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构建系统耦合、系统耦合协调等模型,以丽江市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丽江市从供给侧结构角度,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依旧处于文化、旅游磨合发展阶段,随着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已经从最开始严重失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研究期内,丽江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10—2012年,文旅产业水平较低发展,协调度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阶段;2013—2016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快速发展,协调度水平依旧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7—2019年,文旅产业融合较高水平发展,协调度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相对滞后。3)丽江市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快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需及时协调二者之间发展关系,才能让丽江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朝着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提出了促进丽江市等边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获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同步性、自相关模型,对融合水平及其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而旅游产业稍有下降,文化产业发展快于旅游产业,地区差异较大;(2)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性较高,衢州市、丽水市较低,嘉兴市提高较快;(3)浙江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特征,浙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水平高于浙南,绍兴市处于过渡区,是未来的增长点;(4)浙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差距小于浙南,杭州市文化与旅游产业长时间处于高度协调的同步发展状态,产业协同作用强,而其他城市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拮抗或磨合的状态。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浙江省文化与旅游产业更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加快城市间文旅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韬钦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86-1192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振兴往往与文旅融合、产业振兴联系在一起,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不必然是融合关系,无论从发展阶段还是功能性质来看,二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从文化振兴的角度来看,文旅融合还存在五大矛盾,包括文化资源稀缺与旅游产业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文化的严谨性与旅游的随意性之间的矛盾、乡村文化的外来性与旅游资源的本土性之间的矛盾、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不同禀赋特征地区之差异化的矛盾、乡村文旅融合低层次性规划与可持续性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转变思维,加强农村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保护工作;尊重人的主体性,发挥人才的推动力;加强基础工作建设,避免超前跳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晋商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应用因子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满意度进行评测,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资源融合、市场融合、功能融合是影响游客满意的主要因素,三者对游客满意度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过度依赖传统物质文化资源,缺乏深层次文化市场开发,文化功能与旅游功能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是造成晋商文化旅游满意度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动资源转化,打造特色文旅产品,创新融合模式等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发展是2015年我国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2019年是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元年,辽宁省作为我国的文化旅游大省,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成为赋能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赋能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成为必要.锦州率先成为全域旅游市级示范点,其全域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组合优良.基于ASEB栅格分析方法,供需双视角解析了锦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探寻得出锦州全域旅游的1234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和旅游者、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泛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神秘文化旅游品牌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通车,为青藏两省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藏铁路沿线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顶级旅游带.青藏两省区依托青藏铁路,打造神秘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挖掘青藏高原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合肥市虽拥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名人文化旅游却不甚发达。结合创意文旅产业融合的综合理论,全面探讨合肥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的创意化开发和品牌化战略,旨在为合肥市文化旅游和创意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最具科学性的有效实践参考。创意化开发合肥市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一是规划和创新系统性的名人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培育和完善融合性的名人文化旅游产业群落。尤其要注重合肥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的品牌化战略,包括合肥市历史名人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延伸、品牌营销、品牌保护等工程。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科技创新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放松产业管制、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推进大型文旅集团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以大同市为案例地,分析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依托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模型,将大同市旅游形象定位于"佛道古都",并提出品牌设计与开发、品牌内部建设与外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体旅康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等,对攀西地区文体旅康产业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攀西地区具有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旅游资源和区域领先的医疗条件。同时也存在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配套不足,文体旅康产业整体消费不足,服务水平低、行业队伍力量薄弱等4个方面不足。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质量,加强文体旅康服务、壮大行业队伍等对策,以期促进当地文体旅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文体旅康产业新格局的形成,丰富旅游业态。  相似文献   

11.
<正>旅游业一直是厦门市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借着文化创意产业这股强劲"东风",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但顺理成章,亦势在必行。针对旅游产业需要升级和优化的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借助于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能提升和深化旅游业的"文化含金量"和旅游品质,另一方面则会刺激文化创意产业消费,推动文创产业有序开发~([1])。厦门市旅游业与文创产业已有了初步的融合,一是政府由上至下倡导,建设旅游文创基地;二是民间文创力量崛起,与旅游业天然结合;三是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国务院提出新形势下,交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随后,云南省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引领交旅融合发展模式。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旅游的门户形象,其中最直观且最具地域特色的是景观绿化,公路景观如何能在交通强国这一重要举措中率先引领潮流,值得思考。所以,该文探讨各等级公路的景观营造,为各类公路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既具有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重大功能,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新兴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梳理,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指出融合化、创意化、集群化、生态化、信息化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趋势的研究,对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通车,为青藏两省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藏铁路沿线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顶级旅游带。青藏两省区依托青藏铁路,打造神秘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挖掘青藏高原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期旅游产业呈现新业态,可通过设立闽台船政文旅协同管理机构,打磨船政主题创意故事,打造船政文化符号,建构立体闽台船政文化旅游空间,共建闽台船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辟多元闽台船政文旅传播模式等途径,建构闽台文旅产业共同体,创新船政文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ESI模型(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为基础,通过深入社区进行田野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构建了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开发的内在机理结构框架.研究显示,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社区历史风物和社区环境的改变会对当地居民的社区情感及文化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作用于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并由此推论旅游开发方、政府、社区应重视外来文化与社区本土文化交互作用形成的新文化在社区文化认同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活动作为当地旅游产业开发战略关联的重要切入点,有效推进当地居民对再造后的社区文化的认同,促进地方文化在继承中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开发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文化创意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且初见成效,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定位品牌差异性,以生态圈的合力创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然而,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矛盾、旅游开发中文化主体的弱化、旅游企业与有管部门的自利性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品的融合,能够开发出更具特色,更受游客欢迎的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本文在分析了创意旅游的创意理念、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创意与乡村旅游产品的融合路径的基础上,以大同市花塔村为例,从文化创意的视角设计花塔村创意休闲农业园、创意民俗表演馆、创意休闲养生园、创意旅游纪念品和假日旅游活动五种创意产品类型,最后探讨了花塔村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意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开发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文化创意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且初见成效,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定位品牌差异性,以生态圈的合力创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然而,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矛盾、旅游开发中文化主体的弱化、旅游企业与有管部门的自利性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四条路径实现。景德镇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典型与核心城市,来自景德镇的调研表明:通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发展,可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促进陶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合与发展中还存在的体制条块分割、营销不力、资金缺乏等问题;可以从协作机制、整体营销机制、投融资机制、人才机制等维度来构建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