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了解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的因素、自我锻炼能力5个方面,并为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高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广西及全国女大学生相应年龄组总体水平,也差于同类别男生,一年级优于二年级;一年级女生无论从锻炼次数、强度和时间都好于二年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不经常锻炼的女生,但具体到各个因子上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心理测量法,对高海拔地区的青海省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及其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偏差,功能性动机较强,对达标项目的兴趣较高;体育意识处于一般与尚好水平之间,行为倾向表现为体育锻炼能力水平较低,锻炼次数不多,锻炼时间较短.缺乏对靶心率控制锻炼强度方法的运用;具有内外向、较低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较精神质的学生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市区中小学学生进行为期3个半月的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1)从各年级学生的体质上看,在身体机能指标中,男生的肺活量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运动素质指标中,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生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身体形态指标中,男生的体重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环比研究中发现:男、女学生在身高、体重上均有下降趋势。2)从各年级学生的锻炼行为上看,学生的锻炼时间普遍为30-60min,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锻炼时间略有增加:从锻炼地点看,三、五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社区为主,初二和高二年级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从锻炼强度上看,三、五年级学生锻炼强度较小,初二和高二年级强度增大,尤以初二年级最为突出。3)从学生的锻炼期望上看,锻炼效果因子中五年级、初二、高二年级差异最大(P〈0.05);锻炼人际因子中只有高二年级男女生存在差异(P〈0.05)。4)从学生的锻炼期望因子回归上看,锻炼意识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大(β=0.127,(P〈0.01));锻炼人际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小(β=-0.009,P〉O.05)。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中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中学生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男生体育锻炼量优于女生,初中生体育锻炼量和锻炼周数明显高于高中生,进行中、高锻炼量的中学生运动动机水平和锻炼周数高于低锻炼量学生;中学生从事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动机总分、体育锻炼量的影响显著;(2)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周数对运动动机预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锻炼动机测量》量表对渤海大学178名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协会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排序依次是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只是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的排序不同;体育协会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锻炼氛围都显著性高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在能力动机强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广州市六所高职院校570名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动机”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经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其中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三次以上为21.05%、一到两次者为58.62%、没有参与体育锻炼者为20.32%。就如何加强女生体育锻炼行为,提高女生身体素质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市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偏低;锻炼方式以群体性为主,锻炼内容以球类为主,锻炼动机以增强体质为主;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内容、方式和动机等方面,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动机,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方面高年级、低年级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文献法,对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差异问题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各地区老年人体肓锻炼动机存在不同.具体表现为:1)不同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有差异.2)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有差异.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有差异.4)不同经济收入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有差异.5)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议在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上,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体育锻炼,园地制宜、区别对待,让我们的老年人树立更加积极有益的体育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员课后锻炼的目的与内容、活动的频度与时间、活动形式和项目的选择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警察院校学员参与课后体育锻炼的目的性较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集中和针对性;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体能、力量和跑步等与警察体能密切相关的项目;在课后体育锻炼中多以身体锻炼为目的,运动负荷较大,低年级锻炼为警察院校课后体育锻炼人群主体,高年级属于人群中少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西学院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形式,锻炼时间、次数,锻炼内容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皖西学院今后更好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9年院校的943名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行为现状,从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课的认识、课外锻炼状况和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认识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甘肃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明确,但意识与行为存在着较大差异;(2)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原因是懒惰行为和主体意识缺乏;(3)锻炼的项目相对单一、集中、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在意识培养、教材内容改革以及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健身的现状,通过调查表明,健身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健身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内在因素包括健身态度、健身动机、锻炼兴趣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沈阳化工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动机、参与项目排名和组织形式为切入点,对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制约其开展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苏州地区34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和体育锻炼态度、动机、组织形式、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影响锻炼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连市主要城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项目、锻炼场所和锻炼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市主要城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多以满足提高体育成绩需要为主,具有短视现象;锻炼项目的选择以跑的项目为主,基本与体育考试内容有关,没有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的需要;锻炼场所主要以学校操场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社区和家里的空地及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锻炼形式主要以结伴锻炼和集体组织形式,以个人行为锻炼的人很少;学生自主锻炼频率不高、锻炼持续时间和对锻炼时间的选择虽然没有规律性,但基本都能保证参与,多数学生能保证每周3次以上和单次1 h以上自主锻炼时间.  相似文献   

17.
了解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提出建议对策;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占男性人数的60.4%,占女性人数的54.7%;排在第二位的是改善精神状态和情绪,占男性人数的32.4%,占女性人数的38.5%;排在第三位的男性选择了消遣娱乐,占男性人数的21.6%,而女性则选择了减肥,占女性人数的27.3%;参与体育锻炼频度方面,选择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合计179人,占有效百分比的59.7%,对男女在锻炼频度方面进行了独立样本方差和均值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男女在体育锻炼频度上没有差异;锻炼项目选择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羽毛球、跑步和健身走。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明确,但每周锻炼的次数较少,达不到锻炼效果,项目选择上多以简易,可参与的项目为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不同职业的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10人区县1462名不同职业的成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职业的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其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消遗娱乐及调整情绪;体育锻炼常去的场所是不收费的公共活动场所。体育锻炼的常选项目是跑步散步,旅游,羽毛球,健身操,舞蹈等;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都在30min以上,目的是使不同职业的成年人的找出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并为其体育部门,场所提供适应不同职业的成年人体育锻炼的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福建省中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规律与特征,从而为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现实性依据,从锻炼动机、自我效能、价值判断、锻炼阶段行为阶段、体育课程、学校条件、家庭影响几个方面对重庆市7所中学的1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锻炼行为各阶段的分布情况为:前意向阶段n=122(8.1%),意向阶段n=147(9.7%),准备阶段n=719(47.7%),行动阶段n=246(16.3%),保持阶段n=273(18.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组的个体在观察变量上存在明显不同;回归分析显示,锻炼水平、锻炼效能、动机水平、价值判断、家庭因素、身体效能和课程因素可显著预测初中生的锻炼行为,7个变量可解释锻炼行为43.5%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