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针对1993-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武汉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证券市场发展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财产性收入不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证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证券市场发展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7-114
农村劳动力供给优化和底层创新是农村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结构、增收途径及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又间接反映劳动力供给和底层创新.基于此,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皖北地区2008—2014年农民增收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仍超过第三产业;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其近两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已接近或超过0.8,预示着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贫困格局时空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异增大趋势较为明显,相对差异先上升后下降.2) 2000年和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空间特征均呈现西部收入等级相对较高、东部相对较低.3) 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差异分别呈现波动中稍有减小、稍有增大趋势;地带内差异有所扩大,地带间差异有所减小.缩小总差异应首先解决地带内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是西部地区.4) 2000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大.2000年和2016年贫困区域较多,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运用两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Kruskal—Wallis和Jonkhere-Terpstra检验,探究我国居民人均寿命和生活质量指数在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人均寿命与生活质量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水平按照东、中、西部的顺序依次降低,并且居民人均寿命与生活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最后,对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活质量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差距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和市场都要有作为.本文解读了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基本内涵,展望资本证券市场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利好点,并对政府对此应营造良好的居民投资环境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群众对以实现"中国梦"为标志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党和政府对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更加坚定和明确,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分析福州市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总结制约其增长的因素,并探究促进福州市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路径,为进一步提高福州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消费理论表明,影响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和物价水平等。依据协整理论可测度出广东韶关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物价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及短期的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为例,在分析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造成其差距存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从总量差距来看,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其中绝对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而相对差距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从结构差距来看,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于农村,比重差距最大时在2014年达到8.73%;从增速差距来看,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则缓慢;从影响因素来看,造成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因素主要有原始财产因素、主体禀赋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通过对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探讨,试图为江西省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在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地理因素、国家政策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教育水平因素等。对这一问题,既要看到差距存在的合理原因,又要看到差距过大的危害性。通过采取认真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制度改革、放宽人口流动限制、加快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等措施来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9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市区数据,在对人均直接能耗的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居民各项直接能耗碳排放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居民人均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差异:从区域层面看,东北和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从省级层面看,北方高纬度地区的省份高于位置靠南的省份,中部无集中供暖的省份最低;从城市层面看,北方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高于其他城市;②城市居民人均直接能耗CO2排放在结构上亦存在空间差异:北方城市以集中供暖和电为主,南方城市以电和交通为主;东北地区城市以集中供暖为主,东部城市以电及交通为主,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各项构成相对均匀;③人均直接能耗CO2排放在经济和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分别呈现出东西向、南北向的空间差异,城市规模的不同使城市居民人均交通CO2排放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测算.把农村居民收入的总体差距分解为地区结构差距和收入结构差距.在地区结构的分解中发现区域间的差距是构成总差距主体,但从时间序列看,区域内对总差距的影响程度逐步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农民收入的差异对区域内差距影响最大.在收入来源的结构分解中,发现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总差距的决定因素,但其对总差距的贡献度在不断降低,提高落后地区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降低差距的有效途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总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农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体制、资源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以城乡收入差距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财政支农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播种面积、城乡教育水平等。得出各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农村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比重排第二位、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排第三位、人均播种面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1990—2010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第三产业GDP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为样本,考察第三产业发展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这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且第三产业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Granger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收入在理论上具有长期的因果关系。通过对1994-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ADF检验,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一阶单整,通过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可以看出两者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最后通过ADL模型回归结果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显著受滞后三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滞后三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则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增加大约0.3%。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镇和农村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行了实证分析,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分析了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地区问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地区间城镇收入分配趋势是趋同、农村收入分配趋势是趋散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咸阳市、陕西省和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1991—2004年咸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比例作为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以按第三产业分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从消费水平的角度估计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成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牵动作用十分显著,政府通过发展战略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通货膨胀进行严格控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可能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经济增长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8.
白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反映贫富差距,从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角度透视投资环境的优劣.在与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及基尼系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且贫富差距较大.进而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培育创业文化、普及教育等四方面提出白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安徽铜陵市1990-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铜陵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两者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并对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问题,通过回归分析、正态性检验、boxcox变换等方法,运用Matlab、SPSS、Excel软件,建立了绝对收入差距模型、相对收入差距模型及人均收入模型,综合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及变化规律,得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并且有上升趋势的结论.并提出新的人均收入计算公式,使得达到人均收入的实际人群所占比例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