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安是农业大市,六安的农业因生态而兴,靠生态发展."九五"以来,六安的农业在发挥生态优势和正确把握农业科技进步的着力点上,注重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突破: 1.抓重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农业作为全市五大重点技术之一,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领导推动力度,变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同时实现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业保护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多数人仅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讨论农业保护的必要性,这显然是不够的.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出发,阐明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指出农业不仅为社会提供经济产品,而且还提供不可替代的生态产品.我国农业所面临的生态状况、生态环境的有限性、稀缺性、生态产品产权的模糊化特征,决定了实施完整的农业生态经济保护战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家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家园"的概念 "生态家园"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组织生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态家园"以自然界微生物一植物一动物的生态大循环为基础,把一家一户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生态养份在家庭内部的循环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自然品质,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家园"建设是集微生物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农业环保技术于一体的农产品生态生产技术模式."生态家园"生产模式加强了微生物在生物养份大循环中的作用,体现了生物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增值,使经营者得到了自然的、无公害的优质动、植物产品.  相似文献   

4.
农业危机的实质是农业生态危机,即农业生态要素配置的失衡所带来的危机。农业生态要素配置失衡包括区域间配置失衡和"代际"间的配置失衡。农业生态要素的区域间配置通过农产品贸易的方式实现,但人类往往由于受利益原则的驱使而使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出现农业生态要素配置的失衡;当代人为自身利益掠夺式使用农业生态要素的做法会损害后代人所拥有的农业生态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农业生态要素配置失衡导致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消除农业危机的关键是要消除农业生态危机,调节农业生态要素的不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生态伦理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宁 《创新科技》2009,(12):24-25
<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此外,《决定》还特别提出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按  相似文献   

6.
<正>读者朋友:我州具有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全州生态农业发展迅猛,五大基地面积已达78.4万亩,产量达158.5万吨,总产值达21亿元。甜樱桃、青脆李、大白菜、青莴苣、酿酒葡萄,已成为我州生态特色农产品亮丽名片,"川藏高原"品牌效应拓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随着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的拓展,发展潜力很大。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适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第一生产力作用,但仍然不够。为适应全州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将融入各行各业中去,作为传统产业农业发展也应适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220-221
农业生态旅游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咸宁市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咸宁市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生态资源等方面意义重大,是咸宁市建设新农村的一条重要的可行性途径。在全面分析咸宁市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咸宁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各种思路,找出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实现咸宁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适用性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摈弃了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农业经济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构建其发展框架,并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0.
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宝鸡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坡度陡、降雨强度大和黄土分布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宝鸡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坡度陡、降雨强度大和黄土分布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港地区土地生态类型与农业生态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的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组成的一部分,该区中低产田改造是“七五”期间国家攻关项目的重点区域之一。为此,本文从土地生态角度出发,对黑龙港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农业生态分区的探讨,为省、地(市)、县进行农业发展战略决策与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农业生态安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评价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统计学模型、生态承载力方法和生态模型法等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玉明 《广东科技》2013,(16):181+176
生态循环农业是新形势下加快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是实现生态循环农业高效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着重阐述了广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策略,以期提高广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北怀来县毗邻首都北京,其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基于怀来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结合其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现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怀来县分为5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分别是官厅水库渔业、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西部河川粮果菜主产区、中部丘陵粮果牧渔综合发展区、西北部河川丘陵牧粮菜综合发展区、南北两山牧果林综合发展区.同时,探讨了各分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领  申洪涛  李致新 《科技信息》2012,(36):63+65-63,65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阐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生态循环型烟草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科技创新是发展生态循环型烟草农业的主要驱动力,并探讨了开展循环型烟草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佳木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农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条根本路径。努力转变过去的思维方式,走出新的农业服务道路,突出农业上的优势和长处,完成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领头羊。强化国家粮食安全重责,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实施配套改革试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从而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  相似文献   

18.
深圳特区经济的崛起,引发了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中生态消费的热潮.都市农业作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深圳市龙岗区农业局和香港生态视野组织合作筹建了深圳市龙岗区示范生态农场.生态农场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的机巧原则,规划了农场内的六大功能分区一、华南山地农田水利的生态化改造;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培植、保护与开发利用;三、自然富余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示范;四、生态农业示范与生态化生物产业开发;五、环境监测与农业污染防治;六、生态示范教育与生态旅游开发.六大功能区块互为依托,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农场的生态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9.
生态防护林减轻农田氮素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农田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由氮素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造成农田施肥后的氨挥发、地表径流、淋溶和硝化-反硝化等氮损失4个主要途径,探讨了影响氮损失量及强度的因素,生态防护林对农田氮素在地表径流、淋溶的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防护林生态效能的因素。综合认为,防护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面源氮素造成的水体污染,提高氮素利用率,并在此基础上就生态防护林减轻农田施肥氮损失的研究领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生态资本供需态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7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幅均很小,人均生态足迹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生态资本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尤以关中地区为甚.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生态盈余"发展到"轻度赤字"状态,关中地区则由"轻度赤字"发展成为现阶段的"较严重赤字"状态.2007年,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27 hm2,0.19 hm2和1.15 hm2.关中地区尽管生态资本密度最大,但是人口密度和人均生态足迹也最大,因此生态资本供需缺口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