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电毛细曲线法测定,考察了Br~-离子在汞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特性吸附及对双电层结构、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纳米MnO2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优势,从MnO2的制备、导电剂、电解质溶液和向MnO2晶格中掺入其他元素四个方面综述了目前纳米MnO2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纳米MnO2电容器兼具双电层电容和氧化还原电容两种电荷储存机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电腐蚀法是以金属腐蚀原理为基础的。它是一种极为简便的制备光电报的方法。对于n—Bi_2S_3光电极的制备,只要将镀有铋的金属或导电膜放在电腐蚀液(硫化物电解质溶液)中,加上一定的电压,便可在金属基板或导电膜上形成一层具有光电性的硫化物沉积物,此即n—Bi_2S_3,且有半导体性能,其禁带宽度为1.22ev。它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我们对n—Bi_2S_3电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在光的长期照射下,光电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半导体/液结费米能级钉着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导体/金属接触的肖脱基结理论和半导体/溶液界面结构的 Gerischer-Nozik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半导体/液结势垒高度的关系式,并定量地分析无表面态和高密度表面态两种极限情形中的势垒高度。结果表明前者决定于半导体的亲合能和氧化还原对的电位,后者不随氧化还原对的电位和外加电位而变化,费米能级钉着在表面态。n-GaAs 电极的光电效应和电反射效应的实验结果证明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T-1 EMS电化学调制光谱仪研究了电沉积CdSe电极在1mol/L Na2SO3溶液中的电化学调制光谱(EMRS)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dSe电极在Na2SO3溶液中的EMRS具有典型的Franz—Keldysh振荡峰.根据Aspnes提出的弱电场三阶微商电解液电反射理论,对CdSe电极的EMRS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出了CdSe电极的禁带宽度和展宽系数等相关参数.结合EMRS随直流偏置电位的变化,快速、准确地确定出CdSe电极在NaSO3溶液体系中的平带电位值.这些参数为研究CdSe电极的半导体性质和界面结构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新型及复杂电化学界面的研究需求对应用和发展各种高空间分辨的原位表征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术能在控制电极电位的条件下获得电解质溶液中电极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已发展为电化学界面研究的重要工具.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探针技术研究团队多年来以探针技术为基础,在发展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方向,目前已将扫描探针技术发展成为兼具电化学界面表征和加工的重要技术.本文梳理了30多年来该团队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及发展联用方法、金属电沉积初始阶段研究、单晶电极/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仿生生物膜、离子液体中的欠电位沉积及反应动力学研究、针尖诱导表面纳米构筑及量子电导研究、锂电池界面研究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滴法研究了钾离子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过程。同时,对不同工作电极、参比电极、有机相和水相体积比、扫描速度、水相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钾离子转移峰电流、峰电位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界面双电层的存在导致钾离子转移峰峰电流随扫描圈数的增加而减小;钾离子的转移峰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成正比;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氧化还原电对的浓度比增大时钾离子转移峰峰电流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快速小三角波法和电流换向阶跃法研究了Cu(Ⅱ)成相层的物理状况和消长过程,提出了在成相层溶液界面生长的膜只能导致电极的部分钝化,而在铜成相层界面生长的膜则引起电极的高度钝化。  相似文献   

9.
低电子亲和势的场助热电子发射阴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金属 /绝缘层 /半导体 /金属结构的场助热电子发射阴极是大屏幕显示器中的主要候选部件。电子发射受到各层薄膜的厚度、材料组分和结晶状态等的严重影响。由Au/Ag双层薄膜构成的上电极使得电子亲和势降低0 .5 e V,发射电流提高了数倍。半导体材料 Zn1 - x Mgx O具有低的电子亲和势以及适合电子注入的带隙宽度 ,并且已经较为容易地用溅射方法制备。上电极和半导体层之间的晶格匹配可以降低电子在界面上的散射 ,对提高发射电流是很重要的 ,这已经在 Zn1 - x Mgx O/Au和 L i F/Au界面上实现。在绝缘层和半导体层之间引入界面态控制层可以大大降低驱动电压 ,对采用宽带隙半导体层的阴极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型双电层电容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蔗糖为原料制得了活性炭,并对以该活性炭材料作为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30%的H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时,离子电导率高,双电层电容器循环性能稳定,循环寿命长.  相似文献   

11.
用矿物电极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测定了菱锰矿的表面电位。测定表明,电解质对菱锰矿表面电位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用显微电泳法测得菱锰矿的等电点为 pH=7,并讨论了菱锰矿界面电性与可浮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泥砂吸附是研究江河水体净化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泥砂吸附属于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固液界面双电层的形成与结构以及几种固液界面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分子筛/高聚物悬浮液挥发法和分子筛/高聚物热熔法制备了两种分子筛/高聚物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所制备电极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尤其是在反应条件下,修饰层的久性以及在修饰层中的分子物中的电响应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依赖于如下因素:修饰层中的高聚物种类,修饰层所使用的溶剂环境、修饰层中的分子筛粒子的大小,修饰层中分子筛与高聚物的比例,电解质溶液的温度以及电极与溶液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筛/高聚物悬浮液挥发法和分子筛/高聚物热熔法制备了两种分子筛/高聚物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所制备电极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尤其是在反应条件下,修饰层的耐久性以及在修饰层中的分子物种的电响应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依赖于如下因素:修饰层中的高聚物种类、修饰层所使用的溶剂环境、修饰层中的分子筛粒子的大小、修饰层中分子筛与高聚物的比例、电解质溶液的温度以及电极与溶液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生物医学工程及生理实验中常遇到的金属电极/0.9%NaCl 溶液系统的电极线性极化现象,在考虑了两种物质间形成的相界中电荷输运过程的影响,以及平衡态离子产生的不均匀电场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交流小信号扰动双电层离子极化模型.所进行的阻抗谱实验结果表明,在0.2Hz—40kHz 范围内,铂、金、银、钨和镓电极的线性极化阻抗频谱具有相似的幂指数规律,且与上述模型相吻合.有从而证明了用这一模型描述生物金属电极线性极化过程是合理的.这些结果还将助于了解电极线性极化阻抗谱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化学修饰[NiFe(CN)_6]~(2-/1-)电极在NaBr或KBr(以NaNO_3或KNO_3为支持电解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发现该电极对Br~-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D+—葡萄糖电化学氧化制备D_+—葡萄糖酸盐方面,[NiFe(CN)_6]~(2-/1-)电极是一种优越的电极材料,在反应过程中NaBr起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微弧氧化时电极表面的电压和击穿电压与时间、溶液浓度及施加电流密度的关系,考察了钛金属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微弧氧化时电极的表面电击穿行为.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过程中电极电压随时间呈不规则的锯齿型变化;在两种电解质溶液中,溶液浓度越大,电压越低;陶瓷膜表面的击穿电压随着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电解质溶液浓度一定时,击穿电压与微弧氧化时所施加的电流密度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淀积方法制备了BIT/PZT/BIT,PZT/BIT和BIT层状铁结构电薄膜,借助HP4192A低频率阻抗分析仪对样品的C—V特性进行了测试,用半导体理论讨论了金属—铁电薄膜—半导体(MFS)结构的电容电压(C—V)特性,由C-V曲线理论算出界面电位降Vi,结果表明,界面电位降与测量电容、薄膜电容及耗尽层电容有关.在三种结构中,BIT/PZT/BIT结构的界面电压降为最小,其界面效应优于单层和双层结构的界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载流子的注入对液晶盒中电压的影响,构建了光折变液晶系统中表面电荷调制的载流子注入模型。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液晶中的载流子向表面聚集,形成界面双电层。该双电层屏蔽了大部分的外加电场,使外加电压基本上都降落在界面双电层上。非均匀光照射时,在光亮区,来自于ITO电极的电荷将越过界面,产生载流子复合。而处于暗区的表面电荷密度基本保持不变,界面电荷层继续屏蔽外加电场,在液晶体内形成了与光强空间分布相对应的空间电荷场。基于以上模型,给出了界面附近的载流子和电场的动态演化过程,理论分析与已有的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分别测试了电解质0.2MEt4NBF4的碳酸丙稀酯溶液在铂电极和玻璃碳电极上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结果表明,试电解质在玻璃碳电极上更稳定。通过电化学聚合在玻璃碳电极上分别合成了聚噻吩、聚-3-甲基-噻吩和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并通过循环伏安对三种导电高分子的掺杂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比较三种导电高分子在电化学掺杂/去掺杂过程中的掺杂电位、可传递电荷、掺杂度和电荷捕获度可知,对于其掺杂电位,PT〉PMT〉PEDT;而对于去掺杂电荷和掺杂度,PEDT〉PMT〉PT,这表明PEDT是更有应用前景的超电客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