力,对于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有较好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瞬时停车延误的孤立交叉口信号灯闭环控制策略.以交叉口瞬时停车延误总量作为控制参量,其值达到阈值时实时切换交叉口信号灯状态,把信号灯绿灯信号分配给需求最高的道路,不再有信号灯周期的概念.在车流量400~800辆/h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传统的Web-ster周期控制和新策略控制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策略控制条件下,车辆平均通行时间明显小于传统控制策略,在800辆/h的流量下,仅为传统策略的44%;该策略对控制阈值不敏感,当流量为800辆/h时,车辆平均通行时间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1%;该策略获得的多组平均通行时间具有较小的方差,当流量为800辆/h时方差仅为0.895s.  相似文献   

11.
以多个交叉口组成的干线路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干线协调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以实现交叉口所有车辆整体效益的最优。该系统由公交请求生成系统、通信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双层优化的方法,即干线协调处于双层优化方法的上层,公交优先处于双层优化方法的下层,并以干线协调作为公交优先的前提条件,通过红灯早断和绿灯延长策略实现公交信号优先。具体案例分析表明,在不违背干线协调这一前提条件下给予到达交叉口的公交车以优先通行权,可以减少公交车辆在线路各个交叉口的等待时间,同时公交相位社会车辆的延误也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因公交停靠时间波动对车路协同控制造成错失绿灯或红灯时段到达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考虑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停靠时间波动的优先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路段车速引导、驻站控制和信号配时调整使BRT进行进站前路段和完成上下客之后路段的两阶段决策引导。由实例可以得到:本文的控制方法相比现实中的不停车通过率提高40%、通过交叉口的平均延误降低20 s;对比不考虑停靠时间波动的不停车通过率提高20%、通过交叉口的平均延误也降低9 s。可见本文的控制方法能提高车路协同控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交车流量较小的交叉口,提出一种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首先对已有研究的控制系统提出改进:提前系统的启动时刻来保证公交车在绿灯启亮时刻的优先通行权。通过动态控制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对社会车的开放时刻来提高社会车对该进口道的空间利用率。然后通过对采用优化后的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控制系统对交叉口社会车的延误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控制系统不仅能保证公交优先,而且相比已有研究的控制系统能更好地减少社会车延误,尤其在红灯期间公交车到达交叉口时,社会车的延误减少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线路上交通瓶颈分析及其改善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交通瓶颈对快速公交运行效率的影响并制定改善措施,以大连市快速公交1号线上的交通瓶颈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瓶颈处交通流量、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以及各瓶颈对快速公交线路的影响.从设施建设和交通组织两方面制定改善措施,原则是尽可能利用交通管理方法在提高快速公交效率的同时,保持其他车辆服务的水平.交通流仿真表明,采取的措施可使快速公交运行速度达到25 km/h,其他车辆的运行速度达到40 km/h.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快速路为例,指出由于一些原因其存在着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给,以致出现交通拥堵现象。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考虑入口匝道处车辆对城市快速路优先使用权的需求,给出了面向需求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交通需求的入口匝道控制策略,即在交通高峰期让等级较高的车辆优先进入城市快速路,并研究了面向交通需求的城市快速环形路段算法,给出算例。把交通管理措施运用到入口匝道控制上,通过限制等级较低的车辆进入,高效地利用了道路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16.
借鉴定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在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个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同时,考虑道路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实时配时方案调整适应交通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更能适应交叉口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对减少车辆延误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一次过街方式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状况,以感应控制为核心的行人二次过街系统能够对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进行改善,并实现智能控制。系统基于对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相位的合理设置,同时利用行人和车辆检测器实时传输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得出交叉口感应控制系统应显示的放行时间,设计出能够兼顾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三者安全通行的最佳方案,以此来提高交叉口道路的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