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提出一种通过常规扫速测试对吸附量进行初步估计的新方法。通过循环伏安技术对腺嘌呤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现象进行了研究,对电活性质粒吸附量进行了定性判断。结果表明,弱吸附吸附量的数量级一般在10^10molcm^-1。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能充分利用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数据,并能对电活性质粒弱吸附进行定性判定的方法,对酪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矣玻碳电极上发生了弱吸附,与文献中的方法比较,具有信息利用速率和处理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以交流阻抗技术研究腺嘌呤的电氧化反应特征,在获取有关腺嘌呤电氧化反应体系的交流阻抗谱数据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加以分析,从而对腺嘌呤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反应,伴有电活性质粒的弱吸附现象,是一个吸附-扩散混合控制过程.考察了一些因素对鲁米诺电氧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电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铜离子在4 甲氧基 2,6 二(3,5 二甲基吡唑) 1,3,5 三嗪(简称MBDT)吸附型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吸附在玻碳表面的配体与铜离子的配位作用,对Cu(Ⅱ)和Cu(Ⅰ)进行了电分析,结果表明,Cu(Ⅰ)在修饰电极上表现出比Cu(Ⅱ)高得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色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机理,实验发现色氨酸在玻碳电极上反应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受溶液酸度的影响并且色氨酸在电极上有微弱吸附,该反应是1个2电子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  相似文献   

7.
聚吡咯掺杂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玻碳电极在含吡咯、溴酚蓝(BPB)和KC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循环电位扫描,可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掺杂溴酚蓝的聚吡咯薄膜.制备的修饰电极在PBS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产生一对可逆性很好的氧化还原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碳原子线(CAW)修饰电极对尿酸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发现,在含有0.5 mmol/L尿酸的pH=6.8的0.1 mol/L PBS缓冲溶液中,尿酸在CAW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比裸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0.049V,而氧化峰电流ipa比裸玻碳电极增加了3.96倍,说明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尿酸的电化学过程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儿茶素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儿茶素在玻碳电极(GCE)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WCNT/GCE对儿茶素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儿茶素在MWCNT/GCE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比在GCE上明显减小,且峰电流显著增加。电极反应为2电子、2质子转移的准可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单联刚 《科技资讯》2008,(36):40-40
本文利用预处理过的玻碳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对硫代胆碱进行了电化学检测,得出硫代胆碱在玻碳电极表面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反应,氧化峰的出峰电位为0.68V,峰电流大小与硫代胆碱的浓度成正比,且该反应为一吸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Pt电极上不同浓度的甲醇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甲醇的电氧化过程与溶液酸碱性和甲醇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介质中,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的顺序为:酸性>中性>碱性;在浓度为10M甲醇氧化的CV曲线上,首次观测到甲醇氧化在负向电位扫描中出现两个氧化峰;并指出甲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用一种双偶极Ru(Ⅱ)配合物和普鲁士蓝分别代替一个本科生化学综合设计实验中的半菁和杂多阴离子,成功地制备了双偶极Ru(Ⅱ)配合物和普鲁士蓝的静电自组装多层膜,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层膜可被均匀沉积厚达至少12层,膜中普鲁士蓝与Ru(Ⅱ)配合物之间发生较强的电荷转移作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The processes of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glycerol on Pt, Pt/Sbad and Pt/Sad electrod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EQC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glycerol depended strongly on oxidation states of electrode surface. Sb adatoms on Pt surface can adsorb oxygen at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s, and exhibit catalytic effects for glycerol oxidation. In contrast to Pt electrodes, the oxidation peak potential of glycerol on Pt surf...  相似文献   

14.
The oxidation of oxygen ions and the generation of an anode effect at a low oxygen content of 150 mg/kg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wave voltammetr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anodic processes of LiF–NdF3 melt after a lengthy period of pre-electrolysis purification at 1000°C (during which the oxygen content reduced from 413 to 150 mg/kg).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oxygen ions was found to have two stages: oxidation product adsorption and CO/CO2 gas evolution. The adsorption stage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whereas the gas evolu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oxygen content of 413 mg/kg, the decrease in the amplitude of the current at low oxygen content of 150 mg/kg was much gentler during the forward scanning process when the anode effect occurred. Fluorine-ion oxidation peaks that occurred at about 4.2 V vs. Li/Li+ could be clearly observed in the reverse scanning processes, in which fluorine ions were oxidized and perfluorocarbons were produced, which resulted in an anode effect.  相似文献   

15.
Pt电极上1,2-丙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EQC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三个氧化电流峰,而一元醇的氧化仅产生二个氧化峰,说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过程的复杂性;负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氧化出现阳极支与阴极支相互交错的伏安行为,表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2-丙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6.
镍取代Dawson型多酸多层膜电极的修饰及循环伏安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电化学生长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含取代Dawson型磷钨杂多酸K8P2W17O61(NiOH2)多层膜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控制制备和检测多层膜的沉积过程,并对其电化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实验表明,在酸性缓冲溶液中,多层膜的循环伏安图中出现3对单电子氧化-还原峰,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表明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是扩散过程. 该多层膜修饰电极可催化BrO-3和NO-2的电化学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马钱子碱在正电位区进行电化学氧化,通过循环伏安法、电解库仑法、红外光谱法,证实了马钱子碱电化学氧化产物的结构式,推测了其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Pt及其修饰电极对丙三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s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丙三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丙三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4V,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合消耗表面氧物种,几乎完全抑制了丙三醇的电氧化。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单的搅拌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铜-银合金纳米复合物,基于该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制备了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SEM和TEM扫描电镜对石墨烯和石墨烯/铜-银合金纳米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鸟嘌呤和腺嘌呤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石墨烯/铜-银合金纳米复合膜显著促进了鸟嘌呤和腺嘌呤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速度.在0.1 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ABS)中(pH 4.5),鸟嘌呤和腺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鸟嘌呤和腺嘌呤分别在1.0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信号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8.鸟嘌呤和腺嘌呤的检出限分别为6.0×10-8mol/L和5.0×10-8mol/L(S/N=3).将该传感器用于DNA样品中嘌呤碱基分析,得到(G+C)/(A+T)的比值为0.79.  相似文献   

20.
以不锈钢(SS)作基底,自行研制不锈钢载纳米表面合金电催化材料(Surface alloy/SS),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SEM研究表明,所研制的Surface alloy/SS电催化剂是一种由粒度主要约为100nm的颗粒合金组成的薄膜.循环伏安研究表明,所研制的Surface alloy/SS电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对顺丁烯二酸的加氢还原表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顺丁烯二酸的起始还原电位为-0.4V,与通常用的阴极铅材料相比,正移约200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