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流器的研究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展开 ,但其在大功率变流器中的实际应用却受到较高开关电压应力因素的限制 ,为此分析了单级功率因数变流器产生高电压开关应力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降低过高电压应力的几种方案 ,并进行了电路分析和仿真实验。根据实验及电路分析结果 ,串联电容充电、并联电容放电方案以及变压器绕组电压负反馈方案在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方面是二种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低压直流电源转换为所需的高压电源,提出了一种带耦合电感的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电路。将传统电感替换为耦合电感,且在开关管两边并联了由二极管和电容组成的升压模块,减小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提高了电压增益。在MATLAB中搭建了该新型升压变换电路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升压变换电路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且开关管的电压电流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3.
常规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 PFC)电路存在功率器件电压开关应力大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感电流临界导通模式的恒定导通时间( Constant On-Time, COT)控制方法。运用COT控制策略,开关管在低压时实现零电压( ZVS)开通,高压时实现谷压( VS)开通,大大地降低了功率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论文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讨论其设计方案,并研制了一台600 W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交错并联PFC变换器降低了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和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降低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4.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流器的研究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展,但其在大功率变流器中的实际应用却受到较高开关电压应力因素的限制,为此分析了单极功率因数变流器产生高电压开关应力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降低过高电压应力的几种方案,并进行了电路分析和仿真实验。根据实验及电路分析结果,串联电容充电、并联电容放电方案以及变压器绕组电压负反馈方案,在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方面是2种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制输出纹波小、高效的单相光伏逆变器,提出了新型三电平升压逆变器.将串并联二极管电容网络与传统Boost升压电路相结合,配合后级桥式逆变电路,可实现输入48 V直流电压,输出有效值220 V交流电压.分析了新型三电平升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三电平逆变器结构简单,与其他三电平逆变电路相比较,其电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实现三电平逆变的同时,实现可调升压,使用较少的开关器件,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改进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二次型Boost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升压能力,但其开关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较大,增加了电路的体积与成本。笔者在传统二次型Boost 变换器的基础上,结合高增益Boost 三端网络,提出改进二次型Boost变换器,并对其连续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及各开关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二次型Boost 变换器不仅升压能力有所提升,而且在输出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开关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有所降低。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了弧焊逆变器新的发展方向--软开关相移PWM控制技术,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电路实例和试验结果;分析了弧焊逆变器动态过程的仿真技术和模糊逻辑控制方法,为新型弧焊逆变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采用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作为开关元件的弧焊逆变器。讨论了其工作原理,IGBT 的结构特点,以及使用 LEM 电流传感器实现的电流反馈系统。并通过效率、功率因数的测定及工艺试验表明,所研制的150安培 IGBT 弧焊逆变器是一种高效、节能、轻便、很有发展前景的逆变电源。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并联于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并联型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采用倍频载波相移SPWM技术的并联逆变器作为主电路结构,降低功率器件的电流等级,提高逆变器的等效开关频率.从电源电压和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提取电源电流的指令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信息,采用电压外环PI调节电流内环P调节实现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同频同相,控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带线性及非线性负载时功率因数达到0.99,谐波畸变率低,结果证明了并联型PFC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对RCD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分析了缓冲电路在逆变器中的应用。缓冲电路软化了逆变器功率器件的开关过程,降低了器件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避免了器件的二次击穿,使功率器件工作在安全工作区内,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在50kHz交叉联正激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工作频率难以提高的基础上,研究了kHz并联正激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新的控制方案,直流变换器改为20个200kHz正激变换器并联工作,通过一定的控制形成200kHz的直流脉冲电压,逆变器以100kHz的采样频率有限单极性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行,功率管的开关频率提高,开关损耗下降,该方案有助于减小变换器的成本,体积和重量,改善变换器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全桥软开关变换器,配合以一定的焊机外特性控制电路,成功将其应用于ARC-160型弧焊逆变电源,工作频率150kHz,达到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领先水平.全桥变换器采用移相谐振的控制方式,通过增加一个辅助谐振网络,可以在较宽负载范围内实现主功率器件的零电压开关.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弧焊逆变电源工作波形良好,开关损耗小,满载时效率达到0.88.  相似文献   

13.
Boost型ZVT-APFC电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零电压转换(ZVT)变换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软开关电路,与一般的零电压准谐振电路相比,其功率开关管的谐振电压应力较小。对Boost型的ZVT软开关电路及其改进型电路进行了比较,推导出工作过程的各种状态,并设计了应用UC3855 APFC的控制芯片的ZVT单相整流电源,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和主要参数的设计。实验表明,该电源具有损耗低、效率高、开关噪音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新型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新型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进行了设计,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成果,研究了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结构、参数与其外特性曲线之间的基本规律.文中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CO2 焊接电源的单环控制、动态特性不好、工作不可靠等缺点 ,介绍了一种采用全桥逆变电路作为主电路 ,分别以电压反馈和变压器原边电流反馈作为外环、内环双环控制的恒压大电流弧焊逆变电源装置 ,阐明了它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这种基于PI调节的、以PWM控制器UC3846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实验证明 ,该逆变电源装置具有快速性和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和功率较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Z源逆变器能够克服升压与逆变不兼容的缺点,但其升压能力却受逆变电路中调制因子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而现有改进技术在提高升压的同时,相应的增加了器件的耐压等级与成本,针对这一不足,通过结合电源嵌入式的改进思路,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增益、高容错性能的电源嵌入式开关电感Z源逆变器拓扑。与Z源逆变器相比,不仅升压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还具有更加严格的对称结构,并且降低了电容应力与启动时的冲击电流,从而减小了逆变器的成本和体积。除此之外,还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运行于单电源开路、短路以及双电源电压不平衡等工况中。最后搭建了其光伏并网仿真模型,并在StarSim HIL实验平台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逆变器的正确性与可实现性,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并网逆变工作。  相似文献   

17.
论述以功率场效应管作为逆变元件的方波交流高频弧焊电源,讨论了方波交流高频电弧特性与规律,提出了方波交流高频弧焊电源是由正半波方波高频脉冲焊与负半波方波高频脉冲焊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to study the power loss of converter for elevator,The analysis is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meters(current,voltages and losses in the inverter and converter) relevant for sizing of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drive was done.) For high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frequency like in elevator applications of fpwm =10kHz,switching losses are dominant and are about 2/3 of the total losses on IGBT switch.Transition from continuous 3 phase to discontinuous 2 phase PWM results in 50% reduction of switching loses on IGBT devices providing that PWM is not done over 60deg angle in a particular phase when current has maximum value.Total losses on IGBT(conduction + switching) are reduced approximately by ~1/3 what is still a significant reduction.Two phase PWM with reduced losses can be used for applications when acoustic noise due to increased current ripple is not significant and fall back solution to regular 3 phase PWM when drive operates under rare extreme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heat sink temperature.The analysis will be examined by further laboratory testing simulating 60% duty cycle on a dynamometer.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矩阵式变换原理的三相可控整流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三相-三相矩阵式变换器(MC)的拓扑与开关函数矩阵,建立了一种三相可控整流器(三相AC/DCMC)的拓扑和开关函数矩阵.该整流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可达输入相电压幅值的1.5倍,输出电压极性任意可调,并具有宽范围输出电压调节、正弦输入电流零位移以及电能双向流动等能力,是一种通用的三相可控整流器.其应用场合包括AC/DC电动机传动、直流励磁、有源电力滤波、功率因数校正等许多领域.利用SIMULINK4.1进行仿真研究后,采用开关函数算法和一步换流策略实现了一种三相AC/DCMC带负载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