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诗彤 《甘肃科技》2014,30(22):118-120
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白色家电业务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又一次海外大收购。从财务的视角对青岛海尔在收购前后的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此次收购使海尔的财务风险变大,但由于海尔现金流量较充裕,资金周转能力较强,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收购案对海尔的影响利大于弊。海尔通过收购将接手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不仅增强了海尔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了海尔品牌的知名度,还使海尔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为以后的深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尔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但近一段时期以来,海尔在一些方面遭到业界和媒体的质疑,海尔公布的2001年营业额、海尔的市场策略、海尔的国际化扩张、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人才流换等问题均被提及,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关注和审视一下海尔的掌舵人——张瑞敏,他能否带领他的企业大船冲破艰难险阻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3.
隋海 《科技信息》2007,(21):29-29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海尔”品牌是我国第一批评出的“中国世界名牌”。海尔的辉煌让许多企业羡慕,更值得人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今天海尔的辉煌?近些年来,许多媒体都对海尔进行了宣传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了海尔成功的奥秘是自主创新。海尔23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自主创新史。  相似文献   

4.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上证综指、深证成指、青岛海尔、长安汽车的收盘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序列.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前三者都存在持久性特征.上证综指的持久性特征要略强于深证成指,深证成指要强于青岛海尔,青岛海尔要强于长安汽车.但经过5次拟合后,发现前三者的指数值差异要大于长安汽车,即波动性要强于长安汽车.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朝鲜开始采取的一些经济调整措施曾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一度沸沸扬扬的核问题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年多来,朝鲜国内的经济调整进展如何,经济形势又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6.
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这样红?海尔为什么这样火?摩托罗拉为什么历久弥新,青春常驻? 海尔说:“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GE说:“你要变成质量问题的疯子……质量是这一公司的全部……‘6σ’必须成为公司最普遍的语言。” 没错,他们都告诉你,“质量”就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那么,“6σ”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运用重标度极差分析方法,分析我国上证综指、深证成指、青岛海尔、长安汽车的收盘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序列.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三者都存在持久性特征.上证综指的持久性特征要略强于深证成指,深证成指要强于青岛海尔,青岛海尔要强于长安汽车.  相似文献   

8.
海尔的目标无疑是想成为中国的GE,但当反思我们的资源消耗与技术差距时,我们不能不对这种“跟随型战略”产生疑问,难道科学的发展观不能指引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吗?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海尔联手泰国正大集团等企业宣布斥资2.7亿美元投入8英寸芯片生产,市场定位在山东的IT、家电大厂商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 以冰箱起家,近几年在多元化少有成功案例的海尔,如今再一次走入一个它并不熟悉的行业。与当年的计算机领域一样,芯片业是一个难以发挥其现有品牌巨大影响力的工业品行业。海尔涉足芯片业究竟意欲何为? 本刊展开独家调查,竟然发现——海尔此举难逃盘活地产的嫌疑。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海尔再次蝉联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面对如潮的赞誉,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依然冷静如往常。张瑞敏说:评价和赞誉是用户和社会各界对海尔的肯定,但它是对海尔过去的做法的肯定,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11.
艺璇 《创新科技》2008,(6):36-37
<正>对于海尔,新闻界多年来进行过连篇累牍的报道;关于海尔,从基础管理到企业文化,从体制创新到技术创新,从"市场链"到"星级服务",从张瑞敏的思维到员工的漫画,经济学界、企业界都做过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已经出版的各种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今天我们看到海尔站到了世界的前台,接受世人的注目,依旧觉得谜样重重,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经赞赏的企业现在似乎都遇到了麻烦。有“世界第一企业”之称的沃尔玛,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来自员工待遇的投诉;中国IT旗帜企业联想遇到了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杨元庆不得不承认过去三年的战略失误。我们同样也开始质疑一些现在看起来很美的企业。一心想当“中国GE”的海尔,其跟随战略是否正确?以低成本、价格战取胜的格兰仕,还得靠“压榨劳动力”获得市场份额吗?我们同时也在反思,什么样的企业才是真正成功的健康企业?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改变人们过去看待成功企业的视角,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销售额和利润以外的东西:战略是…  相似文献   

13.
7月5日,海尔因为一篇质疑文章《海尔的真相:居危思进》,把年仅27岁的作者——证券分析员陈毅聪(网名:成一虫)告上法庭。而企业巨头海尔状告小分析员,索赔30万,又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运用,有种种提法。“利用客观规律”是其中一种。这种提法,自然比“改造客观规律”的提法要好些。所谓“好些”,是指它承认客观规律是不能“改造”的,如可以“改造”,那还算什么“规律”?正象“必然”如果可以“改造”即非“必然”一样,岂不成了“可以依人们意旨为转移”的东西了?但,“利用客观规律”的“利用”二字,对于抵制”主观意志论”仍不彻底,仍然羞羞答答给它留了点空隙。因为,“规律”本身既然可以被主观所“利用”,也  相似文献   

15.
张映辉 《科技信息》2012,(36):I0217-I0217
随着城市中对冰箱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伊菜克斯、LG等品牌对海尔市场份额的挤压,使得冰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海尔在冰箱促销上投入较大,海尔销售一台冰箱的利润也降到了不足百元。显然,海尔冰箱必须为自己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面对市场份额和利润连续下降的城市市场,海尔自然要把目光转向农村。鉴于此,本课题主要探究海尔冰箱在县域市场的营销模式,了解冰箱县域市场的需求特性,从而为海尔家电下乡的市场扩展提供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注手机产业的读者不会忘记2005年国产手机全线溃败的惨况。而进入2006年,这一态势并未有所缓解,陷入泥沼的企业仍然在增加,连一直笼罩在“国人骄傲”光环之下的海尔电器也难逃这一“怪圈”。 近日,阴霾的国产手机市场上空再度炸响一记惊雷:由于受手机业务影响。海尔电器2005年财报爆出了高达4.33亿港元的巨额亏损。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使手机业务成了中国IT厂商的“票房毒药”?!  相似文献   

17.
空调大战2001     
空调的零售旺季尚未到来,但空调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早已如暗中筹措了。2001年空调大战,正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不久将紧锣密鼓地上演着。 今年的空调战会有什么特点?谁将主导空调市场?重新洗牌后的空调业会是什么样子? 空调业陷入了群雄混战之中空调业界传统的阵营分类法是:第一阵营海尔、格力、美的、第二阵营科龙(华宝)、春兰、海信等,而第三阵营是个来来去去极不稳定的空调新军阵营。以往的空调市场争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信息化》2005,(9):88-88
海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家电行业的“老大”,家电产品在国际上也是小有名气,不过海尔并不只在家电行业出彩,现在在IT行业也有它的影子。目前海尔的台式机、笔记本等产品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近期海尔又上市了一款新型的LCD显示器,搭配任意整机一起出售。  相似文献   

19.
海尔为什么要搞物流 我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被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所决定的。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订单。如果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有物可流。要实现这个订单,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中国海尔集团和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共同研制开发的世界首台新一代健康空调——强力杀菌酶空调在海尔集团诞生。这标志着全球健康空调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中国健康空调的又一次升级。 据了解,目前由海尔和三菱共同推出的这一款强力杀菌酶柜机与以往的健康空调有所不同。新一代海尔强力杀菌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