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平均值、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2000-2009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进行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低、增长速度快;西部城乡间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西部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影响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胡志文  李蕊 《科技信息》2007,(21):281-281,279
本文首先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金融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其金融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能源在居民生活中的消耗日益增长,已经成为碳排放的新增长点。为了解居民生活用能现状及影响因素,以贵州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为切入点,分析2000~2014年贵州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特征,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贵州省生活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城镇化水平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煤炭消费比重、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则动态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冲击效果和影响程度。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5—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高校的科研产出与科研效率.本文首先实证检验了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数量与研究人员数量、基础研究经费显著正相关;出版的科技著作数量与基础研究和经验研究经费正相关,与科研人员数量的关系不显著;发明专利数量与科研人员数量、基础研究经费和应用研究经费显著正相关.继而,考察了科研效率与科研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人均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数量和人均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与投入的科研人员数量间呈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应强化试验发展研究并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高校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6.
梁青青 《科技与经济》2017,30(3):106-110
选取1991—2014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农业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EKC假设,建立我国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关系函数模型;运用199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是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为12.08,到达拐点处人均GDP为177 162.66元。东中西部地区到达EKC拐点的时间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EKC到达拐点的时间分别为2065年、2058年和2077年。同时,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均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即存在一定的碳排放惯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定因素,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时间序列的角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单位根检验,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问题。文章利用1978年到2008年省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基于面板时间序列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结果。我们得出中国经济不存在收敛特征,而中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东部和西部接受绝对收敛而拒绝条件收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1997-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的作用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同时,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显著地依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更显著地依赖环境规制,而西部地区受到两者的影响程度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最近时间段的沪深股市A股指数的日收盘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回归、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等方法,运用Eview3.1分析工具,对沪市和深市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上证A股指数与深证A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倪洽亚  黄正廪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12-1714,1718
本文以体育竞赛为载体,通过苏区、长征中和陕甘宁边区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状况来揭示红色体育文化特征,探讨红色体育文化对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结论:从实际出发来定位体育。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办体育。抛弃锦标作风,倡导积极锻炼的风气。  相似文献   

12.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聊城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与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存在着许多分歧,必然影响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地体现,不符合现代学校的大体育观和大教育观,也不能与学校全面内涵建设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文化的健美操项目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及对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峰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208-208,210
体育全球化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的丧失和民族体育保护的现实困境,因此,我们要为民族体育找到新的出路,要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土化”和世界体育的“全球化”的互补。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城市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物质、文化建设日益现代化,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开始逐步兴起,体育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受到社会更多关注。由于体育文化的传播、发展对物质有较强的依赖性,人们对物质的拥有,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体育文化在城市里已逐渐表现得平民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体育文化在服务城市文化过程中主要起着丰富和充实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精神升华,对城市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整合发展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其一切物质、精神文化都包含于校园文化中。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子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体育文化中独树一帜。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更加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大学生的个人情感意识、校园环境满意度以及体育项目的参与度等角度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文化具有整合发展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临水夫人体育文化是临水夫人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临水夫人精神的传输载体和文化表达方式,是临水夫人文化研究的新篇章,为整合世界不同区域临水夫人文化资源以达到促进互动发展和形成体系架设了桥梁。从阐释临水夫人体育文化的概念及构成出发,寻绎了萌生与奠基;临水夫人生活中的体育文化元素、衍承与拓展;临水夫人祭祀活动中的体育元素,提出了规划临水夫人体育文化发展体系、开发临水夫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临水夫人体育文化发展品牌、构建闽台临水夫人体育文化持久互动发展机制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传递着"以人为本"、"传递和谐"的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体育运动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可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凸现了体育文化的独特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化自觉是实现体育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的前提条件,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审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现象,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继承与成功转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运用文化自觉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自觉程度不高或不自觉行为,具体表现为:理性认识不足与不合理继承、缺乏系统的传播机制、创新缺位,发展模式固化、不自觉的人为破坏、人们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与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心理等;针对这些不自觉的体育文化现象,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文化自觉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对"阳光体育运动"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内容及特点进行解析,从而建构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文化理论框架,以期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