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元体系K2B4O7-KBr-H2O在298 K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K2B4O7-KBr-H2O在298 K时的相平衡关系及平衡液相的主要物化性质(密度,电导率,pH值).研究发现:该三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该体系298 K相图有2条单变度曲线,一个共饱点,相图中单变量曲线所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K2B4O7·4H2O, KBr.绘制了物化性质组成图,并简要讨论了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K2CO3-KCl-K2B4O7-H2O四元体系298 K介稳平衡相关系,并测定了该体系达介稳平衡时液相的密度、折光率和pH值等物化性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该体系298 K的介稳相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结果表明:该四元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其溶解度等温图含有一个共饱点、三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结晶相区.3个结晶相区分别对应于K2B4O7·4H2O,K2CO3·3/2 H2O和KCl.共饱点的平衡液相组成为w(K2CO3)=51.57%,w(KCl)=1.09%,w(K2B4O7)=1.29%,所对应的平衡固相为K2CO3·3/2 H2O KCl K2B4O7·4H2O.  相似文献   

3.
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水盐体系Na_2SO_4-Na_2S_2O_3-H_2O、Na_2S_2O_3-NaSCNH_2O及Na_2SO_4-NaSCN-H_2O在313.15K时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确定相平衡时的固相,绘制了三元体系相图。3种体系在313.15K时均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属于简单共饱和体系。对应相图中均包含1个共饱和点、2个单盐结晶区和2条单变量曲线。在三元体系中,Na_2SO_4-Na_2S_2O_3-H_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O_4和Na_2S_2O_3·5H_2O;Na_2S_2O_3-NaSCN-H_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_2O_3·5H_2O和NaSCN;Na_2SO_4-NaSCN-H_2O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O_4和NaSCN。结果表明,Na_2S_2O_3和NaSCN对Na_2SO_4有较强的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三元体系Li BO2–Li2CO3–H2,O在288.15,K时稳定相平衡及其溶液物化性质(密度、折光率和p H),绘制该三元体系的稳定相图和平衡溶液物化性质–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有一个共饱点(Li BO2·8H2,O+Li2CO3)、两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两个单盐结晶区,两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为Li BO2·8H2O和Li2CO3,其中Li2CO3结晶区大而Li BO2·8H2O结晶区较小.该体系属水合物I型,既没有发生脱水现象,也没有复盐和固溶体产生.采用经验公式计算该体系平衡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温溶解法研究三元体系Li+、Mg2+//borate–H2O在288.15,K时稳定相平衡,并测定其溶解度及物化性质(密度、折光率和p H),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稳定相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为水合物I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相图中有1个共饱点E(Li2B4O7·3H2O+Mg2B6O11·15H2O),对应的液相组成(质量分数)为:Li2B4O72.88%、Mg B4O7 0.02%,2条单变量曲线AE和BE,2个单盐结晶区,对应的平衡固相为Li2B4O7·3H2O和Mg2B6O11·15H2O;随着Li2B4O7的含量增大,Mg B4O7的含量减小,表明Li2B4O7对Mg B4O7存在一定的盐析效应.研究发现:章氏硼镁石在该体系288.15,K时不能够稳定存在,极易与水反应转化为更为稳定的多水硼镁石.稳定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p H均随着液相中Li2B4O7浓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密度和折光率随着Li2B4O7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到共饱点处达到最大值,采用经验公式拟合密度和折光率,拟合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四元体系硼酸锂-硼酸钾-硼酸镁-水15℃时固液相平衡,测定了体系溶解度和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研究发现:该体系15℃稳定相图中包含一个共饱点(L+Li2B4O7·3H2O+K2B4O7·4H2O+Mg2B6O11·15H2O),其液相组成为w(Li2B4O7)1.31%、w(K2B4O7)10....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五元体系 L i+ ,K+ / / Cl- ,B4O2 -7,CO2 -3- H2 O在 2 98K时相关系和平衡液相物化性质。对各组分的溶解度以及密度、折光率、粘度、电导率和 p H值进行了测定 ,并绘制了相关相图 ,得到 5个结晶相区和 3个共饱点。该体系没有固溶体和复盐生成 ,为简单共饱和型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盐的溶解平衡条件及稳定共饱点的判别原理,用Pitzer模型的HW公式对四元体系Na+,K+/Cl-,HCO - 3-H2O和Na+,K+/SO2- 4,HCO- 3-H2O在298 K的溶解度进行了预测,并绘出了这两个体系的相图:前者有两个共饱点,NaCl,NaHCO3,KCl 和KHCO3四个相区;后者有三个共饱点,Na2SO4·10H2O,K3Na(SO4)2,K2SO4,NaHCO3和KHCO3五个相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五元体系Li+,K+//Cl-,B4O2-7,CO2-3-H2O在298 K时相关系和平衡液相物化性质。对各组分的溶解度以及密度、折光率、粘度、电导率和pH值进行了测定,并绘制了相关相图,得到5个结晶相区和3个共饱点。该体系没有固溶体和复盐生成,为简单共饱和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Na_2B_4O_7-Mg_2B_6O_(11)-H_2O体系在298.15,K时稳定相平衡,并测定其溶解度及物化性质(密度和折光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稳定相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水合物I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相图中有1个共饱点E(Na_2B_4O_7·10H_2O+Mg_2B_6O_(11)·15H_2O),对应的液相组成(质量分数)为Na_2B_4O_72.95%、Mg_2B_6O_(11)0.034%;2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AE和BE;2个单盐结晶区,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B_4O_7·10H_2O和Mg_2B_6O_(11)·15H_2O;平衡液相中随着Na_2B_4O_7含量的不断增加,Mg_2B_6O_(11)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表明Na_2B_4O_7对Mg_2B_6O_(11)有较强的盐析作用.稳定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均随着液相中Na_2B_4O_7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采用经验公式对密度和折光率进行了关联,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物化教材在推导 H_2+X_2→2HX 反应速率方程的过程中,其速率常数的表达出现的不同,并对此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通过比较得出在推导过程中最好用化学反应进度来表示反应速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硫酸钾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研究硫酸铵加入比以及氯化钠杂质对硫酸钾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并用蔡司体式显微镜原位在线观察硫酸钾晶体的生长过程,以找到有利于硫酸钾晶体快速生长的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钾与硫酸铵化学计量比2KCl:(NH4)2SO4为1:1时,硫酸钾产品回收率达到80%左右;氯化钠杂质严重影响硫酸钾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降低产品质量;提高溶液中硫酸钾的过饱和度和溶液流速可以加快硫酸钾晶体的结晶生长。  相似文献   

13.
乙醇萃取法制备低Na;K高纯氯化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碱金属氯化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差异,首次提出了乙醇萃取法制备低Na,K高纯氯化锂的工艺方法·除Ca实验表明,当草酸锂的加入量为0·6%时,Ca质量分数可控制在10×10-6~15×10-6以下;除Na,K实验表明,当液固比为8·5,过滤次数为2次时,Na质量分数可降到40×10-6以下,K质量分数可降到5×10-6以下·说明乙醇萃取法很好地解决了氯化锂制备中很难深度除去Na,K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多温下KCl+CsCl+C2H5OH/CH3OH+H2O四元体系的相行为。结果表明,对于KCl+CsCl+C2H5OH+H2O四元体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分层的范围逐渐增大;而KCl+CsCl+CH3OH+H2O体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没有出现分层现象,只是随着醇含量的增加,氯化钾和氯化铯的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研究比较了重量法和烘干法测定氯化钾、氯化铯单盐以及混合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得出对于单盐溶液,氯化银重量法、四苯硼钠重量法和烘干法均能相对准确地测定其浓度;对于混合溶液,烘干法与重量法相比更加准确;研究表明烘干法更适于三元体系KCl-CsCl-H_2O中钾铯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水无氧Schlenk技术合成了三种含(Me3Si)2NSiMe2取代茂基稀土氯化物.它们对空气、水敏感,易溶于THF,DME,甲苯,不溶于正己烷.标题化合物均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符合相应的化学式,在红外光谱中也找到了相关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本极大2K2-free图的一些特征,并构造了顶点数是12的基本极大2K2-free图,否定了这样的一个猜想:不存在这样的简单非完全连通图G,对其中每一对不相邻的顶点x和y,都有IM(G+zy)=IM(G)+1.  相似文献   

18.
在低于100 °C热源、高于30 °C冷凝温度的条件下,为了获得-15 °C的冷冻工况,采用二级解吸过程设计了氯化钙/氯化钡吸附氨的吸附制冷系统,并对氯化钙/氯化钡工质对的吸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由其性能数据拟合而得到吸附与解吸曲线、耦合吸附与解吸方程和传热方程,并建立系统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利用85 °C的低温热源,在30 °C的冷凝温度条件下获得-15 °C的制冷温度,并达到2.62 kW的制冷功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K2n+1-E(2 K2)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用K2n 1-E(2K2)表示2n 1阶的完全图删掉两条不相邻的边所得到的图,给出了图K2n 1-E(2K2)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20.
氯化铵氯化氧化镧氧化铈混合物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铵氯化氧化镧氧化铈混合物的适宜条件及其氯化反应动力学 研究表明:在氯化铵用量为nNH4Cl/n(La2O3+CeO2) =12∶1的物质的量比、氯化焙烧温度 390~400℃、氯化时间 25min的条件下,稀土的氯化率在 80%以上;氧化镧与氧化铈混合物的氯化反应动力学遵从Erofeev方程,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 13. 49kJ·mol-1,动力学方程为k=1. 6e-13490 /RT,属于内扩散控制 CeO2 与NH4Cl的反应是混合氧化稀土氯化的控速步骤,反应程度决定混合氧化稀土氯化率的大小 混合氧化稀土的组成与配分,是影响氯化铵氯化氧化稀土氯化率和氯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