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周期演化区域上一类三种群互惠模型,讨论区域的周期演化对种群持续和灭绝的影响.利用上下解方法、比较原理、拟单增系统理论及抛物方程的先验估计理论,研究模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及稳定性问题.记ρ为区域演化速率,■.结果表明:当■时,区域周期演化对互惠种群持续性的影响是消极的;当■时,区域周期演化对互惠种群持续性的影响是积极的;当■时,区域周期演化对互惠种群持续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性别结构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讨论了不同性别的死亡率对两种群竞争生态数学模型动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死亡率低于0.477时,食饵种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自生的繁殖需求,虽然随着雌性死亡率的增加,雄性食饵数量、雌性食饵种群数量以及捕食者种群数量都在递减,但是由于食饵的数量可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不足以使种群灭绝.雌性死亡率高时,雄性食饵种群数量较之之前急剧下降,而且捕食者种群灭绝,说明食饵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导致其灭绝.当雌性死亡率高时,由于雌性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食饵种群的繁殖要求,导致整个食饵种群灭绝,可见雄性死亡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性别结构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讨论了不同性别的死亡率对两种群竞争生态数学模型动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死亡率低于0.477时,食饵种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自生的繁殖需求,虽然随着雌性死亡率的增加,雄性食饵数量、雌性食饵种群数量以及捕食者种群数量都在递减,但是由于食饵的数量可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不足以使种群灭绝.雌性死亡率高时,雄性食饵种群数量较之之前急剧下降,而且捕食者种群灭绝,说明食饵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捕食者种群的基本需求,导致其灭绝.当雌性死亡率高时,由于雌性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食饵种群的繁殖要求,导致整个食饵种群灭绝,可见雄性死亡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互惠相互作用关系是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之一,是生态学、生物数学的研究热点。2种群互惠系统是指每一种群的存在对另一种群的增长都会起促进作用的系统。由于时滞对一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在自然现象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生态系统中,为了更真实的反应自然,时滞是一种不应忽略的因素。时标理论的提出,整合和统一了连续与离散的分析。因此时标上的动力系统更为一般,包含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作为它的特例。在时间测度上研究了具有时滞的两种群互惠系统,利用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讨论此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从而使这一类系统的连续时间情形与离散时间情形的周期解存在性问题得到了统一研究。并且所获得的周期解存在性定理,推广了文献[15]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种群生物量增长模式,提出一种新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改进了Logistic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种群数量随时间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增长规律,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在新的模型中,Logistic模型仅为它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6.
具时滞与不具时滞互惠模型抛物系统解的性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一类3种群互惠模型的抛物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时滞的情况下,解总是整体存在的;在不具时滞的情况下,用上、下解的方法证明了当种群自身的竞争强于种群间的互惠影响时解整体存在,反之则可能爆破.  相似文献   

7.
针对来源于6个省份的茶尺蠖种群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不同茶尺蠖地理种群增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的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蛹的发育历期和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种群增长指数显示,在各种群中,以武汉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约增加123倍,信阳和长沙种群增长指数最小约为80,而杭州、南昌、福州种群增长指数居中,介于80~123之间.  相似文献   

8.
棉蚜种群模型的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种群增长随时间而变化.棉蚜种群在数量变动的过程中,分几个小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其数量的变化可以用Logistic方程与反Logistic方程来描述.介绍了棉蚜种群模型的便于使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得到棉蚜种群模型的参数估计,为研究棉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自然种群大都不是以单种种群的形式存在,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群落环境之中.群落演替必然包含着构成其群落的种群的变化.就演替机制而论,是构成群落的种群的变化导致了群落演替发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是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的先锋种群之一,几乎贯穿其演替过程的始终.研究其数量动态对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样地编年序列”的应用为长命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提供了捷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密度在约七龄前随时间增长;增长率随时间减小;在约七龄后随时间下降,增长率随时间增大;在约三十年后,种群密度仍随时间下降,但增长率显著增大.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植物量,在灌草丛到松阔混交林初期的演替中,呈现logistic增长,符合公式:P_p=40/(1+89.837~(-0.285A))在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中,表现出随时间而下降的趋势.导致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动力是种内光资源竞争引起的自疏和种间光资源竞争导致的他疏.主导因子是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STELLA,建立了具有年龄结构的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动态变化模型.通过模拟分析,研究了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探讨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的一般性规律,并对鼠害灾变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增长具有较大影响,而初始种群数量不是鼠灾发生的关键因子.提出了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恢复洞庭湖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洲滩增加东方田鼠的天敌等生态策略是最理想的防控鼠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